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
来源: 昆明日报
在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里,总有一些重要时刻值得永远铭记,在回望中激发奋进力量,在奋斗中逐梦前行。
2022年,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在党和人民的奋斗历程中写下历史性的一页。
这一年,昆明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突出迎接党的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工作主线,以“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创”的勇气,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奏响新时代新征程奋进强音。
筑牢思想之基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伟大思想之光,照亮奋进新征程。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
这一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切实在学懂弄通做实上持续下功夫,使之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政治上的主心骨、思想上的定盘星、行动上的指南针。
以上率下,学习见行见效——
理论学习层层推进,抓好“关键少数”。市委常委班子坚持把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作为重要方式,一年来,累计开展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8次。市委成立10个列席旁听工作组,有效提升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质效。各级党委(党组)班子跟进学,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培训基地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开展党员干部学习培训。
创新宣传方式,让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2022年10月13日,昆明市“理响春城”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宣讲平台上线,宣讲平台以移动优先为原则,实现了理论宣讲预约,工作动态展示和宣讲资源共享等功能,联通了学习、服务、管理、考核4个环节,打通了基层理论宣讲的“最后一公里”。在五华区长春小学,孩子们以聂耳同学的本色宣讲、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争做新时代的“红孩子”……
这一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创新方式、全媒联动,开展各级各类宣讲6700余场次,以百姓视角、百姓话语把党的创新理论送到群众身边,推动理论宣讲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网站;大力推进“学习强国”昆明学习平台建设使用,指导推动5家县级“学习强国”融媒号上线,建成全省首个“学习强国”线下学习小站。
拓展理论研究深度,让真理光芒照耀前行道路——
这一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理论创新不止步,研究制定《昆明市哲学社会科学“十四五”发展规划》;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落实、新型智库建设、“当好排头兵”大讨论大竞赛活动,举办一系列理论研讨会、座谈会;围绕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文化强市建设等内容明确了43个调研课题,以高质量、高水准的调研成果推动新时代昆明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深入推进地校合作,市委宣传部与昆明学院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伟力激荡春城大地,党心民心极大凝聚。
如今,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已化作春城儿女共同的心声,成为一致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
奏响时代强音
提振发展信心凝聚奋进力量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从首都北京到春城昆明,一曲奋进新时代的雄浑乐章奏响,激荡创造新伟业的共同梦想。
这一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主线,持续加强报道策划、做优报道内容、创新传播手段,把昆明市高质量发展的故事讲得生动而精彩,举旗定向彰显权威声音,在奋进新征程中提振了发展信心,为昆明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
着眼大事聚焦主题,着力奏响爱党爱国强音——
2022年7月4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出席“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昆明专场发布会,全面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昆明全市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在春城大地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昆明答卷”。各级各类媒体深入18个县(市)区、开发(度假)区采访,用务实作风、宏大笔触、清新文风讲述奋斗征程、展示丰硕成果;推出《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创意融媒体产品,精心策划“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时代”报纸特刊,推出《非凡十年看昆明》纪录短片、《画卷里的昆明十年》H5、《学习微课堂:二十大报告@你》等一批融媒体产品,创新组织“非凡十年 昆明向党报告”大型融媒体联合云直播。市级媒体累计刊发党的二十大相关报道8000余篇,阅读量超2亿次,奏响了春城儿女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时代强音。
