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边:巧手绣出幸福花

16.11.2020  17:11

  在屏边苗族自治县“莉丰乡”工作室,记者见到了正专心教授学员描花的陶琼莉。细长的蜡刀、平展的白麻布、磨得发亮的平滑板,看似简单的几样工具到了她的手里,似乎被赋予了灵性,寥寥几笔,一幅花鸟蜡染作品便已成形,栩栩如生。

  “这阵子除了收购绣娘的绣片,还在为苗绣文化进校园、苗绣培训班的事奔忙。”陶琼莉从小对苗绣有着极高的天赋,7岁拿针,13岁时就能独立做一整套衣服。她说:“苗家有一个说法,姑娘要穿着自己做的嫁衣嫁给心爱的人,才会幸福。后来我渐渐爱上了这门手艺,舍不得也放不下。

  结婚后,陶琼莉跟着丈夫一起外出闯荡,苗绣的技艺也暂时搁置起来。一次,她在丽江参观东巴文化服饰时受到启发,为什么不做自己的苗绣文化品牌呢?几年前,夫妻俩一同回到屏边,返乡创业。

  “刚回来创业最难的时候,政府和文化部门给予了很大支持,现在生活富足了,总想做些实事,把我们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了解苗绣,最重要的是做好传承。”陶琼莉介绍,苗绣被誉为“无字史书”和“穿在身上的历史”,每一个图案、每一个符号都有着独特的意义和表达,是苗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苗家山寨日新月异,群众生活蒸蒸日上,但变化中也有坚守,像陶琼莉一样生活日益富足的苗家人,传承民族文化的热情愈发高涨。从2015年开始,屏边县投入上百万元帮扶资金,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刺绣产业,在适宜的乡镇都建起了绣娘扶贫车间。

  陶琼莉每年都和白云、湾塘、白河、玉屏等乡镇的绣娘签下订单,几年来累计收购资金达上百万元。有了订单,绣娘不仅有收入,技艺也不会荒废。陶琼莉还把苗绣文化带进校园免费教学,虽然只是简单的一些技法,也能达到普及推广的目的。

  “其实,真正的麻布苗绣做起来费时费工,一件衣服一个人独立完成要耗时5个多月,付出的劳动成本和收入远远不成正比,但这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不能丢了。”陶琼莉说,她最大的梦想是让苗绣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舞台。(记者 李树芬 通讯员 杨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