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专稿:基层干部共聚盐津 探讨灾后重建幸福路

23.01.2015  20:31

1月22日下午,“恢复重建与美丽乡村建设”经验交流研讨会在盐津县豆沙古镇举行,来自云南11个区县的基层干部代表就“恢复重建与美丽乡村建设”建言献策,为各灾区恢复重建提供参考和借鉴。

凤凰涅槃

中共盐津县委书记李疆:千年古镇浴火重生 “五结合”打造“盐津模式

2006年,盐津连续发生三次破坏性地震,地处震中的豆沙古镇遭受了毁灭性重创;2007年,发生“8.25”洪灾,县城基础设施严重受损;2008年,再受冰雪灾害和汶川地震波及,受损较为严重的中和镇面临恢复重建。持续不断、突如其来的重大自然灾害,严重破坏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极大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面对重大灾害和重重困难,盐津县委、县政府没有放弃,人民群众没有灰心,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废墟上重建了豆沙古镇与中和水乡,并充分运用重建经验,有效推进了全县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出了恢复重建“五个结合”的盐津模式:

第一,坚持恢复重建与集镇建设相结合,做大县城、做特集镇、做美乡村

修编完善了县城“一城四组团”、“两线三点一片区”美丽乡村建设和省级重点集镇建设规划,有效推动了全县集镇建设步伐,完成了仿古乡村豆沙、休闲水乡中和、生态乡村普洱等特色集镇示范点建设,大面上形成了绿色乡村、旅游长廊的城镇建设模式,全县城镇建设呈现出良性发展局面。

第二,坚持恢复重建与民生改善相结合

2006年以来,全县共整合资金4000多万元,先后建成雷家岩、牛寨、豆沙敬老院、中和中心敬老院和盐井镇福利院。目前,全县农村60岁以上五保老人1032人,除102名农村五保老人自愿投亲靠友供养外,在院集中供养930人,集中供养率达90%,成为全省惟一实现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全覆盖县。

第三,坚持恢复重建与产业发展相结合

利用豆沙古镇、水乡中和的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食宿娱乐、休闲观光、民俗风情为主的乡村旅游产业,目前小集镇上商铺林立,“吃、住、游、乐、娱”一应俱全。全力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辐射带动了家庭农场、现代农业庄园和专业合作社全面兴起,目前全县有专业合作社261家,有效助推了蔬菜、茶叶、中药材、竹子等高原特色农业快速发展。预计3年以后,现代农业产业园可增加就业岗位600个,实现年产值30亿元。

第四,坚持恢复重建与文化旅游开发相结合

把豆沙文化旅游圈零散的文明碎片捏成团、连成线、织成网,建成了历史文化丰富和地域特色突出的精品旅游小镇。自2008年10月豆沙古镇开关迎客以来,全县累计接待游客698.8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45亿元。

第五,坚持恢复重建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

选择一批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寨与新建集中安置点,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集中力量对自然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郁、产业后劲十足、群众思想积极的区域进行开发打造,以点带面、连点成片,辐射带动大面美丽乡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