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回家"了媳妇来"接班" 巾帼打捞队守护滇池28年

04.11.2016  16:10

巾帼打捞队清理水面垃圾。 记者赵伟/摄

  “小小耓耙五把齿,大家用它把草抓。一天抓它几万耙,治理滇池笑哈哈。”早晨7点,唱着自编的山歌小调,巾帼打捞队的队员们登上自制的小铁船,开始了一天的打捞工作。

  从1988年夏天开始,这支名为“巾帼打捞队”的队伍每天都会准时出现在滇池上,打捞水草和垃圾。她们穿着印有“巾帼打捞队”字样的大红色背心,自制的网兜、耓耙和草帽是她们每天工作的工具。

  巾帼打捞队的队员们是西山区新河社区一带的渔民,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滇池污染严重,整个草海和入滇河道水面都被水草、水葫芦、浮萍等物占据,“蓝藻多的时候,像一床20多厘米厚的棉被,死死地压在滇池湖面上,船只很难渡湖。”队长李云丽始终记得滇池被污染时的样子,世代以捕鱼为生的她们只得另谋出路,男人们开始外出打工,女人们有的留在家里照顾老人孩子,有的自发拿着家中工具到滇池打捞水草,为拯救母亲湖尽一份绵薄之力。

  1988年,在西山区妇联的组织下,“巾帼打捞队”正式成立。

  从自发义务打捞到有组织有计划的工作,巾帼打捞队至今已坚持了28年,打捞队员也换了不少。母亲年纪大了退下来,女儿接着干;婆婆“回家”了,媳妇来“接班”,打捞队中有的队员已是第三代人了。她们中年龄最大的已经60多岁,年龄最小的37岁,就是这样一支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的56人打捞队,用她们的坚守,换回了滇池水质一点点地变清、变好。

  成效取得的背后是许多不为人知的艰辛。长期的水上工作,不断的风吹日晒,她们的皮肤变得更黑了,看上去总比同龄人至少老5岁;繁重的劳作,让她们手上布满老茧,裂开了口子,有的还落下了腰酸背痛的病根。

  即便如此,她们却从没有过埋怨,有的只是相互间的鼓励和扶持。每天中午11点,大家可以休息1小时,这也是她们一天中最为轻松的时刻,拿出自带的午饭,吃着别人家里的咸菜,与老姐妹们聊着天,笑容里满是快乐。

  冬去秋来,年复一年,她们的辛勤工作使滇池草海水面的垃圾越来越少,打捞队的事迹也渐渐传开,属于她们的各项荣誉接踵而来。

  首届七彩云南保护行动环境保护奖中,她们获评“十大环保杰出人物奖”,2013年3月,又被云南省妇联授予“三八红旗集体”称号,2016年9月,打捞队荣获全国妇联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

  28年,她们没有洪亮的口号,只有质朴和执著;28年,他们打捞水草和垃圾3000多吨;28年,她们用坏了上百件打捞工具;28年,补贴从每个月6元钱到现在的600多元;28年,许多人从青丝到白发;28年,她们见证了滇池水质由劣Ⅴ类转变为Ⅴ类;28年,巾帼打捞队的双桨,始终在滇池水面上划行,她们用双手呵护着滇池里成群的鱼虾,守护着滇池清澈的现在和未来。

  她们始终相信,滇池水能更清,家能更美。(昆明日报 记者李杭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