唱响经济报道主旋律,营造力战“排头”良好氛围——
2022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创新经济宣传方式方法,以权威媒体平台为基础、新媒体渠道为重点,全媒体聚焦“当好排头兵”大讨论大竞赛活动,将镇版和刷屏相结合,发出“热火朝天干起来、攻坚破局跑起来、只争朝夕拼起来”的号召,组织开展“昆明改革发展十件大事”推荐评选宣传活动,打造了一系列令人眼前一亮、传播广泛的新闻报道,生动呈现全市经济发展的显著变化,媒体合作朋友圈不断扩大。
深化与央级、省级媒体以及省外知名媒体平台合作。这一年,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央媒体的笔头、镜头多次聚焦春城,专题采访、深度报道、视频直播,《解码昆明之变》《昆明“惊醒”力战“排头”》《爬坡过坎承压时 期待昆明“破茧成蝶”》等重磅新闻引发全网关注。
积极与成渝、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的媒体合作联动,深入解读昆明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招商政策、营商环境,有力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形成正面宣传声势——
市级媒体开设专题专栏70余个,切实做好市委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市两会等各项重要会议、重大工作主题宣传报道工作;精准把握时、度、效,科学做好新冠疫情舆论引导,一系列回应关切的翔实数据、专家采访,一个个传递温暖和力量的新媒体产品,为全市疫情防控大局营造了平稳有序的舆论氛围。
借船出海,国际传播工作成效斐然——
以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一周年和磨憨建设国际口岸城市为契机,昆明市开展了一场新闻发布会、一份特刊、一部专题片、一次多语种国际传播等“十个一”主题宣传。《重磅:昆明正式托管西双版纳磨憨镇 共建国际口岸城市》刷屏,“全国唯一拥有边境线的省会城市”成为昆明新名片。首个中老双语涉外宣传平台“萨拜迪”老挝语站点上线试运行,构建起多语种国际传播格局。
在破冰突围中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全媒体时代,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这一年,昆明市坚持移动优先,以互联网思维优化资源配置,守正创新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昆明市融媒体中心正式挂牌,掌上春城客户端下载量达892万;都市时报新版App更加突出民生新闻和都市新闻,增强客户端用户黏性;昆明信息港成为云南唯一、全国罕有的UGC+AI智能化内容生产平台;昆明广播电视台开设新媒体平台账号41个,全网总用户数达1325万。各媒体1000万+稿件50余篇,荣获省级以上各类新闻奖100余件,创历史新高。
坚持“眼光向外”,强化城市宣传营销——
昆明市积极与互联网头部平台合作,围绕“向外的生活——还是昆明”主题,组织城市宣传营销,城市形象宣传片登上纽约时代广场大屏。面向海内外征集城市宣传口号和LOGO,组织公益广告设计大赛,打造的每日视听日历《你好昆明》,融媒体产品“向往的春城”“春城文脉”“春城18时”形成亮眼品牌,增强了市民归属感和凝聚力,提升了昆明美誉度和影响力。
网络空间正能量更加充沛——
昆明市积极推进网络文明建设,发挥“昆明网络文化节”品牌效应,开展滇云网络文学大赛、“传承古滇文脉 寻找春城IP”等20个系列主题活动,推出“网上理谈”“昆港时评”“小掌快评”等网评栏目,举办“奋进新征程e评新昆明”首届融媒体网评大赛,“网络名人悦享会”和“网络名人说”等品牌活动,进一步凝聚网络名人、自媒体和互联网企业共识,集中力量展示昆明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传播优秀文化。
昆明市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主动权,加快推进网络综合治理,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快推进网信领域社会组织建设,调动好昆明市网络文化协会力量,成立昆明新媒体协会,建立网络社会组织负责人联席会议和协调联动机制,通过网络人士联谊会、“春融e家会客厅”等互动平台开展交流活动,网络统战工作不断深化。
弘扬文明风尚
文明成为昆明最美风景线
在抗疫一线,无数志愿者挺身而出、逆风前行,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一袋米、一瓶油、一捆菜、一盒药,物虽平常,皆是温暖……
文化若水,润物无声。
文明成为春城大地最美的风景线——
当你漫步昆明街头巷尾,一幅幅文明新图景随处可见。在小区,“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在街头,车让人先走,礼让斑马线;在困难群众家,志愿者热心帮扶,传递爱与希望;在餐馆,适量点餐、文明用餐正成为“新食尚”……自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昆明市始终坚持从地方人文禀赋出发,以“赶考”的姿态和“拼搏”的状态擘画文明,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润泽文明,努力实现“创建模式”向“建设模式”转变,“精准对标”向“全面提标”提升,“文明城市”向“城市文明”升华,不断奏响具有昆明特色的新时代“文明乐章”。安宁市努力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宜良县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满足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家园。
