2014年网络流行语特征分析

23.03.2015  22:10

    2015年2月号网络流行语是指一定时段内主要在网络场域被网民自发使用、具有发酵功能并往往对现实社会产生影响的语言符号。高频使用的热门词汇,如不是网民自发传播的,不应视为网络流行语。笔者梳理出2014年33个网络流行语,并对其特征试作分析。

    2014年网络流行语传播特征

    1.同比数量增多,网络自造词比重加大,与时政的关系减弱,验证网络流行语“恶搞-时政-个体”的嬗变过程。

    据统计,2008年-2013年网络流行语(相关统计名单附后)数量年均在10个左右,而2014年数量激增为33个。2008年以来网络流行语中的网络自造词(指这一流行语发源于网络,包括网游、网络热点事件、自媒体等)比重呈现增加趋势,如2008年网络自造词“”“雷人 ”,2009年“杯具”,2012年“屌丝”等,但多数年份所占比重不大,2014年网络自造词占当年网络流行语比重达69.7%之高,其中贴吧、豆瓣、微博等自媒体生成型占比最多,“女汉子”“也是醉了”等均在此列;除此之外,网络自造词来源还有:网游型(“不作死就不会死”等)、影视剧型(“也是蛮拼的”等)、社会热点事件型(“什么仇什么怨”等。)

  历年网络自造词占当年网络流行语比重对比图       与此相对应的,则是网络流行语中来自社会尤其是时政事件的数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如2008年时政类网络流行语有“打酱油”“很黄很暴力”“做俯卧撑”等;2009年“躲猫猫”“被XX”等,占比都较高,2013年时政类网络流行语比重已下降到14.3%,2014年笔者所统计到的时政类网络流行语为零。这说明2008年至2012年,政治和民生是网络流行语中的重要议题,可见网民心态从调侃到针砭时弊的演变历程。到了2014年,与网络空间去政治化趋向相吻合,网络流行语呈现去时政化、娱乐化、个体化特征。  

  历年时政类网络流行语占当年网络流行语比重对比图       2.网络流行语由网民自传播进入“网民-媒体”复合传播阶段,网民影响社会的力量增大。   往年,网络流行语被传统媒体和官方接受的频率较低。2010年,网络流行语“给力”一词于当年11月10日登上人民日报《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一度引发舆论热议;2012年,《人民日报》十八大特刊上出现网络流行语“屌丝”一词,但对此词持批判态度。2014年开始,传统媒体尤其是新闻门户网站大量吸收网络流行语。网络流行语被社会接纳的程度从这一词汇的网络热度与媒体热度的对比可见,2014年12月,“也是醉了”的网页数(网络热度)与网上新闻篇数(媒体热度)的比例为10:1;“有钱,任性”这一比例达到2:1;而“萌萌哒”比例甚至达到1:1,说明网络流行语的网民传播和媒体传播进入“同频共振”阶段,网络流行语开始越来越多、越迅速地进入一般词汇序列,并进而深刻影响社会生态。

3.部分网络流行语词义缓慢变异、词汇不断衍生,体现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之强。

    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极强,已经成为丰富汉语词汇的一股重要力量。如“”从2008年流行,到了2014年依然爆红,且“”已经从原来的名词变为动词,意为震惊;还可以作形容词,如“太雷了”;“土豪”一词也经历了从贬义到褒义(指代“高端”)的词义演变。一些网络流行语还可见不断衍生的传播规律,如2014年的网络流行语“艰拆装死”是2013年 “人艰不拆”流行语的衍生词;“逼格”是“装逼”的衍生词。

    4.微博、豆瓣热点话题成助推网络流行语产生的一大动因。

    “感觉自己萌萌哒”等流行语,均发源于新浪微博热点话题策划的造句运动;2013年9月9日,在微博上发起了“与土豪做朋友”以及“为土豪写诗”活动,也助推了“土豪”一词的持续流行。微博段子手制造的网络流行语也不少,如“心塞”最初源于微博段子手“称霸幼儿园的女人”在微博中大量使用,表达内心的抑郁和对世界的不满。来自豆瓣小组的网络流行语也较多,“萌萌哒”“直男癌”“你家人知道吗? ”等均源自豆瓣小组。

