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人大常委会在大理市中龙龛村召开座谈会
本报讯(记者 涂序波) 为总结村民自治、美丽乡村建设、民族团结和谐进步、环境保护治理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分析存在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发展,3月21日,州人大常委会在大理市大理镇龙龛村委会中龙龛村召开座谈会,州委副书记、大理市委书记孔贵华,州人大常委会主任袁爱光就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
座谈会召开前,与会人员参观了中龙龛村村容村貌整治、基础设施建设、污染治理、村民自治组织建设等情况。2014年11月,中龙龛村在州人大常委会帮助和支持下,成立了村民理事会、监事会,制定村规民约,根据该村以回族为主民族杂居的特点,发展民族特色旅游、种植业和养殖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一年多来,全村村民齐心协力,投工投劳,累计投入近300万元,大力开展了村容村貌整治。经过努力,全村呈现出了生产好、生活好、环境美、风清气正的新气象。
孔贵华指出,州人大常委会以挂钩龙龛村“三清洁”活动为契机,深入调查研究,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务实的态度,创新工作思路,大胆探索,努力实践,为中龙龛村在村民自治、生态文明建设、村容村貌整治、民族团结和谐进步、产业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使中龙龛村生产长足发展,生活宽裕美好,乡风文明健康,村容整洁舒适,管理民主氛围浓厚,为大理市美丽乡村建设积累了许多可借鉴的经验。
孔贵华说,大理市已被国家列为全域性旅游综合试点地区。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大理市将加大城乡一体化规划建设力度,以一村一景点为目标,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步伐。以中龙龛村为典型,在全市推广该村的经验做法,保护好洱海,保护好传统村落,保护好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不断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以此推进美丽幸福新大理建设进程。
袁爱光说,中龙龛村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经验主要有四点:一是有各级的指导帮助,二是有强有力的基层组织认真负责,三是有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四是有扎实做事的措施及行动。
袁爱光强调,要坚持把洱海保护放在首位;抓好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把村规民约落实到位;搞好传统建筑风格保护,重视村容村貌的提升;强化优势产业的发展,使美丽乡村建设、民族团结和谐进步、经济发展不断跃上新台阶。
座谈会上,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明、许映苏,大理市、大理镇、龙龛村委会负责人等先后发言,对中龙龛村委会所取得成就给予充分肯定,对存在问题作了分析,并提出了意见建议。
州委政研室,州人大常委会办公室、民族委、财经委、农业委、环资委、研究室,州住建局、环保局、民宗局,大理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及相关部门,大理镇党委、人大主席团、镇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龙龛村党总支、勤廉监督委员会,龙龛村委会所属各自然村党支部、村民理事会、监事会等负责人参加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