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示范区建设成绩显著

10.04.2015  11:45

      □ 本报记者 杨 磊
      “星星和月亮在一起,珍珠和玛瑙在一起,庄稼和土地在一起,鱼和水在一起……”弥渡县寅街镇朵祜村彝族歌手李彩凤,用山歌唱出了我州各民族相依相惜的深厚情感。
      近年来,我州加快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示范区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2014年,我州根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州市试点和云南建设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的要求,按照“抓样板、带中间、强帮扶”的思路,强力实施“586”工程,扎实推进和巩固民族团结进步繁荣稳定幸福示范区建设。356万各族儿女手牵手、心连心,在和谐融合的乐土上,携手建设美好安康的幸福家园。
      “团结稳定是福,民族团结犹如空气和阳光。”在这样“福气”的“阳光和空气”里,我州各民族村村寨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喜人变化——盏盏太阳能路灯如天上闪耀的明星,点亮美丽村寨;条条平坦的公路连接着幸福生活,生机勃勃的特色经济绘出各族群众的甜蜜生活。
      2014年,我州着力抓实“十百千万工程”,巍山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建设扎实推进,在全省10个示范县中名列前茅。南涧落龙寨、狗街、剑川梅园、永平新田等15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领跑新农村建设,成为乡村建设的样板。鹤庆新华、南涧盖瓦洒、祥云云南驿、弥渡密祉文盛街等8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走在了全省前列,成为乡村旅游的新热点。2014年国家民委首批挂牌的全国民族特色村寨中,大理州有7个村被列入,位居云南省第一。大理市万花、关迤和祥云东城等3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建设则惠及了16万多各族群众,成为城市民族工作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同在一片蓝天下,同在一片土地上,发展路上有你也有我。”我州各族干部群众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相依相惜,凝聚了强大的正能量,共铸民族团结之情,同圆中华复兴梦。
      在高位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繁荣稳定幸福示范区建设中,我州抓实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民生改善、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少数民族人才干部队伍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6项重点工作,成功打造了50个样板村,完成了400个强帮扶村目标任务。
      结合示范区实际,我州加快推进示范区创建和民族地区扶贫开发,通过实施“美丽乡村”“一事一议”“点亮大理”“三清洁”等项目工程,使民族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加快。示范区建设与工业园区建设、特色产业发展、农村城镇化建设及“十百千万工程”、民族文化旅游相结合,培植壮大特色经济,增强了发展后劲。突出少数民族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和大力扶持发展民族教育,为示范区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抓实生态文明建设,让示范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让绿水青山永驻人间。
      我州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提升各族群众的幸福指数作为最大的追求,加快推进幸福大理建设。2014年大理州民族教育、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小学、初中、普通高中毛入学率分别达105.43%、108.48%、77.28%,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8.53%,高考上线率98.7%,少数民族儿童入学率保持在95%以上。圆满完成洱源“3·03”、“4·17”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任务,有效实施10件惠民利民实事,“点亮大理”乡村路灯工程等活动深入开展,困难群众救助工作实现常态化。
      我州有白、汉、彝、回、傈僳、苗、纳西、傣、阿昌、壮、藏、布朗、拉祜等13个世居民族,47种民族成分。近年来,我州着力加强民族传统文化的挖掘传承和保护,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促进了民族文化交流交融和共同繁荣发展,使各民族文化“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每个民族都是绚丽的花朵,在“空气和阳光”下,这些花儿,朵朵耀眼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