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云南省假冒伪劣违法犯罪主要特点及典型案例
据公安机关统计,截止2014年12月31日,全省公安机关立案查处侵权制假案件1022起,破案835起,抓获涉案人员1215名,捣毁制贩假冒伪劣窝点146个,打掉犯罪团伙44个,缴获假冒伪劣侵权商品128万余件,涉案金额38901万余元。当前全省假冒伪劣违法犯罪主要呈现以下规律特点:
一是侵权制假犯罪案件仍处高发态势,且城乡结合区域仍是假冒伪劣商品的倾销地。自2011年“亮剑”以来,经过历时三年“打假行动”,2014年全省公安机关立案查处侵权制假案件较2013年有所下降,但案件总量仍处于高位。在立案侦办的案件中,城市发案占31.9%;城市郊区和乡镇发案为68.1%。昭通市公安机关侦办的“3.13”假冒注册商标系列案,从生产窝点和仓库中,现场查获假冒“统一鲜橙多”、统一水晶葡萄”、“红牛”等饮料25402瓶,“国泰”味精、“沙麦”鸡精800袋、“单山”蘸水等调味品14849袋,“青醇酒”15221 瓶,以及“食用香精”、“甜蜜素”、“阿斯巴甜”等一大批制假原辅材料,涉案价值1000余万元。这些假冒商品的流向均为农贸市场。2014年3月31日,昆明市公安局侦办的一起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犯罪嫌疑人王某某多次从官渡区恒盛物流城接收从广东托运到昆明的各种假冒日化用品,以官渡区大罗家村出租房为据点,将大量的假冒“海飞丝”、“佳洁士”、“潘婷”、“飘柔”、“舒肤佳”、“玉兰油”等假冒日化用品销往云南省各地,涉案金额达到510万元。2014年5月27日,昆明市公安局在昆明市官渡区新广丰综合批发市场和官渡区东泰花园,查获1万卷标有“云冠”品牌的伪劣电线,抓获犯罪嫌疑人杨某某以及销售人员数名,涉案价值达1080万元。犯罪嫌疑人从广东购置伪劣电线后,加贴“云冠”商标标识后,向云南全省各地进行批发销售。
二是生产销售假冒食品、药品、建材、汽配等危害群众民生健康与安全的犯罪案件凸现,制售假冒“云烟”案件居高不下。2014年,全省公安机关立案查处的侵权制假案件中,涉及制售假冒“云烟”类案件占比为60.8%;涉及制售假冒食品药品类案件占16.1%。涉及制售假冒建材类案件比5.1%。 2014年8月初,保山市施甸县公安机关破获以杨某某为首的福建籍销售假烟团伙案,犯罪团伙从缅甸购入境外生产的假冒伪质卷烟,囤积德宏州瑞丽市后,分批通过客车运输至保山市进行分销。破案后,查获各类品牌卷烟19303条、涉案车辆4辆,涉案金额400万余元。2014年10月21日,昆明市公安局从位于官渡区小板桥镇永丰村的出租房和3家汽车配件经营部,查获数万件假冒“北京现代”、“起亚”注册商标的汽车外观配件。2011年以来,犯罪嫌疑人宋某、裴某通过江苏省常州市的生产厂家大量购进假冒“北京现代”、“起亚”注册商标的汽车配件后,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向广东、广西、贵州等地出售,涉案金额达1400余万元。
三是跨区域、跨国境、网络化、团伙化制假贩假犯罪案件增多,且涉案金额巨大,危害严重。2014年全省公安机关共侦破侵权制假的网络案件103起,其中跨国案件7起,打掉44个侵权制假犯罪团伙。红河州公安机关侦办的“7.01”生产销售假冒烟草原料案,一犯罪团伙在泸西县白水镇收购烟叶,开设烟丝加工厂,将生产的假冒烟草原料分别销往福建、贵州、湖南、河南等省。该案共查获3条制假生产线,捣毁窝点10余个,收缴烟叶打片机器5台、加工烟丝机器3台、锅炉3个,查获烟片烟丝17000余包,抓获犯罪嫌疑人18人,涉案价值达7200万余元。昆明市公安机关打掉的制售假冒名牌普洱茶团伙,查获假冒云南名牌普洱茶12.75吨,缴获假冒茶饼内飞、棉纸标识及包装箱6000余套,打包机1台,涉案价值达1000余万元。犯罪团伙有组织的大量收购低端散茶及其他制假原料,在勐海县景龙村一民房内,组织当地村民大肆生产名牌茶砖,再运回昆明,通过其“嘉庆茶行”和淘宝网店,向全国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