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要练就善听网络民意的“顺风耳”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技术发展和网络基础建设步入快车道。在我国现今已有400万家网站,近7亿网民,12亿手机用户和6亿微信、微博用户,为网络世界建立了庞大的群众基础。随着低头族、拇指族的兴起和“十动然拒”、“然并卵”等众多网言网语的流行,我国网民已经习惯了在网络平台上发表观点、释放情绪,从某种程度来说网络舆情就是现实民意的表达。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听民意、顺民心、解民忧一直都是国家发展的关键节点。在4月19日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主席就强调领导干部要经常上网看看。他指出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可以说习主席的“网络群众路线”不仅是对听取民意方式的创新,更是把握当下形势、顺应时代的真知灼见。而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解决如何听的问题,考量智慧。
听取民意需讲求高效性。互联网最大的特性就是快,民意的沸腾往往在几天内就可达到很高的热度。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一些领导干部因为思想上的不重视和接受能力上的欠缺,在网络民意的听取方面存在一定的延迟性。一个话题和现象群众反复说却杳无音信、毫无回应,不仅会降低民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会折损我国党员干部在民众心目中的高大形象。
跟不上群众的节奏,就只能被群众甩在身后。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要积极纠正思想、端正态度、提升能力,在民意听取方面出狠功、下大力,保证民意听取的高效性。对还在萌芽阶段的隐藏事故及时发现,对民众再三强调的重点、难点迅速解决,保证党员干部不仅有一双解民意的顺风耳更能为民送去解忧的及时雨。
听取民意需讲求针对性。网络环境既是观点争锋的名利场又是人云亦云的和谐园。由于网络蛋糕带来的巨大好处,许多不怀好意的投机者打着民意的幌子只为谋取利益。在利益驱使下的网络烟雾弹若被当成人民的意愿听取执行,不仅与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初心相违背,也会因“错误民意”导致错误的执政手段。
为做到民意的精准对接,避免民意的错误听取,还需要在听取过程中有针对性的选择信息。这就要求党员干部练就一双慧眼,对网络空间常出现的灌水、炒作做到精准识别、主动过滤,对人民群众在网络世界中的微表情和大态度做到精准接收、积极作为,努力做到精准听取为民忧,有的放矢为民谋。
听取民意需讲求全面性。我国网民分布在各行各业,不同背景的网民对问题的看法不同、思路不同,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尽相同。同一个问题在不同行业、背景的网民眼中可能会有完全对立的看法。若只听得一部分人的声音,那这样的民意是片面的、残缺的,不能迎合广大人民利益的。
要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还需在听取民意时做到多领域、全覆盖。在听取“民声”时对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声音广泛包容、全面覆盖,做到样本选取的全面性、科学性。对人民群众反应的问题列出清单,面对共性问题重锤出击,面对个性问题究根溯源逐个击破。做到民情民忧的全覆盖,对损害人民利益的问题做到零容忍。
“知屋漏者在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党员干部要做到对网络民意的常听取、善听取、乐听取,让网民的声音总被倾听,让网民的难题总有解答,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的健康发展。
编辑:张钊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