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荣:2017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工作报告
勇于担当 奋发有为
努力办好云南各族群众满意的教育
——2017 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工作报告
周 荣
( 2017 年 1 月 23 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6年的工作,研判当前面临的形势,部署2017年的任务,动员全省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师生员工不忘初心、勇于担当、奋发有为,努力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云南各族群众满意的教育,开创云南教育跨越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围绕这一任务,我讲三点意见。
一、全省教育工作“十三五”开局良好
刚刚过去的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党中央、国务院及教育部非常关心云南教育事业发展,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多次研究部署教育工作。刘延东副总理在出席孔子学院大会期间,深入西双版纳的傣族、基诺族等少数民族村寨调研,对发展民族地区教育作出了指示。陈宝生部长履新不久,就先后两次到云南调研,对加快云南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部定点联系滇西扶贫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省委、省政府认真落实国务院教育补短板的部署,组织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教育卫生补短板调研,全面系统总结我省“十二五”期间教育发展情况,深入分析当前存在的差距和短板,形成了高质量的调研报告,提出了补齐云南教育发展短板的对策和建议,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对调研报告给予了充分肯定,作出了重要批示。陈豪书记在教师节前到省民族中学亲切看望慰问各族师生,提出要让尊师重教优良传统在云岭大地蔚然成风。全省教育系统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注重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在一些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破解上综合施策、精准发力,有增量、有发展,圆满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十三五”教育工作开门红。
(一)教育结构调整成效明显。 统筹协调教育资源配置,调整优化教育供给侧结构,加快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据初步统计,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同比提高4.45个百分点,达68.27%;义务教育巩固率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达93.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达82.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达32.6%。学前教育投入专项资金7.49亿元,实施新建、扩建幼儿园项目673个。召开学前教育现场推进会,组织339所一级示范幼儿园对口帮扶490所薄弱幼儿园。昆明市和巍山县被认定为国家级学前教育发展实验区。义务教育投入“全面改薄”专项资金47.72亿元、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资金30.41亿元,切实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加强“控辍保学”工作。印发《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召开义务教育均衡督导评估推进会议,43个县基本均衡通过国家督导检查,全省通过国家评估认定的县将达到52个,从根本上扭转了工作被动局面。普通高中修订《云南省一级普通高级中学管理规定》和《云南省普通高中办学综合评价方案》,完成11所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水平综合评价。实现版纳、德宏、怒江、迪庆等4个州理化实验室建设全覆盖。职业教育出台《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围绕云南重点培育的八大产业,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拓宽拉直职业教育成长“立交桥”。协调争取300亿元金融贷款,用于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9个职教园区投入使用,入驻中高职学校60所,入驻学生30.86万人。高等教育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国门大学建设,加快内涵发展和转型发展。启动9所转型“试点”高校转“示范”工作,遴选首批14个转型发展试点院系。遴选第五批14支高校创新团队、16个高校重点实验室和11个工程研究中心,加强24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和16个新型智库建设,启动莲华科技成果孵化转化示范区建设,云南大学启迪K栈众创空间建成运营。云南大学化学、微生物学,昆明理工大学工程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昆明医科大学临床医学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昆明理工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云南大学获批国家级光电能源材料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昆明医科大学获批我省第1个教育部国际联合实验室。民族教育出台《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实施意见》。率先在迪庆、怒江全境内和昭通镇雄、彝良、威信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实施14年免费教育。组建民族团结教育专家委员会,成立省级双语教师培训基地。民办教育下达专项资金1.05亿元,加强民办骨干学校建设,成立云南省民办学校师资培训基地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云南省民办教育改革发展智库。特殊教育投入专项资金6600万元,加快特教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服务体系建设。落实义务教育阶段特教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保底标准。继续教育支持云南开放大学在高职联盟内积极探索学分制,加强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和函授站建设。
(二)教育质量持续提升。 始终把质量作为教育工作的生命线牢牢抓在手上,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启动实施义务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和民办教育质量提升工程。评选出123所省级文明学校,授予4家单位“云南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称号。出台《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召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场会,创建辅导员发展研究中心5个(其中国家级1个)、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4个(其中国家级1个)和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6个(其中国家级1个)。开展“共筑中国梦·同绘彩云南”高校形势政策系列报告会156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创建10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校。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14.79万人次,建立2个国家级名校长工作室,评选认定“云岭教学名师”105人。启动青少年校园足球四级联赛和卫生监督校园行动五年计划,出台《云南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实施办法》。创建“毕业邦”APP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全省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8.8%、年终就业率为97.6%,分别同比增长0.9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到基层和中小企业就业的毕业生超过9万名,实现初次就业率、年终就业率和基层就业比例“三提高”。
(三)教育发展活力争相释放。 坚持高位推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对外开放工作,不断释放教育发展活力,完成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各项任务。滇西应用技术大学试点招生,总部和特色学院建设加快推进。制定《云南省依法治教规划》和《云南省中小学幼儿园章程制定暂行办法》,稳步推进7所民办高校章程核准。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云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云南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获教育部同意备案,出台《云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改革实施方案》《云南省普通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班招生实施方案》。省政府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5所高校签署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我们及时成立了校院合作处推进协议落实。加快推进教育对外开放,出台《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实施意见》,与教育部签署开展“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国际合作备忘录,国家汉办在云南大学设立“一带一路”南亚东南亚国家汉语推广基地。通过组织第九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圆满承办第十一届孔子学院大会,大力提升了云南教育对外开放的形象。来滇留学生达1.43万人,同比增长18.2%。
(四)教育公平建设稳步推进。 全面落实各项教育惠民政策,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召开“全面改薄”现场推进会,建立督查、通报、约谈机制。加强教育经费管理,及时公开教育系统预算执行进度。截至2016年12月底,全省累计投入“全面改薄”项目资金250.8亿元,开工面积1281.4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992.82万平方米,完成设施设备购置37.82亿元,分别占五年规划的73.66%、93.11%、72.14%和63.9%。下达义务教育保障资金82.51亿元,惠及学生564.72万人;下达营养改善计划补助资金41.46亿元,惠及学生482万人。资助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56万人次,资助资金41.5亿元。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70%的学校接入了互联网、65%的普通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73%的教师建立了个人空间。妇女儿童工作分别获国家、省级表彰奖励。
(五)教育精准扶贫措施有力。 全面落实“教育精准扶贫”各项任务,助力全省决战脱贫攻坚。出台《云南省加强教育精准扶贫行动计划》和《云南省“直过民族”脱贫攻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推广工程方案》。各高校认真落实“挂包帮”“转走访”各项任务,用心用情用力,深入实施人力资源扶贫、科技成果扶贫、特色产业扶贫、专业特色扶贫四大工程。委厅机关、招生考试院和38所高校及其附属医院共选派驻村扶贫干部317人,覆盖全省40个贫困县,据初步统计,一年来,共为扶贫点协调实施项目914个,投入资金4.48亿元。
(六)教育保障能力全面加强。 突出党建引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学习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组织开展建党95周年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系列活动。狠抓机关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认真开展群众评议机关作风活动。开展中小学党建工作调研,出台《关于党章党规进课堂教学指导意见》。稳步推进省委巡视高校整改落实和“回头看”工作。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测评督导全覆盖。加强高校统战工作,制定《云南省加强新形势下高校统战工作实施意见》。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廉政风险防控。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拨款制度。及时妥善处置校园安全事故,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师德师风、校园欺凌等专项治理,推广学生食堂“6T”规范化管理,整合规范学校保险工作,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
一年来,全省教育系统和广大一线教职员工勤勉尽责、开拓进取,在推动发展上取得新成绩,在深化改革上取得新进展,全省教育现代化建设迈出新步伐。一年来的工作卓有成效,一年来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坚强领导的结果,是教育部大力支持帮助的结果,是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省教育系统干部师生员工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向关心支持帮助全省教育事业的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诚挚感谢!向长期以来奋斗在云岭教育一线、为教育事业付出辛勤汗水的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
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时不我待
