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翔区念活“山字经”,唱好“林草戏” 高原特色农业迈大步
博尚镇的油菜、蚂蚁堆的核桃、圈内乡的烤烟、邦东乡的茶叶……在临沧市临翔区的村村寨寨,高原特色农业都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临翔区走“生态立区、绿色崛起”的产业转型升级之路,念好“山字经”、唱好“林草戏”,按照“规模化、庄园化”的要求,临翔区沿南汀河流域、澜沧江沿线扎实推进“三万”、“三带”工程建设,着力夯实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化基础,形成生态化、庄园化产业链条。
思路领航
临翔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紧紧围绕“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四季飘香”的高原特色农业建设内容,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强化规模化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发展优质安全高效的农业产业。
在规划布局上,临翔区按照“一城、一园、两带、四通道”的产业布局思路(一城:临沧城;一园:博尚特色工业园;两带:澜沧江沿岸经济带和214国道沿线经济带;四通道:航空、铁路、高速公路、航运),重点打造三个品牌(昔归茶、绿色生态优质烟叶、泛华林业),加快建设四大基地(咖啡、林板、优质生态烟叶、油料),做优五大传统产业(蔗糖、茶叶、畜牧渔业、蔬菜、生物药业)。预计到“十二五”末,可建成优势明显的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基地200万亩以上,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措施保障
责任落实到人是临翔区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组织保障。临翔区成立了高原特色农业发展领导小组,在产业建设上实行督查制、责任追究制等;在技术指导上,每年抽派相关工作组,派驻技术人员到乡进村、进基地蹲点,及时对农户进行科学技术的指导、培训。
“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是临翔区在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的重要工作措施及经验。临翔区着力打造了蚂蚁堆乡万亩果蔬园建设,推广40亩蓝莓示范种植,探索林下“核桃+魔芋”种植模式,依托龙头企业和164个养殖场(小区)示范带动129户养殖大户。油菜产业刷新了全国早熟油菜百亩连片最高纪录和全国早熟油菜最高亩产纪录。
扶持政策的整合、保证资金的投入是临翔区保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临翔区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力度,积极开展小型微型企业创业“贷免扶补”、小额担保贷款、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工作。积极探索成立专业合作社,全区累计注册合作社149家,拥有国家级示范社1家、省级示范合作社2家、市级示范合作社2家。
着力抓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依托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粮食高产创建等项目的实施,进行规范化种植、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实用技术的宣传培训,累计开展培训1082期次,培训7.9万人次。
成效明显
去年以来,临翔区按照“规划引领、建强基地、培育龙头”的思路和“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要求,坚持特种特养,实现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规模化、特色化、高效化。以“三万”和“三带”工程建设为载体,实施澜沧江、南汀河沿线特色农业经济走廊建设,以核桃、茶叶、烤烟、油菜、咖啡为主的180万亩生物产业基地初具规模;蚂蚁堆遮奈村、凤翔街道石房村万亩蔬菜基地建成投产;重楼、龙胆草、玛咖、蓝莓、辣木和虹鳟鱼等特种特养试验示范获得成功;以昔归、普粹、鸿运、曼毫等为代表的特色茶庄园建设取得成效;以优质烟叶、生物药业、观光农业为特色的绿色生态农业庄园初具雏形。
去年,临翔区累计建成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基地207.9万亩,完成建设目标202万亩的102.9%。其中茶叶21.97万亩,油菜7万亩,烤烟8.54万亩,核桃90万亩,甘蔗4.3万亩,蔬菜基地0.8万亩,咖啡5万亩,坚果10万亩,林板原料42万亩,竹子10万亩,生物药业8.3万亩。
本报记者 谢进 李春林 通讯员 杨中美 唐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