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2020年力争全市工业经济总量实现倍增
“从2015年开始,争取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17年突破1600亿元;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的比重达到30%以上。到2020年,力争全市工业经济总量实现倍增。”昨日,全市加快工业产业转型升级工作会对我市工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总结,并就促进工业产业转型升级作了具体安排。
构筑“一核两翼多板块”工业布局体系
会议提出,要以科学规划为引领,迅速调整优化工业产业布局。尽快启动实施《昆明市工业产业布局规划纲要(2015—2025)》,着力打造环滇池(东岸)绿色工业走廊和昆石工业走廊,加快构筑“一核两翼多板块”的工业布局体系。
加快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有色金属产业力争到2017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化工业力争到2017年产值达到1000亿元,烟草及配套产业力争到2017年产值达到500亿元,非烟轻工业力争到2017年产值达到800亿元。
提速发展新兴产业,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先进装备制造业要重点发展大型精密复合数控机床、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和铁路养护装备、自动化物流、电力装备,力争到2017年产值达到60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要力争到2017年产值达到600亿元。新材料产业要重点发展高纯有色金属、特种合金材料、稀有金属材料等,力争到2017年产值达到600亿元。积极培育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力争到2017年产值分别突破300亿元。
两开发区2017年主营业务收入超2000亿
在昆明工业产业转型升级中,将深入实施千百亿园区提升工程,力争到2017年,高新区、经开区主营业务收入超2000亿元,杨林经开区、安宁园区、空港经济区、五华科技产业园超1000亿元,宜良、晋宁、海口、寻甸、阳宗海(七甸)、富民、东川、呈贡(信息产业园)、盘龙9个园区超百亿元,其余园区超50亿元。
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配套,不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探索以企业为主体的园区开发机制,支持市级平台公司参与园区合作,鼓励有实力的投资者参与园区建设运营,确保园区基础设施投入保持在每年70亿元以上。以重点项目和配套项目建设为抓手,集中力量打造生物医药、稀贵金属、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20个特色产业基地。推进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将能下放的市、县(区)审批权限全部下放,健全园区项目服务机制,推动园区向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转变。
高新区、经开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作为全市工业发展的排头兵、产业培育的示范区、转型升级的先行区,必须进一步明确定位,完善规划,创新体制机制,力争用3到5年时间,真正成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高新技术集聚的基地、人才集聚的高地。
力争每年新增8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为持续增强工业发展后劲,还将把抓工业投资作为投资工作的重中之重,优先支持先进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加快推进重大工业项目建设,高新区、经开区每年要新引进一个投资额30亿元以上的先进制造业项目;宜良、晋宁、寻甸工业园区每年要新引进一个投资额20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其它工业园区每年要新引进一个投资额1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
培育扶持一批行业骨干支撑企业,扶持一批民营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力争每年新增8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加大创新型企业、中小微企业培育力度,打造省级小微 企业创业示范基地,力争每年培育100户中小工业企业和100户民营科技企业。
全力开展重点产业链招商、重点行业龙头招商、重点企业以商招商,着力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产业成长性好、支撑作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着力引进一批优秀企业家、科技团队、高科技人才,努力实现引进一名人才、兴起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
到2017年新增各级企业技术中心200个
充分发挥昆明智力资源密集的优势,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打造一批技术研发和工程化平台。力争每年实施40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推进20个新产品产业化,完成20个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及创新平台建设。
鼓励企业建设一批技术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和孵化器,力争到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2.5%以上;新增各级企业技术中心200个,专利授权年均增长25%以上。
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倒逼机制,探索建立环境资源交易市场,力争到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到1.65吨标准煤/万元。建立落后产能转移淘汰机制和绿色产业引导机制,形成政府主导推动、企业发挥主体作用、社会积极参与的绿色发展格局。
成立市工业转型升级工作领导小组
为强化统筹,确保工业产业转型升级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市委将成立由市委书记高劲松任组长的市工业转型升级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推进全市工业转型升级工作。
根据要求,各县区、开发区要尽快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市产业发展督导组要加大调研督导力度。各级党政一把手要带头抓、负总责,为工业转型升级把好脉、掌好舵。按照“一个产业、一个发展规划、一个市级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抓到底”的工作要求,明确具体责任人和责任部门,确保目标任务层层细化、落实到位。
在强化企业用地保障方面,会议明确提出,采取对上争取和内部挖潜相结合的方式,增加用地指标,优先保障重点工业项目用地。原则上,每年新增工业建设用地指标不能低于10000亩,重点工业项目供地面积不少于6000亩。对附加在土地上的各类基金、费用,能减则减、能免则免,着力降低工业用地成本。抓好运行调度,切实解决好煤、电、油、运、水等要素保障问题,为企业生产经营创造良好条件。(昆明日报 首席记者傅碧东 记者贾献培)
编辑:王莹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