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国家和省中长期规划纲要明确的目标任务,今年国家还要召开全国教育大会,将发布《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进一步部署推进教育现代化工作。与全国平均水平和东部发达地区相比,由于受历史原因的影响和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我们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步伐还不够快、质量还不够高、任务还十分艰巨。当前,云南教育事业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准确研判、认清形势,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认真负责、勇于担当的工作态度,奋力推进云南教育现代化。
(一)准确把握新形势下教育工作新特点。 随着世界多极化、全球经济一体化深入推进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教育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要因时而动、顺势而谋,积极应对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准确把握新形势下教育工作特点。
一是要深刻认识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全面化。 教育扮演着国计和民生双重角色、肩负着今天和明天的双重职责、发挥着支撑和引领的双重作用、承载着内政和外交的双重任务。在国家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中,教育富民、教育利民、教育惠民重任在肩,我们要尽最大努力让更多的贫困家庭学子接受良好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靠“家有读书郎”改变命运、脱贫致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中,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迫切需要深入推进科技、教育、经济融合发展,全面提升高校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能力,厚植创新驱动根基,强化高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在增强“四个自信”中,教育担负着“强基固本”重任,需要培养更加适应民族复兴、大国崛起的一代新人,帮助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自信、骨气和底气。在服务国家外交战略中,必须深化教育对外交流合作,进一步发挥教育的独特作用,加强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二是要准确把握教育对象群体的多元化。 随着教育对象群体的日益复杂化、多样化,对教育内容、教学方式和管理模式等产生了深远影响。进城务工人员在城乡、区域间大规模流动,随之产生的大规模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增强了教育的流动性,城乡教育面临着学校布局、资源配置、经费投入、师资保障等一系列考验和压力。互联网突破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边界,深刻影响着青少年一代的学习、生活和成长,必须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做好引导规范、扬长避短、趋利避害等工作,促进线上与线下正向融合、虚拟与现实良性互动。随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如何引导父母言传身教、墩品厚德,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
三是要主动了解社会对教育需求的多样化。 当今社会 “上好学”已经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心态和迫切需求。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学习途径更加便捷,学习的自主性、个性化越来越强,学生对学校、教师、专业、课程的选择性越来越强,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技能培养和身心发展。我们既要尽可能地满足社会和学生的合理选择,又要加以理性引导。要深化教育评价体系改革,加快建立更加灵活的学习体系、更加畅通的学习渠道,推广更加有效的学习方法,拓宽拉直人才成长“立交桥”。
四是要充分认识全民学习的终身化。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学习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求,建设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教育发展目标。父母盼着孩子有更好的早期教育,成年人盼着有更多“充电”再学习的机会,老年人盼着老有所学、老有所成、老有所乐。我们不能也不可能固守学校教育的“一亩三分地”,要推动学校教育向社会教育拓展,完善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终身教育体系,让学习覆盖人生旅程。
五是要主动适应教育发展环境的开放化。 教育开放的程度,决定着教育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当今世界,重视教育国际化战略、汇聚全球高层次人才“为我所用”,已成为发达国家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先手棋。我们要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和我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坚持打开国门、省门、校门办教育,统筹国际国内、省内省外、校内校外教育资源,坚持中国特色、中国标准,尊重国际规则,对接国际标准,实现“走出去”和“引进来”双向互动,充分吸纳国内外优秀教育理念和方法,广泛开展教育国际、国内和校际合作,倾听社会各界对管教育、办教育、评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二)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和云南跨越发展。 教育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存在和发展,也不是盲目的引领和支撑。干好教育工作既要抬头看路、走稳走好“正向路”,又要埋头实干、干好干出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新发展理念、“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一带一路”战略等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对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省第十次党代会全面部署了我省今后五年跨越发展和全面小康的各项任务,明确补齐民生短板、办好各族群众满意的教育、打造科技创新新动能等工作重点。党代会期间,陈豪书记在与高等教育代表团座谈时强调,“教育兴则云南兴、教育强则云南强”,我们要以“梦想能达到的地方、脚步总有一天会达到”的精神重视发展云南教育、加快发展云南教育。我们要更加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更加主动服务云南跨越发展与全面小康,更加主动服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精准发力,在“五网”建设、八大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中主动作为,为云南开创跨越发展新局面、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作出新的贡献。
(三)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通过去年“补短板”专题调研,我们摸清了家底,找准了短板,认清了形势,提出了初步方案。总的来看,我省各级各类教育都不同程度存在短板,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又是短板中的短板,教育硬件和软件上的短板大体相当,必须“软硬兼补”。具体的讲,云南教育有五个方面的短板:一是主要指标较为靠后。前面的标杆越来越多,后面的追兵越来越少。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18个百分点、6.9个百分点、9.8个百分点,在将要正式印发的《云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了到2020年,全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要达到85%以上、义务教育巩固率要达到95%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要达到90%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要达到45%以上。要实现以上目标,绝非伸手即得,特别是学前、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的三个指标,需要我们充分助跑、全力跳高。此外,全省还有60%的县未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认定。二是资源总量仍然不足。全省还有190个乡镇无中心幼儿园,5000多个行政村无任何学前教育机构,城市“入园难”不同程度存在。城镇中小学大班额、超大班额现象突出,全省初中班额达标率仅为41.37%,普通高中学位紧缺,超大班额达17%。职业教育在学规模小,没有做到“应读尽读”。全省还有21个人口超过30万人的县未建特教学校。普通高校在校生数排在全国第20位,与人口总规模排在全国第12位极不相称。三是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学前教育公民办发展不协调,“小学化”倾向明显。义务教育控辍保学任务重。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区域间差距大,普职发展不协调。普通高中特色发展不明显。职业教育聚焦产业不准,中等职业教育升学的“天花板”未根本打破。高等教育学科专业与产业结构适应度不高。教育评价新机制不完善。四是经费保障机制不健全。教育经费投入力度不够,各级教育生均公共财政预算经费仅为全国平均值的70%左右。高校债务压力大,本科生均经费标准多年未提高。五是教师队伍建设步履艰难。学前教育缺口教师11.3万人,义务教育信息技术、音体美、英语等学科教师短缺。高中阶段教育师资力量不强,职教“双师型”教师紧缺。特殊教育专任教师不足,高等教育专任教师结构不合理。民办学校教师与公办学校教师“一视同仁”难以落实。农村学校教师“招不来、留不住”现象突出。我们把这些短板亮出来,就是要让大家认清问题、正视问题,群策群力解决问题。面对这些短板和问题,我们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强化担当意识和实干精神,列出清单、落实责任,积极争取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帮助,逐一逐个的加以解决。这些问题和短板解决好,云南教育的发展速度就赶上来了、结构就好起来了、质量就提起来了,教育现代化就指日可待。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要有情怀,领导干部要善于培养干部职工的情怀,只有情怀厚了、深了,我们才能卯足干劲、迎难而上、奋发有为。
三、努力开创云南教育跨越发展新局面
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第二年,也是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教育工作至关重要。今年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锁定国家和省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以“提质量、补短板、促公平、调结构、推改革、抓保障、强党建”为主线,以民族、山区、贫困地区和边境一线教育发展为主战场,以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为主要任务,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努力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云南各族群众满意的教育,开创云南教育跨越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做好今年的教育工作,要立足省情教情,牢牢把握三个原则:
一是内涵发展。 内涵发展是以质量为核心的专精特发展。我们要始终把质量这个生命线牢牢抓在手上,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和环境育人,提升教师执教能力,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整体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二是提速发展。 按照全省跨越发展的总体要求,面对我省教育发展水平与全国的差距和各级各类教育存在的短板,我们别无选择,必须提速发展。提速发展首先要处理好规模增量与配置的关系,各级各类教育规模既要与规划的学龄人口相匹配,又要满足城乡教育流动性增强的需求,学前教育要着重解决好农村增量问题,义务教育要统筹好城乡布局,普通高中、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规模也要适度增加。
三是确保安全。 校园安全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宁,连接着社会稳定的敏感神经。我们要始终把安全作为教育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坚决落实好安全稳定这个硬任务,切实抓好教育系统的安全稳定工作,为广大师生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学习工作环境,为全省教育改革发展保驾护航。
围绕上述三个原则,今年我们要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深入推进教育内涵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各地各校要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加快由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的转变,持续用力、深耕细作提升教育质量。
一是强化立德树人中心环节。 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和《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完善德育工作体系。加强文明学校创建工作,大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继续开展“圆梦蒲公英”“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和“彩云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活动。继续组织实施高校形势政策报告会,办好校园文化节。深入开展青少年生态文明意识教育。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协调发展。加强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开展品德课教学督导评估,推进学科德育渗透。办好家长学校,广泛融合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育人合力。
