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以“党支部+特色产业”盘活村集体经济

22.12.2017  16:20
 

本报讯(通讯员 尹智 周应良)近年来,我州各级基层党组织积极探索“党支部+特色产业”的脱贫增收模式,以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契机,以发展高原特色产业为抓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群众脱贫增收。

隆冬时节,走进云龙县漕涧镇大坪村三源沙鳅渔业养殖基地,虹鳟鱼、鲟鱼、裂腹鱼等冷水性鱼类在波光粼粼的池子里欢快游动。72岁的回乡创业老党员、云龙三源沙鳅鱼种厂董事长李正刚,看着养殖基地中数万尾鱼儿,脸上浮现出灿烂的笑容。“我是土生土长的大坪人,当过20年兵,在国有企业上过班,2014年得知村里要引进企业搞产业精准扶贫,我就决定回乡创业了。”李正刚说,他回来创业的主要目的,就是想通过开发绿色生态种养业,带动家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早日脱贫,走出发展增收产业的新路子。

“过去村里一直没有任何村集体经济收入,通过引进了云龙三源沙鳅鱼种厂,采取‘党支部+企业+基地+贫困户’的发展模式,村委会向公司入股30万元,村集体每年可以得到分红6.4万元。”大坪村村委会主任李金权高兴地说。

这只是我州通过“党支部+特色产业”盘活村集体经济的一个缩影。我州在“”上做文章、在“”上铆足劲,发挥“区位优、生态好、物种多”的优势,推进品牌化战略,打造“一县一品”“一乡一品”。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形成粮经饲统筹、农林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格局。鼓励村集体着眼“一村一品”,创建“党支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运行模式,围绕山地牧业、中药材、特色蔬菜、高山生态茶等特色支柱产业,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为企业和贫困户提供服务、入股分红等方式获取收益。鼓励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的前提下,把分配给村里和贫困户的财政涉农扶贫资金,变为村集体和贫困群众分别持有的股金,开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发挥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通过股权收益实现村集体和村民稳定增收。

目前,我州已全面消除“空壳村”,全州1072个村中有93%以上村年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村级“无钱办事”“无能力办事”的局面得到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