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国副局长在全省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业务会议上的讲话
勇于担当 积极作为
不断提升全省食品流通消费安全监管工作
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李靖国
(2015年3月12日)
同志们:
今天召开全省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业务会议,这次会议主要是总结回顾2014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研究部署2015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不断提高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切实维护民生,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一、2014年的主要工作
2014年,全省食品流通和餐饮安全监管工作以及应急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国家总局和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这一主线,按照“完善监管制度、创新监管机制、落实监管责任、提升监管水平”的总体思路,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日常监管,以务实担当的态度,扎实工作,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一)抓制度建设,建长效监管机制
一是制定出台了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流通环节食品市场监督制度等6项(含食品抽样检验工作制度、食品市场分类监管制度、食品市场巡查监管制度、食品市场质量监管制度、食品流通许可管理办法、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流通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规范、制定并与省教育厅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校园及周边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的通知》等16个监管制度,使全系统刚接触食品流通环节监管,不知道如何监管、从何监管的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掌握了如何监管、从何监管的措施办法,切实解决了监管中的难点问题,规范和提升了监管水平。
二是建立了学校食品安全联席会议制度。与省教育厅共同研究,联合制定下发了《云南省学校食品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并于2014年12月组织召开了全省首次学校食堂联席工作会议。研究制定了云南省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规范,不断规范学校食品安全管理,进一步提高了学校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二)抓基础建设,促监管能力提升
一是严把食品市场准入关,规范食品流通许可行为。针对机构改革后,全省流通许可管理五花八门,为有效解决过渡期内食品流通许可管理,统一印制下发8万套食品流通许可证,较好地规范了食品流通许可。
二是积极推进食品流通领域信息化监管。与中国电信云南分公司签订食品流通信息化建设合作协议,推进食品流通信息化建设,建立全省统一的“经济户口”和监管数据库。
三是强化业务技能培训。举办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及监督抽检培训,派出4个专业技术小组,同步组织16个州市食药监局开展了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培训工作,全省食品流通监管干部1169人参加了培训,使基层监管人员短时期内较快掌握食品快速检测技术。
(三)抓专项整治,解决监管突出问题
组织开展农村食品市场专项整治、学校食堂、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配合开展酒类、米线、肉及肉制品、生鲜乳及乳制品等专项整治,排查食品经营企业2万多户,责令整改223户,查获冻肉制品1440多吨。通过专项整治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有力解决了监管中的突出问题,净化食品流通和餐饮市场秩序,促进了食品安全监管,全年全省未发生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
(四)抓监督 抽检,提高 风险防控能力
成立食品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检领导小组,加强抽检和监测工作的组织领导,严格规范工作程序。坚持问题为导向,注重抽检和监测的靶向性和准确性,强化结果运用。以乳制品、食用油、冷冻食品、调味品、干菜、肉及肉制品等品种为重点,重点检验检测微生物、致病菌、非食用物质添加、重金属、黄曲霉毒素M1、抗生素及添加非食用物质等项目,对问题样品和抽检发现的问题食品认真分析处理,严肃查处、重点监控,有效防范流通和餐饮环节食品安全风险。
(五)抓示范创建,提升餐饮监管水平
根据国家总局的统一部署,结合我省实际,扎实推进“百千万”示范创建活动,深入一线指导,解决创建中具体的问题。各地开动脑筋、积极作为,在“创”字上下功夫,在“建”字上打基础,创造了很多成功的经验。经自下而上评审把关,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创建领导小组在全省范围内评选82条街、191户店(食堂)为云南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单位。通过典型的榜样、示范和引领带动,不断提升全省的餐饮服务管理水平。
(六)抓量化分级管理,强化各级责任
根据餐饮服务食品量化分级管理要求,按照“依法行政、全面覆盖、公开透明、量化评价、动态监管、鼓励进步”的原则,全面推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工作。以学校(托幼机构)食堂、旅游景区餐饮、大型餐饮单位、中央厨房等持证餐饮单位为重点,以量化分级管理为载体,严格标准,自下而上,条件具备一家评一家,不搞变通,不搞照顾。坚持从一般中选好,从好中选优,强化宣传,加强指导,通过强化分级管理,提升餐饮单位的信用等级,促进了主体责任落实。通过树典型,抓规范、促管理,在量化中找问题,在分级中找差距,以量化促整改,不断解决存在的问题,着力提高普及率。截止2014年12月,评定A级单位3027家,B级单位35347家,C级单位59907家,全省持证学校食堂量化分级管理覆盖率达100%。
