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以改革创新引领群众增收致富
本报讯(通讯员 周应良) 刚进入立秋,祥云县刘厂镇松梅村养蚕能手杨福国一家忙得不亦乐乎。“去年我家培植桑园25亩,养蚕50多张,蚕茧收入8万多元。”杨福国激动地说:“这么好的收入主要是得益于县农业局多次为我们开展了蚕桑养殖实用技术培训”。作为当地种养大户,杨福国2014年参加了由县农业局举办的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在村里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新型职业农民。2014年,松梅村养蚕户户均收入42950元,全村人均蚕桑收入9407元。这只是全州改革创新引领群众增收致富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州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州委、州政府创新出台了一系列扶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有效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因地制宜、科学有序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今年以来,州委、州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山地牧业跨越发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加快家庭农场发展、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4个工作意见,进一步完善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政策体系。农村集体“三资”信息监管平台全面投入运行,全州12县市110个乡镇实现运用农村集体“三资”信息网络监管系统监管资产。坚持强化政策宣传,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促进适度规模经营。上半年,全州新增土地流转1.38万亩、累计流转面积33.1万亩,比上年同期增加7.2万亩。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目前,全州累计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4025户,完成确权面积20927.11亩。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抵押贷款工作,剑川县已有16户农户用颁发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向银行贷款105万元,宾川县发放果权证贷款24686.5万元。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改革创新和扶持政策的带动下,全州各地掀起了建设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热潮。上半年,全州新增蔬菜、特色水果、生物药业、蚕桑、薯类、高山生态茶和特色花卉等优势产业面积5.8万亩,累计达1362万亩;新培育并向省农业厅申报5个省级现代农业庄园、11户省级龙头企业;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528个、累计达3953个,新增家庭农场81个、累计达826个;有州级以上龙头企业167户;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完成销售收入34.9亿元,同比增长14.8%;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78.9亿元,同比增15.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23元,同比增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