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拼车”或成新主场 专车走向中高端
2015年,“专车”切切实实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曾几何时,下班高峰期打车不再难于登天,而是轻点手机即可;曾几何时,出门在外暴雨突然而至时,不再担心打不到车回不了家;曾几何时,从天河打车到番禺,不再要五六十元,只要二三十元……对于普通市民来说,当时的“专车”就是“物美价廉”的代名词。
但是,2015年,对于“专车”和专车司机们,可谓是跌宕起伏的一年——从年初“如梦似幻”般美好的“初见”,第二季度蜜月期般的“火速发展”,到第三季婚后的“纷争不断”,再到如今幡然醒悟“人生若只如初见”。专车司机们的心情从年初高额补贴月入过两万元的“豪情壮志”,到现在补贴基本取消月入仅数千元的“落寞失望”……如今,严格的专车新政细则即将出台,专车行业似乎寒意未减。
1
一季度月入两万并不难
一说起专车,最早一批奋不顾身从的哥转做专车司机的卢师傅,接连叹了好几个“哎”,“不是我不明白,是专车市场变化太快啊!”
卢师傅在广州开了3年出租车,之前一直觉得很辛苦,工作强度很大,而且广州市区路又堵,还不断有新车和黑车(蓝牌车)加入营运。
今年初,他听说做专车很赚钱,而且出车(上线)时间自由,刚好出租车合同到期,于是他向亲友借钱买了一辆二手黑色B级车凯美瑞,开始跑优步。
“当时专车司机不多,但乘客在补贴的刺激下迅速增加。高峰期和下雨又有2.5倍的奖励,每周满90-100单还奖3000元”。今年头三个月,卢师傅平均每周能赚六七千元,月入2.5万元以上。卢师傅说,每周拿到3000元的奖励非常重要,而这在一季度这并不算难事儿。
每忆及此,卢师傅就难抑激动。“近年来,广州司机在私人公司,月薪一般3000多元,最多也才6000元左右,我一周就能赚6000元啊,吸引力能不大吗?!我当时想,不到一年,二手车的钱就赚回来了,我心里那个美啊,觉得我整个人生都要改变了……我身边很多的哥兄弟开始眼红我,他们也想办法,故意拒载、议价,就想‘被炒’,然后转做专车”。
2
二季度专车司机猛增十几倍
由于私家车做专车,平台资产负担轻,没有牌照费、不用交税,各项成本很低,因此各大专车平台都在年初大力发展私家车司机。当时某平台的广告是,每天兼职三小时,月入过万!吸引了很多像卢师傅这样的司机。
但卢师傅很快就惊讶地发现,他原来所在的某个专车群,人数从100多人迅速飙升至1000人,等单、抢单的竞争同行也增加了不少。“即使在5月初,广州Uber总部被查之后,Uber周跑100单奖1000元的补贴模式依然没有改变。我接单虽然没有一季度那么轻松,但仍然可以基本完成,也就是每月能保住1.2万元的冲单奖。不过,随着乘客素质参差不齐,要保证高分评价就变难了”。在这段日子里,他听说更多的哥成群结队到出租车公司离职,当时最厉害的时候,老东家车场里停了几百台出租车没人开,倒是一些车从双班改为单班,公司也发点燃油补贴,的哥比以前要舒服些。
“据我了解,在第二季度,滴滴平台广州注册司机就从3月的3000多,每月翻一两倍,到5月底已超过2万个注册司机。”Uber中国方面则称,广州今年已超越纽约等城市,成为Uber全球350多个城市中订单量最大的城市。今年年初以来,广州的Uber用户数量实现了30倍的增长。卢师傅笑言,专车司机数据几何式的增长,有自己的“一份功劳”。
3
7月起补贴下滑刷单之战爆发
卢师傅还完车贷后,也认真考虑过专车平台的风险,月入2万多元,至少有接近2/3的收入来自平台补贴和奖励。一旦没有补贴,扣除各项成本根本不可能月入过万元。
