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国人65年来婚恋观 昆明人离婚率远低于全国水平
婚恋观是社会的一面镜子,也是社会价值趋向的晴雨表。从建国至今,中国人的婚恋观从压抑到自由、从单一到多元的变化,正是65年来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体现,而每个阶段独特的婚恋观念,也从侧面反映出这个阶段的社会现实。
上世纪80-90年代
关键词:学历和财富
94.7%
81%
56.7%
30.7%
20.6%
17.7%
婚前性行为
上世纪80年代之前
16%
上世纪80年代
26%
上世纪90年代
40%
2000-2005
52%
2005-2010
66%
2013
22%的人表示赞成一夜情
71%
平均结婚年龄
上世纪50-70年代
男23.6岁,女22.8岁
上世纪80年代
男24.1岁,女23.3岁
上世纪90年代
男25.2岁,女23.4岁
2000-2005年
男25.5岁,女23.6岁
2005-2010年
男26.1岁,女24.2岁
2010-2014年
男26.4岁,女24.9岁
昆明市离婚率
2011
0.45%
2012
0.52%
2013
0.55%
2014
0.7%
五华、盘龙、西山、官渡、呈贡五区,离婚率远低于全国水平,婚姻状态较稳定
昆明市再婚占结婚总数比例
2011
26.4%
2012
27.1%
2013
27.7%
2014
27%
五华、盘龙、西山、官渡、呈贡五区,再婚人数占结婚总数的比例近三成
择偶标准
年龄婚史不是障碍
只在钱与感情间挣扎
上世纪50-70年代
关键词:
本人成分、政治面貌和家庭出身
职业选择
男性公务员和女性教师
最受欢迎
上世纪50-70年代
文革时期
贫下中农、几代红之类出身受重视
上世纪80年代
大学生、研究生、留学生是理想对象
上世纪90年代
商人、大款、企业家和外企员工成为婚恋市场的“香饽饽”
编辑:陈盈盈责任编辑:徐婷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