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全面实现残疾人证业务“网上办”
来源: 昆明日报
昆明市残疾人证“网上办理”工作流程图
1.申请
申请人或监护人通过微信小程序“残疾人服务”提出办理申请,如实填写相关信息,选择申请残疾类别。上传申请人、监护人的身份证、户口册等证明材料。
2.受理
县区级残联接申请后,核对申请人上传的相关材料,核实无误后,通知申请人到具备残疾评定资质的机构进行残疾评定。
3.评定
评残机构对申请人具实进行残疾评定,通过手机App(残疾人服务)或者电脑登录全国残联信息化服务平台,上传残疾评定结论及相关检查附件。
4.公示
由申请人所在村(社区)依据系统中评残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期限为5个工作日。公示期满无异议后,乡镇(街道)残联通过全国残联信息化服务平台上传公示材料。
5.制证
县区级残联审核系统提交的有关材料,符合规定后制发第三代残疾人证。
6.发证
村(社区)残协联络员向申请人发放第三代残疾人证。
“一部手机外加最多‘跑一次’就把残疾人证办下来了,相较以前动辄跑好几趟来说,是翻天覆地的改变。”日前,昆明市官渡区太和街道的刘女士,在家人和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的协助下,通过手机成功网上办理了残疾人证。
近年来,昆明市残联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高度关注群众“急、难、愁、盼”,积极开展调查研究,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在工作中取得了新实效。2023年,根据省残联工作安排,昆明市残联认真组织研究,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在全市组织开展了残疾人证“网上办”工作。6月15日,昆明市在全省率先全面实现残疾人证业务“网上办”。
急群众所急
解决“不止跑一次”问题
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昆明市约有残疾人32.8万人,目前,持证人口16.5万人。随着残疾人保障制度不断完善,残疾人证的便民性、惠民性逐渐显现,办理和使用残疾人证的需求不断增大,2021年以来,昆明市共办理新证、注销和变更等业务共计41771人次,平均每年近1.6万人次。同时,原有办理残疾人证业务不便利、环节多、跑路多等不适应发展的矛盾突显,群众满意度不高的情况依然存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管理办法》《云南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和《云南省残疾人联合会 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关于全面推行残疾人证“网上办”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要求,昆明市残联在省残联的精心指导下,积极贯彻落实让群众“最多跑一次”的工作要求,与昆明市卫健委联合印发了《昆明市全面推行残疾人证“网上办”工作实施方案》和《关于聘任昆明市残疾评定专家委员会委员的通知》,规定了办理平台、明晰了办理流程、明确了工作职责,印发了《关于开展残疾人证网上办理试点工作的通知》,组织了试点工作。同时,利用中国残联现有的大数据平台,采取“窗口和网上”相结合的模式,建立了高效便民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机制,实现了残疾人证业务信息的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互通共享、校验核对,形成了“一个窗口受理、一个平台共享、一站式服务”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管理体系,不断提高群众对网上办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在刘女士所在的官渡区,各街道专职委员、联络员通过微信群以及微信朋友圈等多形式向辖区居民推广“网上办”的新特点、新程序、新规定,提高大家对“网上办”的知晓率。针对有需求申请“网上办”残疾证的人,在操作办理过程中,街道专委和联络员为他们拍照、上传资料、手把手教。对于特殊情况下申请人身体存在不便时,残疾评定员还会主动上门进行评定,并将情况报至官渡区残联,再由官渡区残联对接官渡区人民医院。专职委员在评定机构间“往返多次”,为的就是让申请的群众“只跑一次”,甚至“一次不跑”。