二是构建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 转变育人模式,在中小学全面推行全员育人导师制。加强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管理和使用,启动实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计划。强化中小学劳动教育,开展高校示范性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扎实推进学校美育和农村艺术教育实验县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校体育竞赛和锻炼活动,评选学校体育标兵。继续实施卫生监督校园计划,做好教育系统禁毒防艾工作。制定《云南省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规划实施意见》,继续推进“云南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示范工程”,做好语言文字宣传推广工作。
三是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着力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继续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按国家部署做好我省高校职称评审权改革相关工作。深入实施《云南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督促各地落实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继续实施“特岗计划”,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科学配置教师资源。着力增强教师执教能力,深化“国培计划”、省级培训改革,重点对乡村教师和校长进行专业化全员培训。实施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工程、校(园)长和骨干教师培训基地教师工程、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工程,遴选认定一批省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开展地方定向免费师范生培养工作,引导、督促高校改革师范生培养模式,探索中小学“全科教师”“一专多能”教师的培养路径。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认定和交流制度,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着力加强高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鼓励高校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建立“特聘教授”制度,培养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和科研学术带头人。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让每一个教师都要专注教学、重视教研、用心育人,千方百计把每个孩子培养好。
四是完善质量控制机制。 推动落实《云南省义务教质量提升计划》,推进教研工作转型发展。做好新课程改革,把课程教材建设作为提高质量的关键,加大对地方教材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和适用性审核把关的力度。推进教科研机构和队伍建设,抓住教育教学关键环节,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和指导。开展好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充分发挥教育科研部门、教育评估机构的职能,或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教育质量评估监测,逐步完善评估工具和体系。
五是提升毕业生就业和创新创业水平。 推动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进一步向重点领域输送高校毕业生,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条件艰苦地区和中小微企业就业创业。加强创业就业指导体系建设,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规范校园招聘活动,打造立体化、个性化、精准化的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平台。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鼓励支持高校加快创业学院、众创空间、双创基地建设,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力度,加快创新体系建设。加强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加大培育高校创新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的力度。继续推进高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加强高校新型智库和人文社科基地建设。
(二)以补齐短板为突破口,整体提升教育发展水平
补短板关键是要找准和牵住“牛鼻子”,实现由“点上突破”到“面上开花”。从我省的情况看,补短板的“牛鼻子”就是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这里我要重点说明一下,从面上看,目前我省学前三年、高中阶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学前教育体量小,职业教育基础薄弱、吸引力不足,农村适龄幼儿“没园上”和初中毕业生“不升学”问题突出。2016年,全省初中三年完学率仅为88.04%,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仅为85.7%,全省下达中职招生计划(含技工学校)30万人,实际只招收到23.68万人。可以明显看出,只有通过使初中毕业生充分升学,才能实现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的提升;只有足够的高中阶段毕业生支撑,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提升才可能实现。我们通过补职业教育这块短板,一方面,可以有效破解中职招生难题,打破中职学生升学天花板,推动应往届初中毕业生“应读尽读”,大幅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另一个方面,通过拓宽拉直职业教育“立交桥”,利用省级统筹高职高专招生工作,进一步扩大高职高专办学规模,从而提高高等教育普及水平。同时还可以助力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脱贫致富,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大批应用型技能人才。我们通过补学前教育这块短板,可以让更多的适龄儿童特别是农村适龄幼儿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促进教育起点公平,同时进一步打牢义务教育基础。所以,今年教育补短板要重点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职业教育要在就业和升学上 “ 双驱动 ” 。 利用好300亿元职业教育扶贫专项贷款资金,加强统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准确定位,加快中职学校、高职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基础设施、教学型技能实训设施和岗位专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不断改善基本办学条件。采取集团化办学、联合培养、订单培养等方式,巩固和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优势。努力扩大高中阶段招生规模,各州市年度初中三年完学率均要达到95%以上。继续扩大五年制大专招生规模,支持有条件的高职学校与中职学校合作开办五年制大专。从2017年起,增加中职和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并压实责任严格进行考核。推广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进一步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通过完善和推广“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探索扩大中职教育与开放教育直通车试点等方式,逐步扩大中职毕业生对口升入高等职业教育的比例,打通从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建设一批示范性职教集团,着力推进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促进当地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精准扶贫。加大对职业教育招生、就读等方面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
二是学前教育要在总量和质量上 “ 双推进 ” 。 抓住国家启动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机遇,加大省级专项资金支持,推动公办资源向农村聚集“兜底线”,引导社会办学向城镇发展,提供个性化服务。加快实现“一村一幼、一乡一公办、一县一示范”的目标,重点推进“一村一幼”,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通过充分利用中小学闲置校舍、村级活动场所等公共设施,通过新建、改扩建、迁建,确保每个行政村在村委会所在地办好一所村级幼儿园,将有条件的村小附设学前班改建为村级幼儿园,大幅增加农村学前教育资源。统筹城镇幼儿园布局,采取公民办并举的方式,扩大资源总量,缓解城市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稳步提高保教质量,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深入实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提升幼教师资水平,加强省级指南实验区、实验园建设,加强对薄弱幼儿园的帮扶和指导。
我们在补齐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这两个“短板中的短板”同时,还要高度重视普通高中教育,切实推进规模扩容和质量提升“双落实”。扩容提质普通高中教育,不仅能够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还能带动整个基础教育发展、夯实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基础。要统筹编制普通高中建设和发展规划,新建普通高中原则上安排在县级及以上城市。继续实施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和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县一中标准化建设,新建、改扩建和置换一批公办普通高中,支持民办普通高中发展,不断扩大普通高中教育规模,方便学生在当地入学,逐步消除大班额现象。因地制宜办好现有乡村高中。加强设施设备配套,通过内培外引,扩大优质高中资源。继续开展普通高中办学水平和教学综合评价工作,规范普通高中学校办学和招生行为。要提前谋划好高考综合改革工作,指导普通高中学校科学应对“新高考”。
(三)以共享成果为目标,进一步扩大教育公平覆盖面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好教育现实民生问题,推动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让每个贫困家庭孩子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命运,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输在起跑线上。
一是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合理规划城乡学校布局,完善经费保障机制,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健全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完善配套措施,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强化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确保年内46个县通过国家评估认定,推动已通过国家认定和实地检查的52个县率先向优质均衡和内涵均衡升级。
二是全面提升特殊教育发展水平。 出台特殊教育第二期三年提升计划实施方案。推进人口超过30万尚未建立特教学校的县加快特教学校的建设。加快特教资源中心和随班就读资源教室建设。全面开展“一人一案”工作,扎实推进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特殊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健全和完善以特教学校为骨干、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送教上门等多种形式为补充的特教组织体系。
三是大力推进民族教育跨越发展。 推动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实施意见》各项政策,加强民族教育教研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高校作用服务民族教育发展。完善激励机制,加强学校管理,激发办学活力。提高民族团结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民族团结事业和教育事业深度融合,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科学稳妥推进双语教育工作,支持试点县大力发展学前双语教育,提高少数民族地区语言文字教育水平。
四是切实保障特殊群体受教育权益。 坚持在精准资助、助困育人上下功夫,不断完善学生资助体系,提高资助标准和覆盖面,特别是要做好免除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工作,完善对建档立卡低保家庭学生、孤儿或残疾学生、烈士子女或优抚家庭子女等特别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做到应补则补、应帮尽帮。加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政策衔接,完善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办法和在当地参加高考政策,依法保障随迁子女的受教育权益。完善留守儿童教育关爱体系,加强留守儿童在校期间的关心、照顾和救助,用心呵护每一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五是坚决打赢教育精准扶贫攻坚战。 贯彻落实《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深入落实《云南省加强教育精准扶贫行动计划》各项任务。继续推进滇西人力资源开发扶贫示范区建设,继续争取教育部直属单位和部属高校支持,推动更多的扶贫项目落地,办好滇西领导干部扶贫开发专题培训班。充分发挥教育系统优势,认真做好“挂包帮”“转走访”相关工作。积极争取9个“直过民族”地区和政策尚未惠及的其余22个边境县实施14年免费教育。实施“直过民族”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攻坚工程。强化精准服务,切实做好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残疾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等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工作,继续落实好求职创业补贴政策。
(四)以服务发展为导向,着力调整优化教育结构
