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八部门出实招护卫“昆明蓝”

15.01.2019  10:40

去年年初市人大常委会针对全市建筑工地扬尘防治工作首次启动质询案以来,全市各级职能部门迅速行动,立行立改,下大力气对建筑工地扬尘进行攻坚整治。目前,“蓝天保卫战”取得阶段性成效。去年,昆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188天,良好173天,优级天数比2017年增加34天,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8.9%。优级天数首次超过全年的51%,优良天数、优良率、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自2013年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以来最好水平。在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两次“考试”中,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对全市建筑工地扬尘防治工作的评价也从最初的全部投不满意票,转变为三分之一投满意票、三分之二投基本满意票,认可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成效。

深入开展“蓝天”保护行动,大力开展城市扬尘、黄标车淘汰、工业企业达标排放专项整治,确保主城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以上。如何守护住“昆明蓝”,打好蓝天保卫战?今年,市级8个相关职能部门都拿出了硬措施。

市住建局 提升技术手段  加强监管

目前,现主城区322个建筑工地已安装PM10在线监测设备。今年,将继续从源头治理抓起,实行与辖区量化评分挂钩的建筑工地扬尘防治“红黑榜”制度,并向社会公开,对违规企业纳入征信系统进行严格管理,列入黑名单,计入不良信用记录。

持续与城管、环保、交警、国土、交运、土储等部门及辖区政府(管委会)开展联合执法,加强部门间的横向联动和多方信息共享,形成全市一盘棋,保证监管工作常态化。在开展安全文明、绿色施工示范工程评审时,将建筑工地扬尘防治情况纳入评审保证项条件。加强考核追责,对项目的建设、施工、监督企业和相关责任人员实施安全生产动态扣分处理。进一步提升技术手段,明确基坑喷淋高度、距离及土方作业喷淋洒水、围挡喷淋的频次标准等工地扬尘治理防治实施标准、细则,注重建立远程视频监控及PM10监测结果运用,通过技防弥补人防的不足。

市城管局 主城区开通20个弃土消纳场

在主城区开通20个弃土消纳场,投入使用2307辆智能环保渣土车。与市交运、交警部门联合设置8个卡点,对主城与周边道路货车违法行为进行联合整治。进一步夯实“网格化”管理水平,完善并发挥智能环保渣土车监控平台作用。加快引入视频监控终端,加强对外运渣土施工工地的出入口管理,强化源头治理。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加大联动执法力度。持续加大城市道路扬尘防治工作力度,确保在环境空气扬尘污染达Ⅲ级时,每日清扫不少于4次、冲洗不少于1次、洒水不少于6次;在环境空气扬尘污染达Ⅱ级时,每日洒水不少于8次。

市环保局 大气监测站点覆盖主城所有街道办

逐步实现主城各区所有街道办大气监测站点全覆盖,形成“监测一张网”。加大激光雷达扫描频次,加强研判分析,准确锁定污染来源。通过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解决扬尘污染突出问题。在全面完成31230辆黄标车淘汰任务基础上,从今年起,对高污染排放机动车实施第二阶段交通限制通行举措。加强对农用车辆的协调管控,严查交通违法行为;加大在重点区域、线路上新能源汽车的使用调配比例。加大主要污染物减排力度,持续提高我市污染天气预防、预警、应对能力。

市交运局形成防治信息化管控长效体系

重点针对公路施工、运输扬尘治理、营运黄标车治理淘汰、新能源公交车推广应用及机动车(柴油货车)尾气污染控制等方面工作,探索“固化”区域性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网格化”管理体系。探索通过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行业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检查、考核、评比,将考核结果运用于部门考核、信誉评价、征信管理等工作中。将企业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等合同条款在内的履行情况纳入企业履约行为评价管理体系中,评级结果直接纳入联网的行业市场准入名单中,形成交通行业大气污染防治信息化管控长效体系。

市公安交警支队

守点、巡线、控面加强重点车辆管控

找准摸清超载超限、抛洒遗漏、违规入城等问题突出路段,采取“守点、巡线、控面”的措施,依法严格打击处理重型货车、渣土运输车辆涉及的交通违法行为。加强与相关部门联管共治、信息互通,加强企业、项目建设工地等重点货运源头单位监管,从源头上杜绝超载、超限车辆上路行驶。科学合理规划城市生产生活必需品货运车辆、商品混凝土运输车、新型智能渣土运输车通行线路,重新进行梳理和审核,对不符合办理入城通行证的车辆,一律取消、收回入城通行证。

市工信委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

加快推进11个煤矿转型和改造升级,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高压严控“两高”行业。今年,在能源、冶金、建材、有色、化工、电镀、造纸、印染、农副食品加工等行业,积极引导、鼓励企业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推进企业绿色发展。力争完成50户企业的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评估验收。对今年已列入昆明市建筑工程远程视频监控管理信息平台系统的运维项目予以资金保障。

市国土局加大对违法占地、采矿行为的执法力度

加大对采石场、滇池流域及西山等重点区域矿山的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力度。探索推进矿山生产加工环节抑尘收尘设施、全封闭作业、运输环节喷淋除尘封闭覆盖等防控措施。加大对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及违法占地建设造成扬尘污染的查处力度。利用卫星遥感监测手段,加大执法检查频率,加大对违法占地、采矿行为的执法力度,将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导致的扬尘治理问题纳入监督检查范围。

市土储中心确保纳入储备的土地“零扬尘

对受中心委托正进行收储及拆迁的地块、土地一级开发的储备地块,明确扬尘管护责任主体。持续加强对已收储及今年将收储地块的扬尘管控,采取布设防尘网、播撒草种临时绿化、洒水降尘等措施严防扬尘产生。坚持组织专人经常性巡查,对看护公司和短期使用地块的单位进行垃圾清扫、洒水降尘等工作加强监督,做到储备地块扬尘管控无死角,确保纳入储备的土地“零扬尘”。(昆明日报 记者杜仲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