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两级纪委派驻监督实现全覆盖
“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只有加强监督,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
2017年底,昆明市纪委向市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28个纪检组,覆盖93家市级党政机关、直属事业单位;县(市)区纪委派驻137个纪检组,覆盖760家单位。自此,市县两级派驻监督实现全覆盖。
4个多月以来,派驻监督如何“激活”力量,探索发挥“探头”“前哨”作用行之有效的做法?或许从几个纪检组的“实战”经历,可“窥一斑而知全豹”。本期走进市纪委派驻市住建局纪检组,看看他们的履职故事。
正
找准派驻监督的“魂”
有人说,纪检组的工作不好干,派驻在别的单位,干的又是得罪人的事,很是“尴尬”。而在市纪委派驻市住建局纪检组组长王志民看来,纪检组首先就要摆正位置,找准这个团队的“魂”。
2017年12月24日,市纪委派驻市住建局纪检组的7位成员第一次碰面。
“纪检组作为纪检监察机关的派出机构,实质上是市纪委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向前端延伸,受市纪委直接领导;纪检组和驻在单位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监督但不对立、工作融入但原则问题不妥协。”王志民认为,作为纪检组的纪检干部,就是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及时发现问题,实现抓早抓小,不要让问题发展成为昆明经济社会发展的“绊脚石”。
经过讨论,大家初步确定了4条团队工作理念:严格的自律意识、严谨的工作作风、高效的执行能力、精密的团队合作。
同时,还要让纪检组成员尽快融入团队。
“大家好,我学的是计算机专业,有一定的纪检工作经验……”“我是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的……”大家都介绍了自己的特长和工作经历,在认识队友的同时,定义好自己在团队中的作用。
“要让纪检组成员人人有任务、人人担责任、人人有压力。把来自不同单位,具备不同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人综合在一起,形成角色互补,从而使整个团队有效组合。”王志民说。
硬
监督执纪理直气壮
做好派驻纪检工作,纪检干部必须克服“畏首畏尾”“好人主义”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庸俗哲学,主动履行监督职责,让自身“硬”起来,理直气壮监督执纪,打造过硬干部队伍。
“做事就别怕事,怕事就做不成事。”这是王志民经常说的一句话。
有一次,他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了某单位的党员集中学习会,当天下午要安排学习5个法规。到了会场,位置空了一大半。原来,当天原本应该有78名党员集中学习,但实际上只有36人到会。
王志民还留意到,整个会议期间,有部分人在玩手机,有上网聊天的、打游戏的、网购的……
会议结束后,王志民把该单位的纪委书记找来谈话。“你知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王志民解释,“理想信念是‘神’,干部的精气神要提起来,集中学习缺席的人那么多,参会的人也不认真学习。而且一下午就安排学习5个法规,这不是形式主义吗?那么短的时间能学深学透5个法规吗?”