教育服务发展能力强不强,关键看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设置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我们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与云南“三个定位”,着眼于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主动聚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两型三化”建设、八大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
一是启动 “ 双一流 ” 建设,提高高等教育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鼓励高校以争创一流为目标,主动向国际国内一流水平看齐,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打造一流大学、一流学科。要明确学科建设在“双一流”建设中是基础,是核心,是重中之重。推动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着重培育一批转型示范高校。统筹推进高校布局调整和新建扩建,引导高校准确定位、分类发展。优化调整学科结构,促进学科交叉和深度融合,支持高校多样化培育各类急需人才。完善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布局,培育高校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平台和基地。提升高校成果转化能力,促进“产学研”融合。落实省院省校战略合作协议,开展一批高质量省院省校合作项目,力争在协同创新平台、科研创新合作及产学研开发项目等方面取得突破。要组织好2017年第十二次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申报工作,指导开展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完善学位授权体系。
二是加快教育国际化,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区域教育辐射中心。 深入落实云南省《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实施意见》,着力加强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打造“留学云南”品牌,持续扩大来滇留学生规模。提升中外合作办学质量,扩大中外合作办学规模,稳步推进境外办学。加强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机构的监管。鼓励各高校引进国外优质的教育及人才资源,促进我省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规范普通高中国际化办学。加强孔子学院建设和汉语国际推广,办好第十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
三是发展继续教育,搭建终身学习 “ 立交桥 ” 。 积极推进开放大学和学分银行建设,构建继续教育资源平台,加快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职成教育要走出去主动与人社部门合作,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民职成教育培训网络,扩大农村职成教育培训覆盖面,支持职业学校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工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完成500万人次培训任务。鼓励学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组织开展继续教育,发展老年教育、社区教育,形成校内校外相互补充,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有机结合的良好氛围。
(五)以增强获得感为标准,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是我们判断改革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也是衡量我们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我们要把责任压实、要求提实、考核抓实,推动各项改革落地见效,打破束缚、激发活力、释放红利,不断扩大教育改革受益面,切实增强基层、学校、老师和学生的获得感。
一是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要稳妥推进。 落实好《云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及时启动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制定工作。推进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考试招生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核评价方式,推进综合评价录取、高职单招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入学等考试招生方式改革。积极推进录取批次合并改革等试点,推动我省高考工作不断改进和完善,促进我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积极配合“一省一市”做好新高考改革录取工作,确保公平,确保稳定。
二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要 深化落实。 加强与国家部委和省级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深入开展针对性调研,完善教育改革顶层设计。组织开展专项督查和综合调研,推动已出台改革成果细化落实。总结州市、高校经验成果和典型案例,指导和督促州市和高校落实推进教育综合改革。
三是办学体制改革要积极探索。 宣传贯彻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推动修订《云南省民办教育条例》。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样化服务,加大对民办教育的鼓励扶持,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加强和改进对民办教育的管理,引导民办教育提升质量、办出特色。
四是教育综合治理要不断强化 。 推进依法治教,完善教育法规规章,实施《云南省教育系统法治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深化教育系统法治宣传教育。加快核准民办高校章程,指导地方及省属中小学、幼儿园开展章程建设,开展对已经制定章程学校执行情况调研检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深化放管服改革,改进教育管理方式,探索运用清单管理制度,理顺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关系。探索以学校“自我评估”和教育行政部门“随机抽评”相结合的复合性评估体系。
(六)以夯实基础为重点,强化提升教育发展保障水平
教育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我们要加大统筹协调,创新工作方法,整合更多的资源和力量,争取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夯实齐抓共管教育的基础,提升教育发展保障水平。
一是夯实学校办学基础。 把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融入城镇化发展大局中,超前谋划,提前部署,特别是在城区土地规划中,更加注重预留教育用地。继续实施好“全面改薄”,完成好年度任务。进一步推进学校食堂供餐,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综合运用PPP、金融贷款等模式,多渠道引入建设资金,激发高校活力,盘活现有资产,促使高校有效化解债务。
二是夯实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基础。 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引领“互联网+教育”行动,编制《云南省教育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加快云南教育专网建设,普及多媒体班级教学,整合开发教育大数据。提高运用教育信息化的能力,开展教育信息化应用研究,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示范区域和示范学校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管理标准和规范建设,建立教育信息化考评和督导评估办法。抓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
三是夯实经费保障机制基础。 督促各地不断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依法保证“三个增长”。落实完善普通高中、中职学校等生均拨款保障制度,确保义务教育阶段特教学生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达到6000元。建立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制度。从2017年春季学期开始,会同财政部门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和学生资助政策。
四是夯实教育督导评估基础。 加强督导机构和队伍建设,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完善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制度,积极推进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督促各级政府认真履行教育职责。以现代教育示范学校督导评估为抓手,健全中等及以下学校的督导评估制度。进一步做好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认真做好教育年度重点工作专项督导。
五是夯实校园安全基础。 组织开展好省级平安校园创建考评,加强高校安全稳定防控体系建设。落实好《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技术规程》。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监管,强化校车日常监管。全面实施校园安全试点工作,强化校园周边综合治理。研究制定《加强学生欺凌和暴力治理工作方案》,完善校园欺凌事件信息月报和媒体报道情况核报制度。
(七)以责任落实为抓手,大力推进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系统分析了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旗帜鲜明地提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省第十次党代会强调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凝聚党心、凝聚民心、凝聚力量。党的领导是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的根本保证,各地各校要切实扛起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
一是强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要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带头深入学习贯彻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切实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自觉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严格执行《党章》和《准则》《条例》等党内法规体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实现党内监督全覆盖。全面加强机关党的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落小落细落实。牢记“四个合格”要求,把它作为干部考核和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坚持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第一责任和“一岗双责”,支持纪检部门开展工作。驰而不息抓作风建设,深入推进省委巡视高校的整改落实工作,切实解决好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虚化、淡化和党内监督“慵懒散”的问题。
二是强力推进学校党建工作。 落实好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强化院(系)级党的领导,加强高校党务干部队伍建设,重视“双带头人”培养选拔。做好高校理论武装和舆论引导工作,加强省级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推进高校统战工作再上新水平。切实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党的建设,召开全省中小学党建工作推进会,推动出台《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
三是强力推进思想政治工作。 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召开云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加强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落实《云南省教育系统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加强队伍和阵地建设,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教育系统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高度重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影响力。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启动实施“易班”推广行动计划。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建设。
四是强力推进教育系统干部队伍建设。 教育系统干部队伍学习修身要走在前头,通过加大培训力度、加强自主学习,不断提升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要强化担当精神和责任意识,一个职务就是一份责任,在任务面前要扛得住、推得动、落得实。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和昂扬斗志,有工作激情,力戒“懒慢散”。要善于站在全局、跳出教育谋教育、跳出云南看问题,切实提高统筹谋划、科学管理、推动落实、改革创新、抓班子带队伍的能力,把补齐教育短板、提升教育质量的大旗真正扛起来,如期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目标。
同志们,今年教育工作的各项任务已经明确,接下来就是要狠抓落实,以实际行动推动工作有效落地。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扎根云岭大地、献身教育事业、培育兴滇人才,努力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云南各族群众满意的教育,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最后,新春临近,在这里给大家拜个早年,恭祝大家新春快乐、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勇于担当 奋发有为
