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家坝片区规划优化升级 城市公园扩为5000亩
巫家坝片区建设规划图。 昆明市规划局供图
昆明信息港讯(昆明日报 记者吴劲松) 今日,昆明市规划局对《昆明巫家坝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优化》(以下简称《规划》)进行公示,巫家坝片区是昆明主城区最有潜力的地块,也是昆明市城市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未来目标定位将打造成区域性辐射中心的重要空间实施平台,辐射南亚东南亚的总部基地、绿色创新的传媒中心、多元生态的区域中心。片区内将规划建设一个约5000亩的城市中央公园,并将东白沙河原机场下游段与中央公园水系结合,形成山水交融的绿化景观中轴,形成城市生态之脉,展现园林城市特色,提升绿色创新魅力,塑造开放共享的活力城区。
规划总用地面积1091.11公顷
为优化昆明巫家坝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实现巫家坝片区资源环境重组和可持续发展,体现生态优先的原则,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实现昆明打造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将昆明巫家坝片区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官渡区政府组织编制了巫家坝片区控规优化方案。在2016年第2次市规划领导小组会审议通过的概念规划方案的基础上,经过多轮优化,通过了今年第6次市规委会审议,最终形成了《昆明巫家坝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优化》成果。
本次规划编制范围:东至昌宏路—彩云北路,西至枧槽河西侧岸线,北至贵昆路,南至广福路。规划总用地面积1091.11公顷。
“两轴贯通六区联动”空间结构
该控规优化成果打造了“两轴贯通,六区联动”的空间结构。两轴为南北向的生态公园景观大道和东西向的城市发展廊道,并形成六大功能分区,为国际社区、生态低碳居住区、金融中心总部基地、生态公园、文化创新居住区和文化娱乐休闲区。
与上一版控规相比,降低了片区人口规模和建设规模,增加公园绿地、公共设施以及混合用地的比例,更有利于展现园林城市特色,提升绿色创新魅力,打通城市生态之脉,实现城市与绿地空间的合理布局和城市品质的有效提升。
保留修缮巫家坝机场旧址
巫家坝机场对于昆明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机场,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较高的国际知名度。
规划划定了保护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庆风寺、历史建筑——巫家坝机场旧址民国时期候机楼的紫线,庆风寺建筑外轮廓向外扩展10 米作为其紫线控制范围,民国时期候机楼以其原有地块边线作为紫线控制范围。
规划11处小学28处幼儿园
片区对公共服务设施进行了完善的配套,包括行政办公设施、文化、教育、医疗及宗教设施等。
市级公共服务设施主要包括市级行政办公设施、市专业部门管理和服务于全市的商业服务、文化、医疗以及教育科研设施。
文化设施规划中保留了巫家坝机场旧址民国时期候机楼,结合周边公园绿地形成遗址公园;在中央公园南部,官渡4号路与纬九路交叉口东北方向规划一处省话剧院。
商业服务设施方面,重点打造春城路、飞虎大道交叉口及音乐广场轨交站附近的城市级商务集聚区,及飞虎大道南段的城市级文化娱乐休闲体验区。
规划共设置初中5处,高中4处,小学11处。采取在居住用地内配建幼儿园,共设置28处幼儿园,每处幼儿园规模9—18班。
地标建筑高度控制在400米以上
打造以春城路和飞虎大道为节点的核心区,地标性建筑物位于飞虎大道与春城路路口,主要建筑的高度控制在400米以上;重点地区内的商业、商务办公等建筑高度,均控制在200米以上,作为地标性建筑的外围高度的过渡和烘托;一般居住建筑高度控制在150米以下。形成核心区向周围依次递减的城市天际线形态和空间结构。
打造连续的城市公园,形成了由西向东依次递减的高度控制要求,公园内布置了公共服务设施、文化设施,以提升公园的服务功能,共享城市绿地。
片区内共设置13处轨道交通站点
按照组团式用地的基本格局,巫家坝片区内部规划道路网采用“小街区、密路网”方格网形式,结合各条道路交通功能定位,合理分配巫家坝片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道路横断面,形成片区内快速、主次、支多级层次分明的交通,以提高片区路网的功效。
远期巫家坝片区将有1号线、4号线、7号线、8号线、嵩明—安宁线等轨道交通线路,在片区内共设置13处轨道交通站点,同时新增了两条轨道线控制走廊,为远期轨道交通加密预留条件。
规划对街区尺度进行了研究,并对不同道路两侧的界面打造提出了引导性的要求,就景观大道的塑造提出了具体方案,并结合地下空间的利用,充分考虑了轨道站点的开发和立体交通的连接。地块内的相关指标及轨道控制均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对建筑位置等指导性要求均已明确。
编辑:实习编辑房天琦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