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谷绽放民族团结花
记者 李寿华 文/图
本期看点
怒江州是全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州,有傈僳、怒、独龙、普米、白、藏、汉等22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3.9%。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永远是怒江州的工作主题,是怒江最基础、最关键、最核心的工作。7月22日,中共怒江州委八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在脱贫攻坚中推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工作的决定》,坚持把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工作贯穿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中,走出一条脱贫攻坚与示范州创建工作双融合双推进双达标的跨越发展之路,让边疆各族人民共同繁荣发展、共同团结进步,齐心奋力奔小康。
共谋繁荣发展
美丽的澜沧江畔,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石登乡三角河村碧绿的故科草坪上,2000多名拉玛群众和傈僳族群众盛装参加第二届拉玛民歌大赛,歌颂祖国、歌颂脱贫攻坚好政策,喜唱村寨新变化,祈祷庄稼丰收、生活美好。
“党的政策好,组组通公路,家家住好房,边疆人民好幸福。”三角河村党总支书记余兴堂高兴地说,“精准扶贫好政策,让拉玛人和傈僳群众住上了安全稳固的好房子,有了新的增收来源;拉玛人和傈僳族人民亲如一家,学技能技术,建设美好家园,希望过上更加美好的日子。”
长期以来,怒江把开发与保护民族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的一项重要内容。让多民族文化相容相生,繁荣发展,促进怒江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丙中洛镇双拉村怒族村民赵国祥开了家“怒仙女”农家乐,店员有怒族、藏族、独龙族等少数民族同胞,大家白天干农活、招待游客,晚上表演怒族、藏族、独龙族歌舞,其乐融融。“我们有活一起干,有钱一起赚,相互帮助,共同发展致富。”赵国祥说。
今天的贡山,成功打造了3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16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10个少数民族特色村,730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五个认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深入人心。各民族水乳交融、唇齿相依,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为脱贫致富奔小康而努力奋斗。
如今,怒江州民族文化建设进入了跨越发展的新时期。民族民间文化活动日趋活跃,民族传统经典、民间文学、民俗文化、民族音乐舞蹈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抢救和保护。全州258个行政村、所有城镇居民委员会有文化室和民族文艺表演队。建立了国家、省、州、县(市)四级传承保护体系。《傈僳人》《独龙江独龙人》等剧目在各地上演,屡获佳绩。傈僳族农民无伴奏四声部合唱团、傈僳人组合等艺术团队活跃城乡,不仅获得了收入,还实现了民族文化发展从延续到创新的跨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使各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过程成为各民族相知、相亲、相融的过程,促进各民族群众相互欣赏、相互学习、守望相助。
兴边富民谱新篇
几年前,泸水市大兴地镇自扁王基村委会草甲瓦底自然村大部分农户住的还是石棉瓦房,走的是泥巴路,生活仅能维持温饱。如今,家家户户住楼房,核桃、草果满山坡,生活日渐富裕。这一切,得益于“兴边富民行动”的开展和“民族团结示范点”的建设。
多年来,怒江州用发展的思维谋划民族工作、用发展的办法解决民族工作的问题、用发展的成果促进民族团结,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实现了民族团结与社会经济发展“两翼齐飞”。使少数民族村寨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主导产业得到壮大,民族关系更加和谐。
2015年至2017年,怒江州在3个边境县(市)、18个乡(镇)、78个行政村(社区)启动实施兴边富民工程和改善边境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年行动计划”,覆盖684个自然村、3.87万户13.08万人。实施了抗震安居、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村寨环境整治、劳动者素质提高等6大工程、31项子工程。傈僳族、怒族、独龙族等世居民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贫困群众搬进安全舒适的新居,思想观念得到改变,草果、核桃、蜂蜜等生态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村民逐步过上了有新房、有致富产业、村美环境好、邻里和睦的幸福生活。
团结奋进奔小康
骄阳下,怒江州民族宗教委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何万东和大兴地镇自扁王基村“两委”班子成员入农家、进田间,商量着“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和精准扶贫项目如何有效衔接,助力脱贫攻坚。
“民族团结进步项目与精准扶贫项目双推进,能有效加快少数民族村寨脱贫进程。”何万东说。
2018年,怒江州全面启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工作。目前,已创建了1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12个示范乡镇、153个示范村、43个民族特色村寨,多个示范单位获省级优秀示范社区、全国文明村、全国最美乡村、中国最美村镇“人文环境奖”“全国森林文化小镇”等荣誉称号。兰坪县金顶镇大龙村大公甸自然村和贡山县独龙江乡分别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五批、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今年6月,贡山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创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当前,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确保怒江州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怒江州的中心工作。为此,怒江州相继制定了《关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州的实施意见》《怒江州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规划(2016—2020年)》《怒江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实施方案(2018—2020年)》,建立完善了怒江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四级联创、高效联动、监督检查、考核评价、长效激励、投入保障、氛围营造7项工作机制,构建了横向联动、纵向衔接、定期会商、运转高效的创建工作格局,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营造了一心一意谋发展、凝心聚力奔小康的浓厚社会氛围。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泸水市上江镇叶子花居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傈僳族、白族等搬迁群众自编自演的民族歌舞表演又开始了。《歌声飞出心窝窝》《党的光辉暖怒江》《贫穷和眼泪》等歌曲和小品,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我们定期开展文体活动,开展技能学习,提振大家精气神,团结一心奔小康。”叶子花居管委会工作人员说。
怒江州把每年8月作为怒江州“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以驻村扶贫工作队、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文艺轻骑兵、农民宣讲团为主力,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进机关、乡(镇)、村、企业、社区、学校、医院、军(警)营、家庭、宗教活动场所等“九进”活动。充分讲好怒江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故事,讲好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奋斗故事,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怒江55.3万各族儿女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共同奋斗,决战深度贫困,坚决走出一条脱贫攻坚与示范州创建工作双融合双推进双达标的跨越发展之路,让一朵朵绚烂多姿的民族团结之花,在峡谷大地盛情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