努力办好云南各族群众满意的教育
——2017 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工作报告
周 荣
( 2017 年 1 月 23 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6年的工作,研判当前面临的形势,部署2017年的任务,动员全省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师生员工不忘初心、勇于担当、奋发有为,努力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云南各族群众满意的教育,开创云南教育跨越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围绕这一任务,我讲三点意见。
一、全省教育工作“十三五”开局良好
刚刚过去的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党中央、国务院及教育部非常关心云南教育事业发展,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多次研究部署教育工作。刘延东副总理在出席孔子学院大会期间,深入西双版纳的傣族、基诺族等少数民族村寨调研,对发展民族地区教育作出了指示。陈宝生部长履新不久,就先后两次到云南调研,对加快云南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部定点联系滇西扶贫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省委、省政府认真落实国务院教育补短板的部署,组织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教育卫生补短板调研,全面系统总结我省“十二五”期间教育发展情况,深入分析当前存在的差距和短板,形成了高质量的调研报告,提出了补齐云南教育发展短板的对策和建议,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对调研报告给予了充分肯定,作出了重要批示。陈豪书记在教师节前到省民族中学亲切看望慰问各族师生,提出要让尊师重教优良传统在云岭大地蔚然成风。全省教育系统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注重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在一些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破解上综合施策、精准发力,有增量、有发展,圆满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十三五”教育工作开门红。
(一)教育结构调整成效明显。 统筹协调教育资源配置,调整优化教育供给侧结构,加快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据初步统计,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同比提高4.45个百分点,达68.27%;义务教育巩固率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达93.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达82.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达32.6%。学前教育投入专项资金7.49亿元,实施新建、扩建幼儿园项目673个。召开学前教育现场推进会,组织339所一级示范幼儿园对口帮扶490所薄弱幼儿园。昆明市和巍山县被认定为国家级学前教育发展实验区。义务教育投入“全面改薄”专项资金47.72亿元、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资金30.41亿元,切实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加强“控辍保学”工作。印发《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召开义务教育均衡督导评估推进会议,43个县基本均衡通过国家督导检查,全省通过国家评估认定的县将达到52个,从根本上扭转了工作被动局面。普通高中修订《云南省一级普通高级中学管理规定》和《云南省普通高中办学综合评价方案》,完成11所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水平综合评价。实现版纳、德宏、怒江、迪庆等4个州理化实验室建设全覆盖。职业教育出台《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围绕云南重点培育的八大产业,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拓宽拉直职业教育成长“立交桥”。协调争取300亿元金融贷款,用于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9个职教园区投入使用,入驻中高职学校60所,入驻学生30.86万人。高等教育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国门大学建设,加快内涵发展和转型发展。启动9所转型“试点”高校转“示范”工作,遴选首批14个转型发展试点院系。遴选第五批14支高校创新团队、16个高校重点实验室和11个工程研究中心,加强24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和16个新型智库建设,启动莲华科技成果孵化转化示范区建设,云南大学启迪K栈众创空间建成运营。云南大学化学、微生物学,昆明理工大学工程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昆明医科大学临床医学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昆明理工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云南大学获批国家级光电能源材料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昆明医科大学获批我省第1个教育部国际联合实验室。民族教育出台《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实施意见》。率先在迪庆、怒江全境内和昭通镇雄、彝良、威信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实施14年免费教育。组建民族团结教育专家委员会,成立省级双语教师培训基地。民办教育下达专项资金1.05亿元,加强民办骨干学校建设,成立云南省民办学校师资培训基地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云南省民办教育改革发展智库。特殊教育投入专项资金6600万元,加快特教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服务体系建设。落实义务教育阶段特教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保底标准。继续教育支持云南开放大学在高职联盟内积极探索学分制,加强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和函授站建设。
(二)教育质量持续提升。 始终把质量作为教育工作的生命线牢牢抓在手上,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启动实施义务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和民办教育质量提升工程。评选出123所省级文明学校,授予4家单位“云南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称号。出台《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召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场会,创建辅导员发展研究中心5个(其中国家级1个)、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4个(其中国家级1个)和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6个(其中国家级1个)。开展“共筑中国梦·同绘彩云南”高校形势政策系列报告会156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创建10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校。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14.79万人次,建立2个国家级名校长工作室,评选认定“云岭教学名师”105人。启动青少年校园足球四级联赛和卫生监督校园行动五年计划,出台《云南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实施办法》。创建“毕业邦”APP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全省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8.8%、年终就业率为97.6%,分别同比增长0.9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到基层和中小企业就业的毕业生超过9万名,实现初次就业率、年终就业率和基层就业比例“三提高”。
(三)教育发展活力争相释放。 坚持高位推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对外开放工作,不断释放教育发展活力,完成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各项任务。滇西应用技术大学试点招生,总部和特色学院建设加快推进。制定《云南省依法治教规划》和《云南省中小学幼儿园章程制定暂行办法》,稳步推进7所民办高校章程核准。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云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云南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获教育部同意备案,出台《云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改革实施方案》《云南省普通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班招生实施方案》。省政府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5所高校签署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我们及时成立了校院合作处推进协议落实。加快推进教育对外开放,出台《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实施意见》,与教育部签署开展“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国际合作备忘录,国家汉办在云南大学设立“一带一路”南亚东南亚国家汉语推广基地。通过组织第九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圆满承办第十一届孔子学院大会,大力提升了云南教育对外开放的形象。来滇留学生达1.43万人,同比增长18.2%。
(四)教育公平建设稳步推进。 全面落实各项教育惠民政策,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召开“全面改薄”现场推进会,建立督查、通报、约谈机制。加强教育经费管理,及时公开教育系统预算执行进度。截至2016年12月底,全省累计投入“全面改薄”项目资金250.8亿元,开工面积1281.4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992.82万平方米,完成设施设备购置37.82亿元,分别占五年规划的73.66%、93.11%、72.14%和63.9%。下达义务教育保障资金82.51亿元,惠及学生564.72万人;下达营养改善计划补助资金41.46亿元,惠及学生482万人。资助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56万人次,资助资金41.5亿元。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70%的学校接入了互联网、65%的普通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73%的教师建立了个人空间。妇女儿童工作分别获国家、省级表彰奖励。
(五)教育精准扶贫措施有力。 全面落实“教育精准扶贫”各项任务,助力全省决战脱贫攻坚。出台《云南省加强教育精准扶贫行动计划》和《云南省“直过民族”脱贫攻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推广工程方案》。各高校认真落实“挂包帮”“转走访”各项任务,用心用情用力,深入实施人力资源扶贫、科技成果扶贫、特色产业扶贫、专业特色扶贫四大工程。委厅机关、招生考试院和38所高校及其附属医院共选派驻村扶贫干部317人,覆盖全省40个贫困县,据初步统计,一年来,共为扶贫点协调实施项目914个,投入资金4.48亿元。
(六)教育保障能力全面加强。 突出党建引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学习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组织开展建党95周年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系列活动。狠抓机关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认真开展群众评议机关作风活动。开展中小学党建工作调研,出台《关于党章党规进课堂教学指导意见》。稳步推进省委巡视高校整改落实和“回头看”工作。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测评督导全覆盖。加强高校统战工作,制定《云南省加强新形势下高校统战工作实施意见》。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廉政风险防控。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拨款制度。及时妥善处置校园安全事故,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师德师风、校园欺凌等专项治理,推广学生食堂“6T”规范化管理,整合规范学校保险工作,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
一年来,全省教育系统和广大一线教职员工勤勉尽责、开拓进取,在推动发展上取得新成绩,在深化改革上取得新进展,全省教育现代化建设迈出新步伐。一年来的工作卓有成效,一年来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坚强领导的结果,是教育部大力支持帮助的结果,是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省教育系统干部师生员工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向关心支持帮助全省教育事业的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诚挚感谢!向长期以来奋斗在云岭教育一线、为教育事业付出辛勤汗水的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
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时不我待
