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宗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
本报讯(特约记者李勤)沿着菌子山旅游通道一路前行,两旁的村庄农家乐林立,一座座漂亮整洁的农家小院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的掩映在绿树丛中。“我们村近60%的家庭建盖农家乐,多的年收入30、40万元,少的也有4、5万元,依托乡村旅游,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家家户户生活富足,短短几年从全乡最贫穷、最偏远的村子一跃成为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村庄。”五龙乡小法块村负责人陈友生深有感触地说。
近年来,师宗县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丰厚的优势,整合扶贫、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等项目,把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串联起来,打造了一批有特色、有亮点、有内涵的乡村,同时引导群众兴办农家乐,让贫困群众积极融入到乡村旅游的大潮中,为贫困群众找到致富路。
龙庆乡马背冲村以前是个独居深山无人知的小山村,但凭着森林覆盖率近90%的优越条件,成为乡村旅游的“沃土”。该县整合资金建成“县城—小法块—拖落—马背冲—飞来寺—龙庆—黑尔”的乡村旅游线路。马背冲村随即成了乡村旅游线路上一颗闪亮的“明珠”。龙庆乡积极盘活农村宅基地,采取“业主建房+群众出资+政府补助”的运作模式,整合资金700余万元,对全村36户房屋进行重建、改造。生态好了、房屋美了,群众一部分办起农家乐,一部分发展生态特色产业,形成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赏田园景、享农家乐”的生态特色旅游村。该村村民陈石忠乘着乡村旅游的“东风”,迈上生态养殖致富路,养了200多只黑山羊,100多箱野蜜蜂,一年收入7万多元。
该县突出依山傍水、依山就势、错落有致、田园风光等农村特色,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功能完善、各美其美的新村寨。丹凤街道古城村依托“邻城、靠路、接园区”的区位优势,对村庄进行深度规划,统一建筑风貌,统一村庄绿化、亮化、硬化,完善排污管网等设施,优美的人文、自然环境催生了农家乐、苗木产业、休闲垂钓等产业。如今全村有农家乐28户,农家乐年收入1800余万元,从事苗木产业的群众40户,户均收入10万余元,全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万元,成为景美民富、和谐宜居的典范。五龙乡水寨村是省级特色旅游村之一,依托壮族风情浓郁,壮族文化底蕴深厚等优势,投资700余万元对壮族民居进行深度改造,让壮族木楼小院等传统民居重现,打造了小桥流水,橘红稻香的壮家田园风光,花米饭、壮锦、火烧牛干巴、糍粑等壮族特色美食成为拉动壮族群众脱贫致富的新产业。“我们手工绣制的手提包,通过网络卖到美国,短短时间已经卖了800多个,很受美国消费者青睐。”云南龙布瑞农特产品公司创办人、壮族妇女余晶凤说。余晶凤立足壮族特色旅游产品开发,带动100余名壮族妇女通过制作壮锦,壮族手工艺品致富,带动了周边群众种植优质稻或以优质稻相关的产业纷纷走上致富路。
近年来,该县紧扣“旅游强县”战略,着力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打造了两个4A国家级景区,黑尔村入选云南30佳最具魅力村寨,竹基镇淑基村申报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高良苗族“踩花山”列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乡村旅游的“底子”厚了,旅游“火”了,周边群众纷纷搭上旅游“快车”,迈上脱贫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