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贫困县巧家11万山村群众喝上自来水

23.12.2014  14:32

   一项浩大的民生工程,在一个贫困县逐步实现——

   巧家11万山村群众喝上自来水

  龙头一开,洁净的自来水哗哗淌出,山区群众乐得合不拢嘴。岁末年首,国家级贫困县巧家县传来喜讯,自来水进了山区千家万户,这一浩大的民生工程,在一个总面积达3245平方公里、高山河谷纵横的山区贫困县逐步实现,该县多年来积极破解山区群众饮水难题,至目前已累计建成农村安全饮水管网586件2358千米、水窖3754个11.08万立方米,有效解决了11.25万山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

  巧家县沟壑纵横,地形复杂,地表水分布不均。长期以来,许多村民由于无泉点取水,只能以肩挑手提的方式取水源污染、水质不达标的塘坝水、溪滩水、河沟水饮用。“一瓢水,早洗脸,晚洗脚,用后还要喂牛哟”的民谣成了当地群众吃水难的真实写照。

  “水,便是生活;饮水无着落,生活就无着落。”巧家县水务局局长王学俊形象而诙谐地说。为解决好山村群众吃水难问题,近年来,巧家县抓住国家实施农村人饮安全项目这一难得的机遇,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将农村人饮安全项目工程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坚持“政府组织、部门协作、国家补贴、农户投劳、多方受益”原则,将项目落地在最缺水、最需水、最盼水的山村,采取“集中建管网、分散用水窖”的思路,迅即拉开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序幕。建设中,巧家县对投资上100万元的项目专门成立工程管理局,严格实行项目建设区行政一把手和主管部门主要领导双重负责制,并推行规划建卡制、招投标制、社会公示制、物资集中采购供应制、资金报账制、项目监理制、管理责任制和质量终身负责制,切实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同时,按照“谁受益、谁投入、谁管理”的思路,采取“一事一议”等方式组织受益群众参与工程建设,采取股份合作方式建立用水合作组织,明晰产权,落实工程后续管护主体及责任,确保工程使用效益发挥最大化。

  该县积极推进饮水安全工程按时、按质完成,建成一件、成功一件,润泽一方百姓。谈到饮水的话题,该县白鹤滩镇七里村党总支书记黎清尧乐在脸上、甜在心里。他告诉记者:“以前村民们把雨水灌到地窖,稍作沉淀就饮用,吃饭、洗衣也得省着用。现在通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洗衣机、热水器也随之进入村民家中,就连饮水机也俏销起来。”农村饮水民生工程不仅改善了山村群众的生活,把农民从找水、拉水、背水中解放出来,节省饮用水投入的成本和劳力,通过逐年加大投入和实施力度,该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将逐渐覆盖全县所有山村。(完)(记者 张帆 通讯员 施汝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