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国家和省中长期规划纲要明确的目标任务,今年国家还要召开全国教育大会,将发布《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进一步部署推进教育现代化工作。与全国平均水平和东部发达地区相比,由于受历史原因的影响和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我们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步伐还不够快、质量还不够高、任务还十分艰巨。当前,云南教育事业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准确研判、认清形势,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认真负责、勇于担当的工作态度,奋力推进云南教育现代化。
(一)准确把握新形势下教育工作新特点。 随着世界多极化、全球经济一体化深入推进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教育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要因时而动、顺势而谋,积极应对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准确把握新形势下教育工作特点。
一是要深刻认识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全面化。 教育扮演着国计和民生双重角色、肩负着今天和明天的双重职责、发挥着支撑和引领的双重作用、承载着内政和外交的双重任务。在国家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中,教育富民、教育利民、教育惠民重任在肩,我们要尽最大努力让更多的贫困家庭学子接受良好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靠“家有读书郎”改变命运、脱贫致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中,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迫切需要深入推进科技、教育、经济融合发展,全面提升高校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能力,厚植创新驱动根基,强化高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在增强“四个自信”中,教育担负着“强基固本”重任,需要培养更加适应民族复兴、大国崛起的一代新人,帮助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自信、骨气和底气。在服务国家外交战略中,必须深化教育对外交流合作,进一步发挥教育的独特作用,加强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二是要准确把握教育对象群体的多元化。 随着教育对象群体的日益复杂化、多样化,对教育内容、教学方式和管理模式等产生了深远影响。进城务工人员在城乡、区域间大规模流动,随之产生的大规模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增强了教育的流动性,城乡教育面临着学校布局、资源配置、经费投入、师资保障等一系列考验和压力。互联网突破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边界,深刻影响着青少年一代的学习、生活和成长,必须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做好引导规范、扬长避短、趋利避害等工作,促进线上与线下正向融合、虚拟与现实良性互动。随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如何引导父母言传身教、墩品厚德,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
三是要主动了解社会对教育需求的多样化。 当今社会 “上好学”已经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心态和迫切需求。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学习途径更加便捷,学习的自主性、个性化越来越强,学生对学校、教师、专业、课程的选择性越来越强,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技能培养和身心发展。我们既要尽可能地满足社会和学生的合理选择,又要加以理性引导。要深化教育评价体系改革,加快建立更加灵活的学习体系、更加畅通的学习渠道,推广更加有效的学习方法,拓宽拉直人才成长“立交桥”。
四是要充分认识全民学习的终身化。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学习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求,建设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教育发展目标。父母盼着孩子有更好的早期教育,成年人盼着有更多“充电”再学习的机会,老年人盼着老有所学、老有所成、老有所乐。我们不能也不可能固守学校教育的“一亩三分地”,要推动学校教育向社会教育拓展,完善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终身教育体系,让学习覆盖人生旅程。
五是要主动适应教育发展环境的开放化。 教育开放的程度,决定着教育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当今世界,重视教育国际化战略、汇聚全球高层次人才“为我所用”,已成为发达国家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先手棋。我们要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和我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坚持打开国门、省门、校门办教育,统筹国际国内、省内省外、校内校外教育资源,坚持中国特色、中国标准,尊重国际规则,对接国际标准,实现“走出去”和“引进来”双向互动,充分吸纳国内外优秀教育理念和方法,广泛开展教育国际、国内和校际合作,倾听社会各界对管教育、办教育、评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二)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和云南跨越发展。 教育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存在和发展,也不是盲目的引领和支撑。干好教育工作既要抬头看路、走稳走好“正向路”,又要埋头实干、干好干出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新发展理念、“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一带一路”战略等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对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省第十次党代会全面部署了我省今后五年跨越发展和全面小康的各项任务,明确补齐民生短板、办好各族群众满意的教育、打造科技创新新动能等工作重点。党代会期间,陈豪书记在与高等教育代表团座谈时强调,“教育兴则云南兴、教育强则云南强”,我们要以“梦想能达到的地方、脚步总有一天会达到”的精神重视发展云南教育、加快发展云南教育。我们要更加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更加主动服务云南跨越发展与全面小康,更加主动服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精准发力,在“五网”建设、八大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中主动作为,为云南开创跨越发展新局面、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作出新的贡献。
(三)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通过去年“补短板”专题调研,我们摸清了家底,找准了短板,认清了形势,提出了初步方案。总的来看,我省各级各类教育都不同程度存在短板,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又是短板中的短板,教育硬件和软件上的短板大体相当,必须“软硬兼补”。具体的讲,云南教育有五个方面的短板:一是主要指标较为靠后。前面的标杆越来越多,后面的追兵越来越少。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18个百分点、6.9个百分点、9.8个百分点,在将要正式印发的《云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了到2020年,全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要达到85%以上、义务教育巩固率要达到95%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要达到90%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要达到45%以上。要实现以上目标,绝非伸手即得,特别是学前、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的三个指标,需要我们充分助跑、全力跳高。此外,全省还有60%的县未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认定。二是资源总量仍然不足。全省还有190个乡镇无中心幼儿园,5000多个行政村无任何学前教育机构,城市“入园难”不同程度存在。城镇中小学大班额、超大班额现象突出,全省初中班额达标率仅为41.37%,普通高中学位紧缺,超大班额达17%。职业教育在学规模小,没有做到“应读尽读”。全省还有21个人口超过30万人的县未建特教学校。普通高校在校生数排在全国第20位,与人口总规模排在全国第12位极不相称。三是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学前教育公民办发展不协调,“小学化”倾向明显。义务教育控辍保学任务重。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区域间差距大,普职发展不协调。普通高中特色发展不明显。职业教育聚焦产业不准,中等职业教育升学的“天花板”未根本打破。高等教育学科专业与产业结构适应度不高。教育评价新机制不完善。四是经费保障机制不健全。教育经费投入力度不够,各级教育生均公共财政预算经费仅为全国平均值的70%左右。高校债务压力大,本科生均经费标准多年未提高。五是教师队伍建设步履艰难。学前教育缺口教师11.3万人,义务教育信息技术、音体美、英语等学科教师短缺。高中阶段教育师资力量不强,职教“双师型”教师紧缺。特殊教育专任教师不足,高等教育专任教师结构不合理。民办学校教师与公办学校教师“一视同仁”难以落实。农村学校教师“招不来、留不住”现象突出。我们把这些短板亮出来,就是要让大家认清问题、正视问题,群策群力解决问题。面对这些短板和问题,我们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强化担当意识和实干精神,列出清单、落实责任,积极争取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帮助,逐一逐个的加以解决。这些问题和短板解决好,云南教育的发展速度就赶上来了、结构就好起来了、质量就提起来了,教育现代化就指日可待。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要有情怀,领导干部要善于培养干部职工的情怀,只有情怀厚了、深了,我们才能卯足干劲、迎难而上、奋发有为。
三、努力开创云南教育跨越发展新局面
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第二年,也是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教育工作至关重要。今年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锁定国家和省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以“提质量、补短板、促公平、调结构、推改革、抓保障、强党建”为主线,以民族、山区、贫困地区和边境一线教育发展为主战场,以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为主要任务,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努力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云南各族群众满意的教育,开创云南教育跨越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做好今年的教育工作,要立足省情教情,牢牢把握三个原则:
一是内涵发展。 内涵发展是以质量为核心的专精特发展。我们要始终把质量这个生命线牢牢抓在手上,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和环境育人,提升教师执教能力,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整体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二是提速发展。 按照全省跨越发展的总体要求,面对我省教育发展水平与全国的差距和各级各类教育存在的短板,我们别无选择,必须提速发展。提速发展首先要处理好规模增量与配置的关系,各级各类教育规模既要与规划的学龄人口相匹配,又要满足城乡教育流动性增强的需求,学前教育要着重解决好农村增量问题,义务教育要统筹好城乡布局,普通高中、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规模也要适度增加。
三是确保安全。 校园安全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宁,连接着社会稳定的敏感神经。我们要始终把安全作为教育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坚决落实好安全稳定这个硬任务,切实抓好教育系统的安全稳定工作,为广大师生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学习工作环境,为全省教育改革发展保驾护航。
围绕上述三个原则,今年我们要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深入推进教育内涵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各地各校要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加快由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的转变,持续用力、深耕细作提升教育质量。
一是强化立德树人中心环节。 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和《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完善德育工作体系。加强文明学校创建工作,大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继续开展“圆梦蒲公英”“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和“彩云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活动。继续组织实施高校形势政策报告会,办好校园文化节。深入开展青少年生态文明意识教育。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协调发展。加强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开展品德课教学督导评估,推进学科德育渗透。办好家长学校,广泛融合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育人合力。