搞好试点
申请“足不出户”可办
2022年下半年,按照省残联的统一部署,昆明市晋宁区被列为全省残疾人证“网上办”试点县(区)。昆明市残联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积极探索和完善了平台搭建、服务流程、协调管理等,通过网上办理了残疾人证业务458人次。
通过残疾人证“网上办”试点工作,残疾人证申请地点从区政务服务大厅延伸到了残疾人家门口,在村(社区)残协专职委员的帮助下,通过微信小程序“足不出户”即可提交办证申请,再由区残联工作人员受理后将申请信息推送给相应评定医师,残疾人“跑一次”医院即可完成残疾人证办理。
今年5月25日,按照《昆明市全面推行残疾人证“网上办”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寻甸县残联组织召开残疾人证“网上办”工作推进会,并举行残疾评定医师聘任仪式。寻甸县卫健局、相关医疗机构负责人、全体评定医师参加,并现场向11名残疾评定医师颁发聘书;通过举办残疾人证网上办理专题培训班,寻甸县对16个乡镇(街道)残联专干、175个村(社区)残协专职委员、县内11名残疾评定医师开展了系统培训,乡、村两级残联工作人员、残疾评定医师清楚掌握残疾人证办理相关政策及网上办证流程;进一步加强与县卫健局、县第一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等职能部门的沟通交流,提前安排专门诊室,配备电脑、打印机等相关设备,保证网上办理工作正常开展,并适时与县残联、卫健等职能部门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对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问题,第一时间协调解决;发动村(社区)通过乡村“大喇叭”大力宣传残疾人证“网上办”的新特点、新要求,提高社会知晓率。同时,加强残疾评定医师教育管理,严格按照残疾分类和分级国家标准开展残疾评定,确保每一份评定结果都经得起查验;心系残疾人、关心残疾人,真诚、热情为残疾人服务,对残疾群众提出的疑问、困惑,耐心做好政策解释工作,提高残疾群众满意度。
送服务上门
做好“最后一公里”服务
“这么快就能拿到证件,不用再跑其他地方了吗?这样的办证方式太快、太方便了!”领到首张网上办残疾人证的杨先生说。6月初,嵩明县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成功发出嵩明县第一张网办残疾人证,打通了服务残疾人的最后一公里。残疾人证“网上办”得以在昆明市全面推行,这离不开试点工作的成功,更离不开优化的服务管理和规范的工作流程。
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残疾人证“网上办”得以成为“大流”,靠的是对细节的把握。在省残联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全市组织了残疾人证业务“网上办”培训班,将“试点”采取的工作模式、取得的工作经验和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作为主要培训内容,先后举办了各县(市)区办证业务人员培训班4期,培训126人次;街道(乡镇)和社区(村)残联专干和委员培训班32期,培训1586人次;评残医生(机构)培训班1期,共培训243人次。确保全市残疾人证业务办理工作人员掌握了相关业务知识。
同时,对市级和各县(市)区15个综合服务中心的办证业务窗口进行调整优化,将原来的分类窗口调整为综合窗口,办证业务窗口工作人员减至1人;进一步畅通了社区(村)、街道(乡镇)和县(市)区残联组织和工作人员的沟通协调机制,规范了服务保障人员的职能职责;加强了对残疾评定医院(机构)和评定人员的审核管理,组织了指定评残医院(机构)人员资质认定和对市级评残专家委员会委员的聘任。
值得一提的是,在深挖重点环节方面,昆明市残联结合“残疾人家庭入户访视制度”,充分发挥街道(乡镇)、社区(村)残联组织作用,协调评残医院(机构)为评残工作人员配备必要的工作设备和工作条件,着力推行上门评残、协助申请和送证(卡)到家等服务事项,确保身体不便或确有困难的群众能够及时得到帮助和服务。同时,主动履行告知义务,将申请状态、评定结论、复核权利等申请人应知的信息及时反馈至申请人,明确了各单位和各环节的办理时限和要求,取消了纸质材料在各环节的流转,确保了办理时效;通过优化图片材料上传的数据设置,方便了群众自行拍照上传,为全面实行残疾人证业务“网上办”提供了有力保障。(记者方圆 通讯员丁可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