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校毕业生去哪了? 数据看毕业生求职新动向

29.01.2016  12:45

    新华网北京1月28日新媒体专电 2015届高校毕业生直接创业比率是否增加?留京赴京是否还是第一选择?毕业生“就业力”哪家强?75所国内高校相继出炉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后,记者结合三大高校数据梳理了青年学子职业选择的四个动向。

     应届生直接创业率增长强劲 互联网新媒体文创受“创客”青睐

    【数据】清华大学2015届毕业生灵活就业人数达815人,占比12.5%,其中参与直接创业人数为60人,较上一年增长近10%。其中本科应届生创业者同期增长17.7%,硕士毕业生直接创业者略有下降。创业毕业生主要来自美术学院(19人)、经管学院(13人)和信息学院(12人)。创业领域集中在互联网、新媒体和文化创意等领域,领域与上一年相比相差不大。

    北京大学2015届毕业生总体签约就业和灵活就业比例为61.46%,本科生灵活就业率为12.13%,较上一年的9.14%增长14.5%。

    【分析】2014年12月,教育部发布通知,提出高校要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

    一年来,多所高校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创业教育体系,支持并引导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养成。清华大学建立的“创客空间(i-Center)”“X-lab”“创+”等创业支持机构在“双创周”期间得到各地青年创客的广泛关注。

    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指出,真正的创业教育是对创业能力的锻炼培养,更是对首创精神的激发塑造,“不能只看创业表象的繁荣,走向记工分式的误区,也不能当作一种政绩工程来做。

    高校毕业生创业集中的领域尚局限于互联网、新媒体和文化创意等领域,显示了国内创业教育生态还有更多开辟的空间与可能。杨斌建议,国际一流学府应努力营造具备“开放性”“跨学科”“文化性”的创业教育生态。

     国内升学比例有所下降 出国深造注重实力养成

    【数据】清华大学2015届毕业生国内升学比例为27.6%,较上一年的30%有所下降。出国(境)深造的人数为1059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6.3%。毕业生首选目标地区为美国,占出国(境)深造总人数的70.7%,这一比例较上一年有所增加。

    复旦大学2015届毕业生继续深造人数总计2130人,占毕业生人数的27.74%,其中国内继续深造的比重为13.74%,较上一年比率有所下降。

    【分析】留学专家、中国来华留学服务网创始人胡本未认为,2015届可能是清华、北大的应届毕业生出国留学止跌回升的一年,这既有国内就业形势竞争激烈的因素,也有国外大学加大在华教育推广的原因。

    同时,出境深造需求也由注重文凭的“镀金”向注重实力养成的“真金”过渡。留学生王跃楷说:“在美国离最前沿的科技更近,思路和视野也更开阔。带着国际领先的技术实力和思维能力回国创业,是我们留学生的现实选择。至于学历那张纸,倒没那么重要,关键是能不能具备一流的见识、魄力和思考力。

     留京赴京应届生比例缩减 “支援中西部”热度不减

    【数据】清华大学2015届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广泛,约半数毕业生选择京外单位就业,150余名清华毕业生选择到基层公共部门就业,奔赴全国21个省。

    从北京大学毕业生签约单位地域分布来看,选择留京工作的毕业生比例为48.84%,与上一年相比下降显著。同时,到东北、中部及西部地区就业的毕业生比例合计为12.71%,较上一年占比有所增加。

    复旦大学2015届毕业生中有158人赴西部就业,其中9人入选“西部计划”。奔赴西部的毕业生中,航空航天、核工程、电子科技、医疗卫生为集中领域,四川、重庆为首选城市。

    【分析】清华大学就业中心负责人表示,2015年近150名毕业生赴基层公共部门工作,约是2005年同类型就业人数的12倍,学校大力支持并指导有志于赴基层工作的学生。

    此外,北京正着力加大人口疏解力度,到2020年常住人口力争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值此背景,高校毕业生留京赴京难度加大也是毕业生在京就业意向减弱的原因之一。

     北大爱“金融”清华爱“软件” 专业、学历影响去向

    【数据】北大本科毕业生首选的就业领域为金融业(17.61%),而清华本科毕业生则首选软件业(21.30%),其次是房地产业(13.8%),金融业(12.2%)排第三,选择国有企业的应届生约占三成。

    复旦大学2015届毕业生的就业行业分布广泛,覆盖医疗卫生、金融、信息、教育等多个领域,外资企业广受青睐。

    【分析】记者梳理发现,不同专业毕业生显现出差异化对应流向,这与文理科就业对口度直接相关。如人文社科生偏向国企和事业单位,医学院毕业生多选择医疗卫生单位及相关行业,理工科学生倾向去科研院所或科技公司。

    同时学历高低也对就业去向产生影响。从各高校就业质量报告提供的柱形图、图表来看,学历越高,选择事业单位的可能性越大。如大多数博士生倾向于科研机构和高校。并且毕业生去向带有明显的地域性。北方地区高校并不那么“吃香”的“三资企业”(三种不同类型的外资企业),却得到21.4%复旦毕业生的认同和喜爱。(记者张漫子)

编辑:文丽荣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