二是构建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 转变育人模式,在中小学全面推行全员育人导师制。加强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管理和使用,启动实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计划。强化中小学劳动教育,开展高校示范性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扎实推进学校美育和农村艺术教育实验县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校体育竞赛和锻炼活动,评选学校体育标兵。继续实施卫生监督校园计划,做好教育系统禁毒防艾工作。制定《云南省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规划实施意见》,继续推进“云南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示范工程”,做好语言文字宣传推广工作。
三是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着力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继续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按国家部署做好我省高校职称评审权改革相关工作。深入实施《云南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督促各地落实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继续实施“特岗计划”,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科学配置教师资源。着力增强教师执教能力,深化“国培计划”、省级培训改革,重点对乡村教师和校长进行专业化全员培训。实施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工程、校(园)长和骨干教师培训基地教师工程、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工程,遴选认定一批省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开展地方定向免费师范生培养工作,引导、督促高校改革师范生培养模式,探索中小学“全科教师”“一专多能”教师的培养路径。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认定和交流制度,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着力加强高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鼓励高校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建立“特聘教授”制度,培养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和科研学术带头人。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让每一个教师都要专注教学、重视教研、用心育人,千方百计把每个孩子培养好。
四是完善质量控制机制。 推动落实《云南省义务教质量提升计划》,推进教研工作转型发展。做好新课程改革,把课程教材建设作为提高质量的关键,加大对地方教材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和适用性审核把关的力度。推进教科研机构和队伍建设,抓住教育教学关键环节,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和指导。开展好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充分发挥教育科研部门、教育评估机构的职能,或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教育质量评估监测,逐步完善评估工具和体系。
五是提升毕业生就业和创新创业水平。 推动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进一步向重点领域输送高校毕业生,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条件艰苦地区和中小微企业就业创业。加强创业就业指导体系建设,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规范校园招聘活动,打造立体化、个性化、精准化的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平台。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鼓励支持高校加快创业学院、众创空间、双创基地建设,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力度,加快创新体系建设。加强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加大培育高校创新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的力度。继续推进高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加强高校新型智库和人文社科基地建设。
(二)以补齐短板为突破口,整体提升教育发展水平
补短板关键是要找准和牵住“牛鼻子”,实现由“点上突破”到“面上开花”。从我省的情况看,补短板的“牛鼻子”就是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这里我要重点说明一下,从面上看,目前我省学前三年、高中阶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学前教育体量小,职业教育基础薄弱、吸引力不足,农村适龄幼儿“没园上”和初中毕业生“不升学”问题突出。2016年,全省初中三年完学率仅为88.04%,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仅为85.7%,全省下达中职招生计划(含技工学校)30万人,实际只招收到23.68万人。可以明显看出,只有通过使初中毕业生充分升学,才能实现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的提升;只有足够的高中阶段毕业生支撑,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提升才可能实现。我们通过补职业教育这块短板,一方面,可以有效破解中职招生难题,打破中职学生升学天花板,推动应往届初中毕业生“应读尽读”,大幅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另一个方面,通过拓宽拉直职业教育“立交桥”,利用省级统筹高职高专招生工作,进一步扩大高职高专办学规模,从而提高高等教育普及水平。同时还可以助力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脱贫致富,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大批应用型技能人才。我们通过补学前教育这块短板,可以让更多的适龄儿童特别是农村适龄幼儿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促进教育起点公平,同时进一步打牢义务教育基础。所以,今年教育补短板要重点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职业教育要在就业和升学上 “ 双驱动 ” 。 利用好300亿元职业教育扶贫专项贷款资金,加强统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准确定位,加快中职学校、高职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基础设施、教学型技能实训设施和岗位专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不断改善基本办学条件。采取集团化办学、联合培养、订单培养等方式,巩固和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优势。努力扩大高中阶段招生规模,各州市年度初中三年完学率均要达到95%以上。继续扩大五年制大专招生规模,支持有条件的高职学校与中职学校合作开办五年制大专。从2017年起,增加中职和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并压实责任严格进行考核。推广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进一步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通过完善和推广“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探索扩大中职教育与开放教育直通车试点等方式,逐步扩大中职毕业生对口升入高等职业教育的比例,打通从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建设一批示范性职教集团,着力推进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促进当地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精准扶贫。加大对职业教育招生、就读等方面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
二是学前教育要在总量和质量上 “ 双推进 ” 。 抓住国家启动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机遇,加大省级专项资金支持,推动公办资源向农村聚集“兜底线”,引导社会办学向城镇发展,提供个性化服务。加快实现“一村一幼、一乡一公办、一县一示范”的目标,重点推进“一村一幼”,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通过充分利用中小学闲置校舍、村级活动场所等公共设施,通过新建、改扩建、迁建,确保每个行政村在村委会所在地办好一所村级幼儿园,将有条件的村小附设学前班改建为村级幼儿园,大幅增加农村学前教育资源。统筹城镇幼儿园布局,采取公民办并举的方式,扩大资源总量,缓解城市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稳步提高保教质量,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深入实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提升幼教师资水平,加强省级指南实验区、实验园建设,加强对薄弱幼儿园的帮扶和指导。
我们在补齐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这两个“短板中的短板”同时,还要高度重视普通高中教育,切实推进规模扩容和质量提升“双落实”。扩容提质普通高中教育,不仅能够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还能带动整个基础教育发展、夯实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基础。要统筹编制普通高中建设和发展规划,新建普通高中原则上安排在县级及以上城市。继续实施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和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县一中标准化建设,新建、改扩建和置换一批公办普通高中,支持民办普通高中发展,不断扩大普通高中教育规模,方便学生在当地入学,逐步消除大班额现象。因地制宜办好现有乡村高中。加强设施设备配套,通过内培外引,扩大优质高中资源。继续开展普通高中办学水平和教学综合评价工作,规范普通高中学校办学和招生行为。要提前谋划好高考综合改革工作,指导普通高中学校科学应对“新高考”。
(三)以共享成果为目标,进一步扩大教育公平覆盖面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好教育现实民生问题,推动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让每个贫困家庭孩子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命运,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输在起跑线上。
一是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合理规划城乡学校布局,完善经费保障机制,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健全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完善配套措施,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强化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确保年内46个县通过国家评估认定,推动已通过国家认定和实地检查的52个县率先向优质均衡和内涵均衡升级。
二是全面提升特殊教育发展水平。 出台特殊教育第二期三年提升计划实施方案。推进人口超过30万尚未建立特教学校的县加快特教学校的建设。加快特教资源中心和随班就读资源教室建设。全面开展“一人一案”工作,扎实推进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特殊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健全和完善以特教学校为骨干、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送教上门等多种形式为补充的特教组织体系。
三是大力推进民族教育跨越发展。 推动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实施意见》各项政策,加强民族教育教研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高校作用服务民族教育发展。完善激励机制,加强学校管理,激发办学活力。提高民族团结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民族团结事业和教育事业深度融合,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科学稳妥推进双语教育工作,支持试点县大力发展学前双语教育,提高少数民族地区语言文字教育水平。
四是切实保障特殊群体受教育权益。 坚持在精准资助、助困育人上下功夫,不断完善学生资助体系,提高资助标准和覆盖面,特别是要做好免除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工作,完善对建档立卡低保家庭学生、孤儿或残疾学生、烈士子女或优抚家庭子女等特别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做到应补则补、应帮尽帮。加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政策衔接,完善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办法和在当地参加高考政策,依法保障随迁子女的受教育权益。完善留守儿童教育关爱体系,加强留守儿童在校期间的关心、照顾和救助,用心呵护每一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五是坚决打赢教育精准扶贫攻坚战。 贯彻落实《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深入落实《云南省加强教育精准扶贫行动计划》各项任务。继续推进滇西人力资源开发扶贫示范区建设,继续争取教育部直属单位和部属高校支持,推动更多的扶贫项目落地,办好滇西领导干部扶贫开发专题培训班。充分发挥教育系统优势,认真做好“挂包帮”“转走访”相关工作。积极争取9个“直过民族”地区和政策尚未惠及的其余22个边境县实施14年免费教育。实施“直过民族”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攻坚工程。强化精准服务,切实做好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残疾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等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工作,继续落实好求职创业补贴政策。
(四)以服务发展为导向,着力调整优化教育结构
