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山县普通下岗工人杜洪贵:橄榄核上演绎《核舟记》
《核舟》船头船尾共雕有4个人、一只狗,还有一个风炉和一把茶壶。
杜洪贵的核雕作品立体感强烈、画面栩栩如生、细致入微。
约为1寸左右的橄榄核上精细入微地刻着5条飞龙和1座全身观音像,造型秀丽、雅致,线条流畅、动静结合、细腻精微,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而创作这《五龙观音》的不是艺术家,也不是雕刻大师,他只是玉溪市峨山县一名普通的下岗工人,叫杜洪贵。“我是在用核当纸,刻刀当笔,在心底最宁静的那片天地里,用一生的时间去书写我的人生梦想!”
“我是在用核当纸,刻刀当笔,用一生的时间去书写我的人生梦想!”
——杜洪贵
杜洪贵说,自己的微雕创作还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提升余地,希望把自己的心得、经验、成果,系统、完整地整理出来,把这门艺术传承下去。
核雕梦想
初中埋下
而立之年开启
上初中的时候,课文《核舟记》深深吸引住了杜洪贵。他还记得《核舟记》里的那句话:“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 、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当时内心很震撼,在这么小的果核雕刻,古人是怎么做到的?我要是能像王叔远一样把现实中的一切缩小到果核这个微世界里,那该是一件多么奇妙的事情!”
今年44岁的杜洪贵,是玉溪市峨山县双江街道一名下岗工人,出生于小街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初中毕业后,杜洪贵去当了兵,回来后曾在煤矿挖过煤,去外地做生意、打零工等。闲暇之余,他练硬笔书法、素描、绘画及大件雕刻,峨山县甸中镇古村落栖木墀村供奉的“土主爷”和“龙王爷”的雕塑就出自杜洪贵的手。他也曾多次尝试在果核上雕刻,但一直找不到适合的专业工具。
2007年,因大儿子求学需要,家里买了一台电脑,杜洪贵开始接触到了微雕。随即,他拿出积攒多年的1万多元积蓄,购买了全套的微雕专业工具,而立之年的杜洪贵开启了他多年的微雕之梦,所雕刻的作品逐渐由大变小、由细到微、由粗到精。
慢工细活
呼吸稍重
也会影响雕刻
核雕是民间艺术中的一绝。它是在植物果核上,利用其外形特点或纹理结构的变化,雕镂出各种人像、动物、山水、亭阁、用具等,其难度系数和技术要求可想而知。
没有老师,杜洪贵自己摸索;没有仿品,他购买书籍、上网查阅。“做微雕必须要有良好的视力、耐力和坚实的绘画、书法功底,对于没有学过绘画的我来说,只有不断地苦练基本功。”说起雕刻,不善言语的杜洪贵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那时,杜洪贵一边打工,一边苦练基本功,白天上班没有时间,他就在晚上夜深人静时沉浸于微雕艺术世界。
多年来,他购买了书法、绘画、雕刻等大量的书籍,每天坚持写硬笔书法,临摹各种人物、鸟兽、花草、山水等素描画。他怀着一种无比崇敬的心情在电视、网络上不断学习微雕大师们的作品,从那纤细如丝的一刻一划中汲取艺术养分。杜洪贵的第一件微雕作品是《单龙戏珠》,当时他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精雕细琢,飞龙活灵活现,他一朋友看到后爱不释手,软磨硬泡求收藏。此后,杜洪贵一发而不可收。
从事微雕时,周围环境必须非常安静,雕刻者的思想不能开一点小差,必须一鼓作气完成。据杜洪贵介绍,他在微雕创作时都要全神贯注,尤其在雕刻细节处理上,除要借助放大镜外,还要保持轻微、均匀的呼吸,甚至有时还要屏住呼吸,因为呼吸稍重一些都会影响雕刻,最担心的就是手抖,只要手一抖,就前功尽弃。状态好的时候,他能连续雕刻两个多小时。
指尖芭蕾
拇指食指
伤痕无数
“一枚微雕作品的完工历经选料、画样、雕刻、开脸、打磨、抛光等诸多环节,每一个环节要求都非常严格,几道工序下来,我的两只手常常受伤。”杜洪贵一双手,粗糙的拇指和食指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伤痕。
杜洪贵说,“刚尝试微雕时,我先要在纸上试笔,画出作品的样稿,同时在橄榄核上勾样,按照橄榄核上面的画样进行雕刻、加工。但是后来我发现,果核太小,既不好画样也不易写字,还影响整个核雕的完整性,如何让核雕一气呵成成为我最大的心愿。”
为此,杜洪贵花了不少的心血和精力,每雕刻一件作品,杜洪贵先要根据果核形状认真构思,在稿纸上作画,在木板上反复练手,做到胸有成竹才开始下刀。一次不成两次,两次不成三次……反反复复地练,一次又一次地重复雕刻。有时,为了雕刻出自己满意的作品,杜洪贵记不得自己刻坏了多少把刀,刻废了多少颗果核。
为了刻好《核舟》上的8扇窗,杜洪贵至今还记得他整整刻了48扇,最后满意的却只有8扇。就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慢慢积累,各种人物、动物、花草、山水等刻法都深深地烙在杜洪贵的脑海里。
夜幕降临,刀锋闪烁,杜洪贵又在台灯下进入了自己的微雕世界,“吱吱”爽利作响且轻盈洒脱的芭蕾舞曲在他灵巧的指尖上舞动着。目前峨山县宣传部已为杜洪贵申报了玉溪市第四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雕刻)类工艺师(春城晚报 首席记者李继升 通讯员毕晓琳)
编辑:袁思思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