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2014年移民后期扶持调思路转方式稳中求进促和谐稳定

12.02.2015  15:43

      大理州坚持“移民无小事、后扶是大事”,抓实移民后期扶持,2014年以调整扶持思路、转变扶持方式,稳中求进,探索移民安置后,走出了稳步发展增收途径,为创建“美丽家园、小康库区”打基础,促进了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和谐稳定。
      全州列入扶持4.6万余人,分布12县市77个乡镇376个村民委员会。自2006年7月1日开始扶持至2014年12月31日,国家省级财政共下拨扶持资金5.1亿元,其中移民扶持直补资金1.6亿元,移民扶持结余资金0.8亿元,库区基金2.7亿元。截至2013年底,除移民后期扶持直补资金直接兑付到移民个人外,结余资金和库区基金,用于扶持项目建设,已安排实施项目429件,其中90%的项目为村间道路、沟渠配套、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忽略了与移民安置后,稳步发展相关的移民智能、技能培养及产业培育、生产开发的扶持。2014年州移民局以调整扶持思路、转变扶持方式,稳中求进,积极探索移民搬迁安置后,稳步发展增收途径。
      首先是加强移民智能、技能培训,促使移民走出家门就业发展,在家生产,具备一技之长。一是利用省内10所大中专院校实施的移民职业教育平台,组织动员具有初高中文化水平移民参加移民职业教育,2014年入学66人,目前在校184人(大专22人,中专162人),第一批入校生己开始顶岗实习。二是组织热区水果、核桃种植、畜牧渔业养殖三期移民技能培训,重点培训了全州移民区生产能手、村组骨干及致富带头人,共270人,其中村组干部38人,党员88人,团员40人。
      其次是以科技为支撑,加大库区移民安置区生产科技投入,扶持和引导移民科学生产。一是以州科技局为科技支撑,在总结漾濞县鸡街移民区首台太阳能光伏提水用了农灌技术经验的基础上,选择巍山五印龙街地固、漾濞瓦厂普路么移民区,各建1个光伏提水站,从小湾库区提水,实现水往高处流,解决看水心叹、农业生产受自然制约的困境,开展高效农业生产。二是以州农科院为依托,利用州农科院农业技术专家相对集中优势,分别在大理市、南涧、巍山、云龙、鹤庆移民安置区选点,实施910亩优质水果及20个大棚食用菌栽培特色农业种植示范,委托州农科院负责技术跟踪服务指导。三是依靠州科协是全州科学技术之家的特点,选择宾川、祥云、南涧、巍山移民区,开展无公害热区水果,中药材,大棚蔬菜种植,南涧无量山乌骨鸡养殖4个移民新村科普惠农示范建设,提高移民农业产值和收入。
      再次是支持符合条件自愿组建的移民合作社,引进可靠龙头企业带动发展移民经济,实现移民后期项目扶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向移民生产发展、产业开发扶持转移。一是扶持永平县生猪养殖合作社13个,投资260万元,存栏3500头,已批准再扶持30个合作社,投资500万元;扶持云龙县肉牛养殖合作社1个,投资71万元,存栏100头,獭兔养殖合作社1个,投资45万元,存栏30000只。二是在巍山大仓移民安置区引进企业(巍山大仓文华食品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投资380万元,建设300亩圆葱种植基地,圆葱经公司脱水加工后出口国外。三是全年下达扶持项目273个,资金9571万元,其中扶持移民生产开发、产业发展及相应配套设施建设146个,占下达项目的54%,资金5134万元,占下达资金的53%,实现了移民生产、产业扶持项目大于基础设施建设扶持项目。
      2015年全州移民后期扶持仍然坚持调思路、转方式,稳中求进的原则,以智力支持技能培训为先导,新老水库各有择重,老水库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同时兼顾以美丽家园建设为重点;新水库以产业发展小康库区建设为龙头。扎实做好移民后期扶持“十三五”规划;对移民智能、技能扶持效果进行跟踪评估;加强市场调研,创新与州级相关部门的合作方式,继续加大移民生产开发、产业发展扶持力度,促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稳步发展增收,和谐稳定,为同步进入小康而努力。(蒋 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