尽管Uber广州总部被查对他跑单赚钱基本没太大影响,但当他获悉Uber每日烧钱数千万元,6月开始针对中国业务单独发起融资后,已认识到专车高额补贴不可能长久,买车跑专车很可能被套。“那会,我成了祥林嫂,到哪都奉劝身边的的哥谨慎投资,别盲目。”卢师傅说,“实际上,专车司机补贴,从7月就开始慢慢下滑,而且是多个平台同时行动”。
伴随着补贴下降的,是刷单之战和取消率之争接踵而至。
卢师傅多位工友因为可自由接单而选了滴滴,但第三季度开始,取消率成了这些工友脖子上的枷锁。无论何种原因,只要单子撤销都算入取消率,低于标准则没有补贴甚至扣罚。特别是后期加入了强制派单,且多为两公里外之后,取消率成了专车司机的噩梦,相当多兼职司机因此退出。
比取消率更要命的是,随着补贴降低,各平台特别是Uber的刷单司机却在大增,刷单大战也在平台基层完成融资后,一触即发。
4
“三大杀手锏”杀到专车司机开始回流
补贴大幅缩水、扣罚频发、刷单大战接踵而来,三大“杀手锏”让众多专车司机措手不及。卢师傅所在的专车群里,就有相当一部分被封号、被扣罚的司机黯然离场,而部分借贷买车跑专车的司机,则不得不继续咬牙跑专车,每日如履薄冰。
如今每周百单奖励3000元已成追忆,月入过万元成了传说。“我认识的专车司机中,很多都已经不跑专车了,不少中后期买车做专车的司机都在亏钱,有的工友又跑回出租车公司,开出租车或如约的士。”卢师傅说。
而面对专车新政这个即将到来的“新家长”,无论是专车平台还是司机,都是戚戚然,“还有很多专车司机没等到新政出台,就已和平台‘一拍两散’了。”卢师傅苦笑着说。
不过,卢师傅也说,老百姓能从以往高峰期、下雨天无车可坐,到如今暴雨时分仍可打到车,已是巨大的进步,也是潮流所趋。“我希望不久后要出台的专车新政,能让互联网专车更健康地发展,让老百姓享受更多元化的出行服务,也让我们有生意可做”。
■新政历程
2015年
今年1月初,包括上海、南京、沈阳等地的专车业务被叫停,并被定性为“黑车”;北京也公开表示私家车通过打车软件拉活属于非法运营。当时交通部称:鼓励互联网创新,但禁止私家车接入平台参与“专车”运营。
4月30日,因涉嫌未办理工商局登记手续、组织不具备营业资质的私人车辆从事经营活动,广州市工商和交委执法人员对Uber广州总部进行检查。
5月6日,Uber成都总部也遭当地相关部门调查。不过,随后Uber中国方面公布的数据仍称,广州今年已超越纽约等城市,成为Uber全球350多个城市中订单量最大的城市。大批私家车参与运营,成为其高速发展的杀手锏。
面对互联网专车这个新生事物,执法者也面临无法可依的情形。对如何管理专车,尤其是私家车做专车,不仅专家学者和民众存有比较大的分歧和争议,各个城市也态度不一。10月8日,上海市交委宣布向滴滴快的专车平台颁发网络约租车平台经营资格许可,这使得专车的“合法化”成为可能。“上海模式”实际是一种“政府管平台、平台管专车”的模式。
10月10日,交通运输部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将专车等新业态纳入出租汽车管理范畴,并称其为“网络预约出租汽车”。
11月底,交通部发布《深化出租汽车行业改革两个文件征求意见总体情况分析报告》,称有52%的意见认为应该登记为“出租客运”,令专车未来前景难测,私家车做专车或面临8年强制报废的要求。
12月,业内一度传出消息——“专车新政最快或在2016年1月1日起公布实施”。业内也普遍认为最晚将会在2016年上半年内公布实施,届时有法可依这一问题将得到解决,只留下“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考验。
■解构新政
私家车转“专车” “营运资质”成最大争议
