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帮实扶惠民生 精准扶贫结硕果
□ 通讯员 雷 力 岳 云
“国家政策太好了,我家这种情况,从来都没有想过去盖房子,现在政府来帮忙盖,我一分钱都不出,其他我也说不出来什么,只能从心里感谢了”。家住大营镇瓦溪村委会厂坡村的村民严珍学向镇村干部说道。
面对前来走访的镇村干部及各级领导,严珍学用他纯朴的话语反复表达着他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他家长年蜗居在一间面积不足40平方米的茅草房里,由于房屋年代久远,加之风雨侵蚀,早已成为了危房。年老体弱的严珍学由于妻子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女儿又在攻读大学,家里经济十分拮据。
针对像严珍学这样住房特别困难的农村低保对象家庭、贫困优抚对象家庭、贫困残疾人家庭、分散供养五保对象家庭和因自然灾害造成房屋倒塌、严重受损,自身无力恢复重建的重灾户家庭,大营镇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结合全县开展的精准扶贫工作,对精准扶贫中“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工作进行了深化,对全镇33户特殊困难家庭统一实施全额援建安居工程,真正实现了贫困群众精准识别,贫困对象精准帮扶和贫困档案精准管理。
项目计划初期,“援建对象如何确定?援建资金如何解决?工程质量如何确保?建设用地、施工用电用水如何协调解决?”一系列的问题急待解决,为科学制定建设方案,推进项目建设有序进行,大营镇通过深入排查核实,最终将33户无房、居住危房且经济条件较差、无力改善住房条件的贫特困家庭确定为援建对象。为兼顾安全、省时、节约的原则,根据贫困家庭常住人口确定了建设规模为2-3间不等的钢构小平房,建筑总面积1810m2,预计工程总投资220万元的建设方案。2014年10月,以“财政资金为主体,社会捐赠为辅助,挂钩联系部门作补充”的工作思路逐步形成,通过多方协调及县级相关部门的帮助支持,最终累计资金220万元,其中:县住建部门补助每户28100元,县扶贫办补助每户10000元,社会捐赠50万元。工程建设采取由镇党委政府牵头,由受建群众委托承建单位按照统一标准建设的方式进行,资金拨付、建档立卡工作均按农村安居工程、精准扶贫相关规定程序执行。
2014年11月,33户特殊困难群众全额援建安居工程正式启动;12月9日,48m2、70m2两种不同规格的钢构样板房通过验收投入使用;目前,33户全额援建安居工程进展顺利,预计春节前后可全面完工使用。
为确保群众在春节前入住新居,大营镇还结合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到村到户工作,制定了全额援建安居工程示范牌33块,明确了援建对象、援助单位、责任主体、责任党员和建设工期,要求党员干部定期进村入户了解群众诉求,及时帮助群众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建设用地、用电、用水等问题及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同时组织村组干部及部分群众对项目工程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切实保证工程质量,房屋建成后还要将镇党委政府向三星级酒店联系到的20套7成新家具和县绿化公司捐赠的庭院绿化苗木及时送到特殊困难群众家中,确保安居工程真正成为惠及特困群众的一项民心工程、惠民工程、安全工程。
“大家都这样关心我们,下步,我想贷点小额贷款养几头猪,发展一下生产,让你们放心,也减轻一点国家的负担。”瓦溪村杨占山的母亲杨育芬向对他家进行结对帮扶的党员陈天雄说道。
针对农村部分村组存在的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思路不清、农民科技意识淡薄等问题,大营镇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和大理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实行“精准扶贫”,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及农民科技培训力度,切实做到基础设施到村到户、产业扶持到村到户、教育培训到村到户,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自身造血功能,帮助他们真正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