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明8家文创企业亮相文博风采竞秀
变文创产业向扩量提质并重转变
乐十个嵩明人九个会唱灯
牛龙街社区办了家文化传媒公司
赞新型专利+非遗面塑彰显特色
大家耳熟能详的产品在嵩明展区一一亮相
昆明信息港讯(都市时报 记者伏立群) 可以随着温度变色的干花,栩栩如生、神态迥异的面人,碧绿如玉的杨林肥酒……今天,创意云南2017文化产业博览会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来自嵩明县的8家文化创意企业带来了各家的特色产品,在6号展馆(8号门)嵩明展区亮相。
近年来,嵩明县文化产业呈蓬勃发展态势,截至目前,嵩明县共有文化产业入库企业5家,2016年全年完成文化产业增加值1.75亿元。2017年第一季度文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绝对值为1.47亿元,同比增长23.7%。
赞新型专利+非遗面塑 彰显特色
此次文博会上,嵩明展区设在6号馆,展区面积达到108平方米。
嵩明蓝蜻蜓花卉有限公司带来了两款产品,变色叶脉花最吸引人。“这款干花可以变色。气温在26度以下,鲜花是冷色调;气温高于26度,鲜花就呈暖色调。”公司负责人李女士介绍,这种干花之所以能够变色,是因为制作时添加了热敏材料,“这项技术是我们公司的专利,类似的专利我们共有38项。”
蓝蜻蜓花卉有限公司带来的纯植物香包也颇有特点。“我们的香包都是纯植物制成,有薰衣草、玫瑰、茉莉等2000多个品种。”李女士介绍,不同味道的香包有不同的用途。比如,薰衣草香包适合放在卧室,能起到安神作用;玫瑰和茉莉香包适合放在客厅,可以净化空气;中药香包适合放在衣柜,可防虫除臭……这些纯植物香包价格不高,每个批发价在30元至50元之间。
洗衣、锄地、浇水、卖烧饼……面前的一个个小人活灵活现,都是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梁俊丽的面塑作品。面塑,以糯米面为主料,捏面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有文字记载,迄今有几千年的历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梁俊丽的面塑作品以面部表情传神著称。文博会期间,来到嵩明展区,市民可以现场目睹面塑的制作过程。
此外,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高红香将在现场表演刺绣,巧玲刺绣、杨林肥酒、张铜记、宜心园茶艺等大家耳熟能详的产品将在展区一一亮相。
牛龙街社区办了家 文化传媒公司
此次参展的企业中,有一家名叫龙艺传媒的文化企业,是嵩明县嵩阳街道龙街社区的集体企业,企业员工由龙街社区党总支书记杨文忠带领社区工作人员组成。
“这几年,嵩阳街道的文艺活动非常多,老百姓参与度非常高。龙街社区购置了一大批文艺活动的器材,也培养了一批农村文艺人才。”杨文忠介绍,为了发挥优势、撬动活力,去年4月,在嵩阳街道支持下,隶属龙街社区居委会的龙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风风火火地成立了。公司由社区集体资金入股,社区两委班子分别担任董事和监事,采取社区居委会“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模式开展运营。
龙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充分发挥了当地老百姓参与文化生活的积极性,依托当地村民的表演爱好,现成立了文艺广场舞队14支、花灯队5支、大鼓队1支、腰鼓队2支、舞龙队2支。“舞台主持、摄像师、舞台专业布置和建造人员,多数都是由社区工作人员或村民来担任的。”杨文忠笑着说,“你一定想不到,我在公司里的主要工作是摄像和音响调试。”
在政府的扶持下,龙艺传媒的业务如今开展得有声有色。嵩明县大大小小很多活动,龙艺传媒全程参与,比如刚刚闭幕的花灯广场舞大赛,舞台搭建、录像、主持,都是由龙艺传媒完成的。如今,龙艺传媒配置了双12大型线阵音响一套,可承接两万人以上大型专业演出;配置了进口大地音响一套、双154对JBL全频音箱和小线阵一套,可承接5000人以下的中小型演出;配置各种活动舞台雷亚架、舞台背景架、舞台地毯、灯光架,2000多平方米的展棚、遮阳棚、活动房;配置演出专用彩虹门、彩虹柱和观众席座椅1000多个。
乐十个嵩明人 九个会唱灯
一方面,嵩明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另外一方面,围绕“文化惠民、文化育民、文化乐民”的宗旨,嵩明大力推进花灯广场舞等特色文化建设。
8月4日上午9时许,第四届嵩明花灯广场舞决赛在嵩明兰茂广场拉开序幕。舞台下,数千人从四面八方涌来,犹如过节一般,只为一睹表演者风采。舞台上,从嵩明县直机关单位、各镇(街道)党(工)委初赛中胜出的26支代表队一一亮相。参赛者中,下至五六岁的孩童,上到70多岁的老叟,老中青三代欢快起舞。今年的花灯广场舞培训推广实现了村组全覆盖,部分村组还派出了多支队伍参加比赛。值得一提的是,越来越多的男性加入到了比赛队伍中来,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众所周知,嵩明素有“花灯之乡”的美誉,是云南省四大花灯之乡之一,为弘扬嵩明传统文化精粹,推广嵩明传统花灯文化,掀起全民健身运动热潮,嵩明县从2013年开始举办花灯广场舞推广比赛活动,至今已举办四届。通过持续推广,花灯文化在嵩明已蔚然成风。“十个嵩明人,九个会唱灯。”现在的嵩明,学跳花灯广场舞已然成为了一种新的健身时尚,在每个大大小小的广场都有“唱灯人”,花灯爱好者们还自发形成了“唱灯”一条街,形成了“男女老少都会唱,小伙、媳妇都会崴”的热闹景象。
嵩明县相关负责人表示,举办花灯广场舞比赛是由“送文化”向“种文化”、“建文化”发展转变的里程碑,有利于进一步培养民间文化,营造良好、浓郁的民族民间艺术氛围;是进一步坚定嵩明文化自信的主要抓手;将为嵩明促跨越奔小康建辅城的目标提供强大动力。
变文创产业向扩量提质并重转变
“尽管嵩明县的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但不可否认与主城区相比,无论是发展基础还是发展水平,嵩明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嵩明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施晓玲介绍,“十二五”时期,嵩明县通过不断加强组织领导,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强化政策支持和投入保障,催生了一批经营收入达到2000万元以上的骨干文化企业,打造了一批以包装印刷业为主的支柱文化产业,建成了一个省级文化创意产业园——中国包装印刷基地(嵩明),形成了以杨林经开区、职教园区、农业园区为依托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不断跃上新台阶。
嵩明县文产办介绍,“十三五”期间,嵩明将围绕“主动融入昆明大都市,建设宜居宜业新辅城”的定位,重点从三个方面发力,加快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成为重点产业的步伐。一是推进文化创意与大健康、新型工业、高原特色农业、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培育经济新的增长点、提升文化软实力和产业竞争力;二是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整合优化现有资源,规划、引导、鼓励产业要素集聚,打造特色鲜明、结构合理、效益显著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三是提升公共服务,制定全县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系统调整和优化文化产业的财税、金融、投资、土地、人才和环境政策,形成有利于文化消费升级和文化产业升级协同发展的政策环境。
嵩明县将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大力实施文化引领战略,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融入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的大局中,实现文化创意产业从粗放型向集群化、产业化发展,由数量扩展向扩量提质并重转变。
编辑:实习编辑姜佳梦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