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才是衡量景区票价的“定盘星”

07.09.2015  23:23

    中秋小长假、“十一”黄金周来临前夕,多个4A、5A景区传出涨价的消息,有出游计划的人们大呼扫兴。日前中国旅游景区协会发出倡议,号召5A、4A级景区带头不涨门票价,国家旅游局表示不赞成景区门票价格上涨过高、过快。截至8月31日,已有2050家5A级和4A级景区签订“不上涨门票价格”承诺,约占全部5A和4A级景区的80%。(9月6日中国新闻网)

    平心而论,看到景区票价上涨,谁都会心里不爽。消费者就此发表一些质疑,甚至是非理性的谩骂,都在情理之中。但相关主管部门介入其中,要求景区签署“不上涨门票价格”承诺,就有反应过度之嫌。一来,在员工的工资不断上涨,景区维护成本不断飙升的今天,要求景区不涨价有违价值规律。二来,景区涨价并不违法。依据2007年国家发改委下发的通知,“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调整频次不低于3年”。16年是法定的调整年,在这个节点,主管部门跳出来“禁涨”,于法无据。

    事实上,虽然景区涨价的声音此起彼伏,票面价值也水涨船高,可现实中,在笔者的感觉却是,得到一元游、打折票的几率也大大增加,总体旅游成本并未大幅上升。为何出现涨价,旅游支出却未上涨的局面?无非是市场的手调节的结果。对景区而言,如果高票价,但未给游客温馨的旅游体验,就意味着大部分游客会用脚投票。因此景区涨价一定会慎之又慎。而且即使景区在旺季涨价,也会想方设法留住游客。比如,推出特价票,提升景区可玩性等等。由此可见,市场才是衡量景区票价的“定盘星”,有关部门没必要对景区调价反应过度。

    其实,与涨价相比,有两件事更容易让消费者介怀。一是,景区的服务打折。比如,一些野生动物园,在淡季游客可以随时在动物观赏区停车,不受时间的限制。而在旺季,游客却中途不能停车,必须40分钟浮光掠影游完全程。这样点到为止的游玩,恐怕即使是免费的,游客也不会满意。二是,部分景区公益性的泯灭。比如,部分红色景区,游客去参观,是为了感受革命的崇高与艰辛。可动辄上百的门票费,几百元的农家饭,让人感受的是满满的铜臭气,这等泯灭公益的景区,游客能不介怀么?

    可见,主管部门对票价不必过度敏感,但这并不代表无事可做。在将票价交给市场和法律之后,旅游主管部门更该集中精力搞好旅游市场监管。一方面谨防服务打折。严控景区的最大承载量,严防景区内“附加服务”打折,谨防定点饭店、景区零售商、旅游纪念品价格虚高,保证游客的旅游体验不打折。另一方面,对景区分类管理,红色景区、历史文化景区,应严格控制门票和附加服务价格,谨防公益型景区公益性的泯灭。而市场化景区,则以市场调节为主。

    总之,市场才是衡量景区票价的“定盘星”,对旅游主管部门来说,比起要求景区签订“不上涨门票价格”承诺,更重要的是加强监管,谨防景区服务打折和公益性的泯灭。

编辑:张钊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