10月10日,交通运输部对外公布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将专车等新业态纳入出租汽车管理范畴,拟定专车必须获得“营运资质”,或将面临8年报废期。11月底,交通部又发布了征求意见总体分析报告,对专车新政的诸多争议细节做出回应。其中兼职司机获得70%的支持意见。不过,争议最大的是专车定义为“营运资质”,获得了52%的支持,有3%认为应单独定性为“网络预约车辆”,相对来说有“营运资质”。有平台负责人曾向新快报记者表示,如果按出租车标准管专车,九成专车司机或流失。
对此,专车司机普遍认为目前行业司机前途未卜,发展前景黯淡。如果平台没了私家车,也将引发连锁反应。“如果专车必须改为营运资质,禁止私家车有条件接入,8年报废,就会让大量兼职司机流失。平台可以发展其他业务,甚至可以卖车卖保险,可是专车司机呢?从资源上来说,8年报废肯定是巨大的浪费。不如换算成行驶30万公里(报废参考值为60万公里),或者无法通过年检了再强制报废更合理。”有业内人士直言。
此外,虽然兼职司机获得70%的支持意见,但认为必须持证上岗的也占了多数。也就是说,未来专车司机将于参加约租车的培训考试,持证后才可以上岗。
对于乘客比较关心的事故责任兜底问题,有业内人士表示,平台应该承担责任,但不是承运人责任。与过去传统模式不同,承运人应该是车主,这个法律关系需要定义新的责任,包括说兜底责任,应该是保险公司,而这个保险可以由平台负责。
■把脉新政
2016年
专车成鸡肋或正式迈向中高端
对于专车运营资质及8年报废这个最有争议的问题,广州市社科院研究员彭澎认为,私家车车辆质量更好,档次更多元化,“一刀切”的报废机制会造成资源浪费。广州市人大代表曾德雄则表示,作为互联网产品,只要符合“车辆能上路,司机有驾照与备案”就应该放行。同时,关于车辆标准,有人提到“其应该高于出租车50%”,但专家们认为,具体车辆水准应由市场自己去选择,不应该通过行政进行干预。
面对专车新政,滴滴、Uber等平台其实都已经开始转型,希望通过多个业务线条的拓展,获取更多用户和资本关注。本月,滴滴宣布将上线拼车业务,加之之前上线的巴士、顺风车、代驾等业务,滴滴已经实现多业务发展;Uber方面也公开表示即将在全国推广顺风车业务。此外,滴滴和Uber也都在本月起开发线上卖车业务。
征求意见稿中把“顺风车”、“合乘”归类为道德行为,所以政府对此并不加以管理。而分析报告中,对“顺风车”和“拼车”等合乘模式,也是持积极放宽鼓励的态度,认为不宜作为出租车类来管理,非要要求车辆有营运资质。如果拼车以弥补成本为主,而非以谋利为主,应允许私家车做顺风车和拼车,政府加以监管。
业内认为,如果私家车做专车必须转变为营运车辆,并且强制8年报废,那么滴滴快车、Uber等平台的拼车业务能否纳入“顺风车”和“拼车”的类别也将非常关键。拼车若定位为“合乘”,则不该要求车辆有营运资质,那么数量极为庞大的私家车队伍将会加入以拼车为主的业务,而退出专车业务平台。实际上,政府部门从未表态私家车做专车合法。因为补贴减少,很多私家车司机已经不做专车,而改做“拼车”和“顺风车”,基本不会被乘客投诉,被平台扣罚。
因此,如今的专车业务或在明年成为专车平台和司机眼中的鸡肋,而“顺风车”和“拼车”则可能变成新的主战场。原本的专车业务,将可能正式向中高端市场迈进,由神州专车和如约的士这类以营运车辆为主的平台以及滴滴、Uber等自建车队平台为主,届时,专车优惠将减少,价格也会更昂贵。
广州明年将投入3000台如约的士,然而相对于原有的十多万台注册私家车的专车,数量上差距巨大,是否能填补这一块市场需求,又如何实现深夜、高峰期也有约租车可用,都将是巨大的考验。
来源:凤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