    网络流行语所反映社会生态变化

    1.“”系网络流行语盛行显示中国社会群体不断分化,年轻群体呈现排他性和返童性特质。

    体现青少年群体卖萌心态的“”系流行语是我国近年来网络流行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近两年,返童化的“卖萌”词汇增多,如源自方言的网络流行语“肿么了”“你造吗”“酱紫”等,是青年网民试图用一种略显幼稚的语言风格塑造自身群体特质的表征;2014年的“萌萌哒”句式被看作是中国青年群体萌系语境建立的标志;网络流行语“中二病”可以看作是青年群体对自身的定义。青年群体正以一种相对隐匿的方式,构建出群体规范,“”系网络流行语可看作这一群体的话语权规范之一,主流话语权在青年群体这一话语权建构中有被边缘化倾向。

    2.负面时政事件引发的网络雷语大幅减少,说明网络舆论环境出现明显好转。

    2014年网络流行语多数来自网民原创,少数源自社会新闻事件但也多为娱乐化事件,如“什么仇什么怨”源自公交车上两位乘客的对话;“有钱,任性”源自一老人被骗仍坚持给骗子汇款的社会新闻,这两个社会新闻都不是负面时政事件。网络流行语传播中的时政因素减弱,显示舆情应对能力及网络舆论环境好转。

    3.正能量网络流行语增多,体现中产阶层对社会的认同度上升。

    体现积极向上人生观、追求健康自然生活态度的正能量网络流行语增多,如“暖男”指的是像煦日阳光那样,能给人温暖感觉的男子;“也是蛮拼的”指的是坚持努力来代替放弃的积极人生观;“断舍离”是来自日本的汉字词等,意指舍弃多余的废物,脱离对物品的迷恋。

    4.越来越多的网络流行语走向世界,显示中西方文化交流提速。

    一些中国网络流行语被西方翻译并成为其固定词汇。美国俚语词典2014年4月新建的词条中新增了 “no zuo no die(不作就不会死) ”“You can you up(你行你上) ”等。英美媒体在报道中国男多女少现象时,将未婚男子光棍直接翻译为“guanggun(光棍) ”。“萌萌哒”“断舍离”则来自日本语。中西文化交流成为促使中国网络流行语产生的重要动态因素。

    从流行语看值得担忧的社会倾向

    1.低俗、色情网络流行语比例增多,容易导致青少年价值观出现偏差。2014年网络流行语中有3个具有明显的黄色特征,如“约吗”“撕逼”“逼格”,此外还有没有在榜单上的“现在整个人都不好了”“啪啪啪”等,体现了男女关系的混乱,以及社会道德感的下降。“约吗”来源于“不约,叔叔我们不约”这一网民恶搞80年代标语活动,讽刺男女关系的混乱。黄色网络流行语的出现,说明网络流行语的产生缺乏把关人,网民容易将带有情绪化、偏激化、触犯底线的网络流行语进行公开传播。

    2.网络上篡改古诗词的热衷,以及违反正常语法的生造词涌现,影响汉语言的规范使用。最近网络上对古诗词的篡改尤为热衷,很多篡改是对古代文化的不尊重,会伤害到学生内心深处的道德观念。此外,大量违反正常语法的生造词,成为青少年群体学习汉语言的障碍。台湾作家白先勇先生在总结现代汉语的命运时说,百年中文,内忧外患。其一是受到西方语言冲击,汉语被严重地欧化,其二是受到网络等大众文化及现代传媒的冲击、渗透与同化。社会上的汉语语言文字“守门人”的功能越来越力不从心。

    3.无厘头的网络流行语增多,显示青年群体的犬儒主义心态。2014年网络流行语部分体现一种价值虚无主义的“狂欢”,系列造句运动本身没有意义,而只是造句运动本身带来的狂欢令网民获得一种恶搞的快感。如“我竟无言以对”体,来源于电视剧《万万没想》中的恶搞台词:“他说得好有道理。 ”此类造句运动体现青年群体一种玩世不恭的消极心态,现代犬儒主义或部分消解青年网民群体中建构主流价值观的努力。

编辑:廖拓溪责任编辑:徐婷
首付
首付  首付【表情】【表情】万买地铁三室准现Zhifang.com
去年云南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1%
云南省2019年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持续保持优良,云南省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全年未出现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Zhi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