教育服务发展能力强不强,关键看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设置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我们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与云南“三个定位”,着眼于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主动聚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两型三化”建设、八大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
一是启动 “ 双一流 ” 建设,提高高等教育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鼓励高校以争创一流为目标,主动向国际国内一流水平看齐,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打造一流大学、一流学科。要明确学科建设在“双一流”建设中是基础,是核心,是重中之重。推动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着重培育一批转型示范高校。统筹推进高校布局调整和新建扩建,引导高校准确定位、分类发展。优化调整学科结构,促进学科交叉和深度融合,支持高校多样化培育各类急需人才。完善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布局,培育高校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平台和基地。提升高校成果转化能力,促进“产学研”融合。落实省院省校战略合作协议,开展一批高质量省院省校合作项目,力争在协同创新平台、科研创新合作及产学研开发项目等方面取得突破。要组织好2017年第十二次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申报工作,指导开展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完善学位授权体系。
二是加快教育国际化,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区域教育辐射中心。 深入落实云南省《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实施意见》,着力加强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打造“留学云南”品牌,持续扩大来滇留学生规模。提升中外合作办学质量,扩大中外合作办学规模,稳步推进境外办学。加强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机构的监管。鼓励各高校引进国外优质的教育及人才资源,促进我省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规范普通高中国际化办学。加强孔子学院建设和汉语国际推广,办好第十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
三是发展继续教育,搭建终身学习 “ 立交桥 ” 。 积极推进开放大学和学分银行建设,构建继续教育资源平台,加快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职成教育要走出去主动与人社部门合作,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民职成教育培训网络,扩大农村职成教育培训覆盖面,支持职业学校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工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完成500万人次培训任务。鼓励学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组织开展继续教育,发展老年教育、社区教育,形成校内校外相互补充,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有机结合的良好氛围。
(五)以增强获得感为标准,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是我们判断改革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也是衡量我们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我们要把责任压实、要求提实、考核抓实,推动各项改革落地见效,打破束缚、激发活力、释放红利,不断扩大教育改革受益面,切实增强基层、学校、老师和学生的获得感。
一是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要稳妥推进。 落实好《云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及时启动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制定工作。推进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考试招生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核评价方式,推进综合评价录取、高职单招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入学等考试招生方式改革。积极推进录取批次合并改革等试点,推动我省高考工作不断改进和完善,促进我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积极配合“一省一市”做好新高考改革录取工作,确保公平,确保稳定。
二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要 深化落实。 加强与国家部委和省级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深入开展针对性调研,完善教育改革顶层设计。组织开展专项督查和综合调研,推动已出台改革成果细化落实。总结州市、高校经验成果和典型案例,指导和督促州市和高校落实推进教育综合改革。
三是办学体制改革要积极探索。 宣传贯彻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推动修订《云南省民办教育条例》。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样化服务,加大对民办教育的鼓励扶持,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加强和改进对民办教育的管理,引导民办教育提升质量、办出特色。
四是教育综合治理要不断强化 。 推进依法治教,完善教育法规规章,实施《云南省教育系统法治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深化教育系统法治宣传教育。加快核准民办高校章程,指导地方及省属中小学、幼儿园开展章程建设,开展对已经制定章程学校执行情况调研检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深化放管服改革,改进教育管理方式,探索运用清单管理制度,理顺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关系。探索以学校“自我评估”和教育行政部门“随机抽评”相结合的复合性评估体系。
(六)以夯实基础为重点,强化提升教育发展保障水平
教育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我们要加大统筹协调,创新工作方法,整合更多的资源和力量,争取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夯实齐抓共管教育的基础,提升教育发展保障水平。
一是夯实学校办学基础。 把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融入城镇化发展大局中,超前谋划,提前部署,特别是在城区土地规划中,更加注重预留教育用地。继续实施好“全面改薄”,完成好年度任务。进一步推进学校食堂供餐,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综合运用PPP、金融贷款等模式,多渠道引入建设资金,激发高校活力,盘活现有资产,促使高校有效化解债务。
二是夯实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基础。 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引领“互联网+教育”行动,编制《云南省教育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加快云南教育专网建设,普及多媒体班级教学,整合开发教育大数据。提高运用教育信息化的能力,开展教育信息化应用研究,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示范区域和示范学校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管理标准和规范建设,建立教育信息化考评和督导评估办法。抓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
三是夯实经费保障机制基础。 督促各地不断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依法保证“三个增长”。落实完善普通高中、中职学校等生均拨款保障制度,确保义务教育阶段特教学生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达到6000元。建立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制度。从2017年春季学期开始,会同财政部门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和学生资助政策。
四是夯实教育督导评估基础。 加强督导机构和队伍建设,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完善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制度,积极推进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督促各级政府认真履行教育职责。以现代教育示范学校督导评估为抓手,健全中等及以下学校的督导评估制度。进一步做好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认真做好教育年度重点工作专项督导。
五是夯实校园安全基础。 组织开展好省级平安校园创建考评,加强高校安全稳定防控体系建设。落实好《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技术规程》。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监管,强化校车日常监管。全面实施校园安全试点工作,强化校园周边综合治理。研究制定《加强学生欺凌和暴力治理工作方案》,完善校园欺凌事件信息月报和媒体报道情况核报制度。
(七)以责任落实为抓手,大力推进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系统分析了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旗帜鲜明地提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省第十次党代会强调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凝聚党心、凝聚民心、凝聚力量。党的领导是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的根本保证,各地各校要切实扛起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
一是强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要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带头深入学习贯彻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切实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自觉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严格执行《党章》和《准则》《条例》等党内法规体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实现党内监督全覆盖。全面加强机关党的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落小落细落实。牢记“四个合格”要求,把它作为干部考核和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坚持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第一责任和“一岗双责”,支持纪检部门开展工作。驰而不息抓作风建设,深入推进省委巡视高校的整改落实工作,切实解决好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虚化、淡化和党内监督“慵懒散”的问题。
二是强力推进学校党建工作。 落实好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强化院(系)级党的领导,加强高校党务干部队伍建设,重视“双带头人”培养选拔。做好高校理论武装和舆论引导工作,加强省级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推进高校统战工作再上新水平。切实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党的建设,召开全省中小学党建工作推进会,推动出台《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
三是强力推进思想政治工作。 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召开云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加强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落实《云南省教育系统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加强队伍和阵地建设,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教育系统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高度重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影响力。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启动实施“易班”推广行动计划。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建设。
四是强力推进教育系统干部队伍建设。 教育系统干部队伍学习修身要走在前头,通过加大培训力度、加强自主学习,不断提升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要强化担当精神和责任意识,一个职务就是一份责任,在任务面前要扛得住、推得动、落得实。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和昂扬斗志,有工作激情,力戒“懒慢散”。要善于站在全局、跳出教育谋教育、跳出云南看问题,切实提高统筹谋划、科学管理、推动落实、改革创新、抓班子带队伍的能力,把补齐教育短板、提升教育质量的大旗真正扛起来,如期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目标。
同志们,今年教育工作的各项任务已经明确,接下来就是要狠抓落实,以实际行动推动工作有效落地。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扎根云岭大地、献身教育事业、培育兴滇人才,努力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云南各族群众满意的教育,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最后,新春临近,在这里给大家拜个早年,恭祝大家新春快乐、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