这么“一针见血”指出对方的问题,难免得罪人,王志民却并不后悔。“这位纪委书记没有认真履行职责,对干部的监督教育责任没落实到位。”王志民认为,既然是纪检组的同志,就要以纪检干部的眼光看问题,发现苗头就及时提醒,发挥纪检组的“探头”作用。
学
提升能力做“尖兵”
实践证明,“敢监督”的同时,还要“能监督”“会监督”,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派驻监督的作用。
事实上,作为组长的王志民,2010年6月从盘龙区拓东街道办调到昆明市纪委工作时,他对纪检工作也是“摸不着窍门”。
当时他是市纪委派出第十纪工委副书记,负责监督地铁施工。每周需要报送监督情况,因为没有相关工作经验,缺乏专业知识,他把被监督方报送的简报作了简单修改后就报了上去,结果被领导严厉批评。
这让他痛定思痛,回家买了8本跟轨道开挖、土建施工、供电、铺设轨道等有关的书开始“恶补”专业知识。不断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这才知道了如何监督。
如今,他养成了一个习惯。工作日总是每天5∶30起床,提前到办公室,学习1个小时的新知识新业务,然后研究梳理当天的工作,8∶50正式开门办公。比如,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摘录一段原文之后,加上一段自己的学习感悟。
同时,他在纪检组推行“两个半小时”学习法,即每天上班前学习半小时,晚上休息前学习半小时。他还不定期给纪检组成员布置一些“家庭作业”,比如:谈对国家监察法的认识等,要求不准抄袭,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每周,市纪委派驻市住建局纪检组至少开一次碰面会,大家会简述所负责的案件线索办理情况,其他同志帮忙分析,看是否需要进一步取证、证据是否客观可靠等,大家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准
近距离接触找“关键点”
派驻监督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可以通过近距离、日常式接触,经常、及时、准确地了解驻在单位监督对象的情况,使纪检监察机关对监督对象真正做到“看得见、管得到”。而作为纪检组,更应该主动发挥监督作用,变“坐等问题线索上门”为“主动出击发现问题”,盯住驻在部门及下属单位,善于从盘根错节中梳理头绪,从蛛丝马迹中发现问题。
有一次,纪检组接到一个匿名举报电话,反映有工作人员收受施工单位红包礼金。但对方含糊其词,还有待进一步查证。挂了电话之后,纪检组开会集体分析排查问题线索,大家认为有违规违纪的可能性。“我们都是为了让施工单位有个更好的施工环境。”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没有惊动当事人的情况下,先找相关施工单位了解情况,掌握了一定客观证据。
“不能轻信口供,要掌握客观证据,出手准确。”掌握了具体的礼单、送礼金额、送礼时间等关键信息之后,纪检干部找当事人谈话,1个多小时就取得了突破。
实
监督执纪向深水区推进
纪检组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就要聚焦“监督执纪问责”和“监督调查处置”职能,切实把日常监督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
在2018年春节期间,对四家联系单位及下属26个部门进行纪律作风专项检查,发现问题线索31个;通过专项治理公车私用、私车公养清退违纪资金26.6万元,清退挪用公款购买发放水票等违规发放职工福利资金近7万元;经市纪委市监察委审批,对5名涉嫌违反廉洁纪律的责任人立案审查,其他一般性问题线索交驻在单位党委(党组)运用第一种形态进行处置;接办了市委巡察时发现的问题线索,从错综复杂的问题中抓住关键环节,查清相关责任人涉嫌失职违规超付维修款的问题,挽回了经济损失……
短短4个多月,纪检组细查深究,盯紧重点领域,聚焦重点问题,及时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把监督执纪向深水区推进。
探
“以案施教”加强教育
执纪监督不能被案件“牵着鼻子走”,而是要深入探索、创新举措,力求“查处一案、规范一面”。
之前接到问题线索,纪检干部还需要到当事人的单位调取资料,以免“打草惊蛇”。去年12月,纪检组的李凌利用自己的计算机知识,设计了“廉政档案计算机数据库”,把监督对象基本信息与问题线索、案件查办情况融合在一起。该数据库可查询干部的基本信息;查询以前反映该干部的问题线索,所在岗位的廉洁风险点;查询目前反映问题线索的查办结果。“有了这个数据库,不仅调取档案更方便了,最主要的是排查问题线索更加精准,过程更为保密,还可以生成各种报表,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王志民说。
目前,该数据库录入了住建、城管、规划、人防四个部门173名科级干部的档案,今年2月份投入使用。下一步,还将结合岗位廉洁风险点完善数据结构,融入问题线索处置和案件剖析内容,达到监督预警的效果。
同时,市纪委派驻市住建局纪检组正在探索“以案治本”机制。综合分析典型案件暴露出的分散的、表面的问题,归纳出驻在单位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查找廉洁风险点和制度上的漏洞,提出有针对性可落实的整改措施。并“以案施教”,加强警示教育,使驻在单位职工知敬畏、守底线。
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市县两级派驻纪检组将沿着行稳致远的方向不断创新,使党内监督不留空白、不留死角,擦亮“监督探头”,锤炼“前哨尖兵”。(昆明日报 记者唐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