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质扩面、提档升级——
这一年,全市共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8个、文明实践所140个、文明实践站1650个,实现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推进文明实践成风化俗;累计组织开展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4.8万场(次),累计服务时长超过200万小时,惠及群众460余万人(次)。
用榜样力量德润春城——
2022年5月30日,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昆明好人周国忠入选。周国忠是一名急救医生,也是一名医学博士在读生和普及专业急救知识的志愿者,在“春城爱心团队”义务向群众科普急救知识,惠及受众2万余名……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这一年,昆明积极发现身边好人、挖掘身边好事,推荐评选100名“昆明好人”,其中2名入选“中国好人”、12名入选“云南好人”。截至目前,全市获评各级道德模范及身边好人共1858名。用榜样力量德润春城,昆明市组织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进机关、进单位、进学校、进社区、进乡镇,开展事迹宣讲、故事汇演、专题展览等活动,依托昆明好人馆组织开展书籍共享、读书会等公益活动。
加强文化供给
文化强市建设更加出新出彩
文化是城市发展的灵魂和根基。在翠湖畔独坐观荷,在官渡古镇享受悠闲午后时光,在庭院剧场看一场欢乐脱口秀……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山水人文、各具特色的历史街区和传统村落、数量众多的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共同构成了昆明历史文化名城的“骨骼”和“血肉”。
这一年,昆明市持续涵养文化根脉、彰显文化韵味、创新文化载体、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文艺精品不断涌现、文化产业整体实力持续增强,市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不断增强,文化强市建设更加出新出彩。
文化供给的共享性更加提升——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后,人民群众享有健康丰富文化生活的愿望更加迫切。2022年,昆明市在全国首创推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包”模式,公共文化保障资金提升至人均20元,成功创建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补足昆明市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中的短板和弱项,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举办“喜迎盛会向未来——2022昆明市文艺周”活动,全市上百个艺术团和广大市民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广泛参与,线上参与人数超137万人次。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新动能愈发澎湃——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程度直接折射出一座城市产业的多元性与韧性,与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紧密相关。
2022年,《昆明市“十四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等13项政策措施印发,确立了“533”发展重点领域;“以链带面”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建设一批文化地标建筑、炒热一批特色文化街区、打造一批生活美学空间、搞活一批夜经济文化走廊、擦亮一批文化IP等城市文化建设“五个一批”项目。昆明市斗南花市、昆明老街——南强街巷被评为国家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昆明市启动文化创意产业种子企业培育工程,全国先行、全省首创出台文化创意产业种子企业认定管理办法,重点培育30户“小巨人”“瞪羚”“隐形冠军”“独角兽”企业,支持“专、精、特、新”文化创意企业梯次发展,先后建成34个国家和省、市级挂牌文创园区(基地),文化创意产业全年实现营收360.13亿元,创2018年以来新高,14款文创产品入选商务部评选“2022年度中国好礼”。
文艺创作的原动力有效激发——
昆明市为打造精品文艺产品创作沃土,制定出台《昆明市文艺精品创作扶持办法》等政策文件,优化重点选题策划论证机制和重点创作项目跟踪推进机制,建立滚动式、可持续的创作生产机制;实施文艺创作质量提升工程,组织创作《聂耳和国歌》、舞剧《长联》、全息实景庭院剧《讲武春秋》等一批精品力作。
从文化事业到文化产业、从文艺作品到文创产品、从文旅融合到文化惠民……2022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定文化自信,发时代先声、应人民呼声,持续推动昆明市特色文化繁荣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时序更替,砥砺前行。奋进新征程,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努力在昆明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奋力开创昆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中展现更大作为、作出更大贡献!(记者李双双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