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职风采】跟着代表的履职步伐 看看他们留下的民生印记 联系群众接地气 为民发声有底气
1月26日,云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正式召开。623名人大代表齐聚昆明,为国家建设献策,为民情民生发声。
对“新代表”而言,这是他们履职的第三年;而对有的人来说,他们已经走过十余年履职路了。
一路走来,这些代表们有哪些话想说,有怎样的感受,记者将带您一起见证代表履职风采。
【王瑛:从零学起的人大代表】
人物名片:王瑛,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十一、十二届云南省人大代表
履职感受:“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敬业精神、懂得感恩、富有爱心”
乘着去往北京的飞机,王瑛很茫然。
坐在她身旁的“老代表”提醒,“一上飞机就要接受采访。”记者也曾和她打过招呼,可当镜头真的对准王瑛时,她却只觉脑子一片空白,“一遍、两遍、三遍都没有通过。”
这是2003年,王瑛首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第一次接受采访时的情形。她说,当时自己非常沮丧。
然而,十余年后,当云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召开时,无论是面对《人民日报》还是《云南日报》,王瑛都能从容应对了。
她表示,虽然自己是一名合格的医生,但“人大代表”却得从零学起。所幸,一路走来,王瑛始终在琢磨“履职”一词。这既让她快速成长起来,学会了面对镜头,更使其从最初的沉默者,转变为现在能频频提出国家重点督办建议的称职代表。
“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敬业精神、懂得感恩、富有爱心是她成长的基石。”一位见证王瑛履职过程的同事评价道。
而跳出“术业有专攻”固化思维,广泛学习文史哲法等知识,深入基层,勤于思考,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的王瑛也无愧同事的评价,更担得起人大代表一职。
在担任全国人大代表的10年间,王瑛向全国人大常委会递交了30个修改法律的议案、120多个建议,向省人代会提交100多个建议,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十年间有7个建议作为重点督办。
“《关于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提高村医待遇的建议》、《修改土地管理法,提高征地补偿标准》、《防止月饼过度包装,遏制天价月饼的建议》、《关于加快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建议》、《关于加大家电下乡力度的建议》……”再次面对记者,王瑛大大方方地交出了自己的成绩单,“这些议案建议都是老百姓关心、关注的问题、都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能被采纳,能为国家决策提供依据,作为这些议案建议的提出人我感到责任和自豪。”她自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