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后检察官”的故事
2014年6月23日,在审理一起生产销售假药案的庭审现场,昆明市盘龙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人民监督员、特约检察员一起进行了观摩旁听。
庭审结束后,政协委员井莉深有感触地说:“刚才公诉人的表现很抢眼,定性准确,举证充分,在辩护律师众多的情况下不慌不乱,业务素质很强!”
然而,在一起案件圆满审结的背后,除公诉人等站在“台前”被大家所熟知的检察人员,还有一群为检察事业默默奉献的“幕后检察官”。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了解他们的故事……
流水线上的“螺丝钉”
2015年是盘龙区检察院张检察官进入侦查监督科工作的第5个年头。据了解,该院侦监科汇集了老中青三代检察干警,近年来,随着案件数量不断增加,疑难复杂案件比例上升,工作量大,案件审查时限短,该院侦监科干警周末通常都在加班中度过。
张检察官说:“作为一名站在刑检工作一线的检察官,能做到坚守公正其实并不容易,面对犯罪嫌疑人的百般狡辩,内心的愤怒很难抑制。办案过程中所面对的现实挑战时刻提醒我们,执法权力一旦与放纵的情绪结合,就会产生魔鬼般的破坏力,这不仅检验着一名司法工作者的法律素养与职业技能,更提醒我们检察干警必须时刻保持理性,对群众给予最真挚的情感,对他人命运有真切的关怀。”
在盘龙区检察院,“公正执法、廉洁自律”已经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这个集体用无数次实践证明了的工作传统和道德自觉。
岳检察官是该院侦监科的一名老干警,由于身体问题,他连站起来走路都十分困难。但记者见到他时,他正仔细翻看手中的卷宗,并不时与同事们讨论案件,工作的热情和对办案的执着丝毫没有被病魔打垮。“侦监科干
警不如公诉科干警站在台前唇枪舌战的风光,也没有反贪干警惩治腐败的威风,但我们却是检察工作流水线上一颗不可或缺的‘螺丝钉’。”岳检察官说。
从台前转到幕后
赵检察官3年前从盘龙区检察院公诉科转至监所检察科工作。“一开始,我觉得工作从台前转到了幕后,每天穿梭于检察院和看守所、监狱之间,工作显得琐碎而平凡,有点不适应。”赵检察官坦言。
但看着前辈们忙碌的身影,她很快懂得,平凡的背后记录着检察干警甘于寂寞、甘于奉献、勇于进取的点点滴滴,记录着检察干警为充分保障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和维护监管场所的安全稳定而不辞辛劳。
因为监管场所的特殊性,在中秋节、除夕夜等本应与家人团聚的时候,监所科的干警必须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以确保监管场所安全。
赵检察官说:“监所科除了我以外,其他干警年龄都在50岁左右,但在半夜接到电话说某名在押人员突发疾病,都是立即赶往医院,从没有人抱怨过。”
不舍的检察情结
在检察院,还有一个容易被人忽略的部门,就是人民监督工作办公室。盘龙区检察院监督办只有刘检察官一名干警。
自19岁从检至今,刘检察官在公诉部门工作了14年,3年前因工作需要被调至监督办,她毫无怨言地接受了安排。在这3年的时间里,盘龙区检察院监督办工作在全省名列前茅。
来到监督办后,她积极组织开展庭审观摩、调研监所、参与法制宣传和征询意见建议等活动;积极落实、办理、答复代表提案;创新幻灯片展示方法为“两员”解读新法。同时,率先在昆明市检察系统监督办使用手机短信搭建宣传检察工作平台;首次在全省采用局域网设立人民监督专栏,主动接受监督;率先在全省使用案件管理系统,启动人民监督程序。
刘检察官不是个“闲得住”的人,为提升人民监督工作的宣传影响力,她先后撰写了论文、调研文章、案例等98篇,并获得了2013年度昆明市政法系统优秀调研论文优秀奖、2013年度档案学会论文比赛二等奖。
“乐观、积极向上”是刘检察官给人的最深印象,但是很难想象,这个嗓门有点大,有着极为爽朗笑声的检察官,却是一名癌症患者和甲亢病人。
刘检察官很少因身体原因向单位请假,据该院政治处干警介绍,刘检察官对检察事业的热爱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新进干警。刘检察官说,再过两年,她就要退休了。“以后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放下检察情结,这种眷恋、不舍和与生俱来的责任感交织在一起,让我永远不会忘记自己是一名‘检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