(七)抓 应急处置,提升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认真贯彻国家总局长春会议精神,按照国务院应急管理规定,及时建立组织机构,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在组织指导全省应急演练的同时,成功组织了全国首次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事故跨省区域合作演练。此次演练对于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云南、四川双边合作机制,修订和完善我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锻炼队伍,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应急演练,进一步完善了应急响应、舆情监测、风险预警、应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等工作机制,增强了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提高了监管部门预防和应对处置食品安全事故的能力和水平。
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普洱市景谷县发生6.6级地震后,及时启动了应急预案,“省、市、县、乡、村”五级应急保障迅速展开工作。及时开展了灾区集中供餐点每日巡查及食品的登记查验工作,严格检查把关进入灾区的食品药品,杜绝过期食品、不合格食品流入灾区,保障了灾区近50万人次的饮食安全,未发生一例食物中毒以及食源性疾病,在实际工作中积累应对自然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一年来,我们圆满保障了南博会、昆交会、世界中学生汉语桥作文比赛和重要来宾保障等活动的食品安全。全省保障重大活动食品安全达3972起,受到了保障单位的充分肯定,充分展示了食药监人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勤勉务实、不怕疲劳的良好形象。
(八)抓社会共治,齐抓共管食品安全格局逐步形成
一是在德宏州盈江县试点餐饮食品社会保险的基础上,开远市等一些单位和学校相继开展餐饮服务食品社会保险,积极探索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新举措。
二是积极推行“明厨亮灶”工作。按照“示范带动,突出重点,因地制宜,逐步推进”的原则,以大型以上餐馆、学校食堂(含托幼机构)、旅游景区接待团队旅客餐饮单位为重点,积极倡导和推进餐饮服务单位“明厨亮灶”工作。引导消费者参与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督促餐饮服务单位进行升级改造,促使餐饮服务提供者守法经营、诚信经营,把自己的经营流程置于消费者的监督之下,让消费者明白消费、阳光消费,提高公众消费信心。目前,全省完成“明厨亮灶”餐饮单位共有3827户,其中视频监控160户,“明厨亮灶”改造3667户。
三是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创造的成功经验,在玉溪市新平县召开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现场会,总结推广大理市发挥一专五员(食品药品安全专干,信息员、监督员、宣传员、协管员、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参与食品安全管理和开远市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强化三小管理(小作坊、小餐饮、小摊贩)的经验,在实际工作中,推广了永仁、盈江、丽江古城区等一些社会共治的成功经验,有力推进了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
(九)抓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按照国家总局和国务院食安办的总体部署,组织开展了“尚德守法,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为主题的宣传活动,现场展示老味道、老品牌、老故事,讲授诚信经营、守法经营的故事。创建《食品药品安全手机报》,每周发布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和监管信息。举办新闻发布会,主动介绍监管措施和成绩,接受社会监督,汇集正能量,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组织专家从野生菌中评出15种无毒常见品种,6种容易中毒的常见品种,印制40万份彩色挂图,注重在山区、农村等地发放,宣传预防野生菌中毒知识,帮助群众提高识别能力,避免和减少野生菌中毒事故,取得良好效果。初步估计,部分地区野生菌中毒事故减少近30%。
2014年,经过全系统团结拼搏,共同奋斗,全省食品安全持续向稳向好发展。但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我们面临的食品安全形势还十分严峻,还存在很多问题:
食品产业发展水平低,小、散、乱、差的状况,还将是长期的常态;生态环境因素还将影响食品安全,农残、重金属等超标的状况还一时难以解决;部分食品生产经营者法律意识、诚信意识不强,主体责任没有落实和尽到位,制假、贩假、售假时有发生;食品从业人员素质不够高,经营管理水平低;监管部门还存在监管不到位,执法不严、执法不规范的问题;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存在业务不熟、能力不够、履职不到位的情况;各级党委政府对食品安全要求高,人民群众期望值高,而食品安全风险高、燃点低的状况一时也还不能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认真研究解决。
二、2015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2015年,全省食品流通消费安全监管工作以及食品药品应急工作,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推进依法治理、准确把握新常态,坚持抓改革、促发展、打基础、谋长远、抓重点、提能力,以务实担当、开拓创新的精神,凝心聚力,积极作为,努力进取,全面提高监管能力,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一)建章立制,不断完善长效监管机制
一是稳妥推进食品经营许可制度改革,尽快完善食品流通和餐饮服务许可“两证合一”的配套措施。二是与农业厅签署《加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合作协议》,共同制定下发《云南省关于进一步加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意见》,建立起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监管合作的有效衔接机制。加强对全省食品监管人员学习培训,探索我省食用农产品入市后监管的方法、手段和措施,制定出台《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食用农产品入市后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意见》。三是研究制定食品冷冻仓储和冷冻运输管理规定、云南省农村群体性聚餐管理办法、云南省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措施。通过立章建制,不断建立和完善长效监管机制。
(二)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推进食品经营监管机制创新按照顶层设计与实际工作需求相结合的原则,推进食品流通许可网上工作平台和电子追溯系统建设,建立食品流通监管数据库,努力实现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进一步推广“凤庆经验”,推进餐饮服务电子信息化监管工作,完善电子监管平台的相关功能,努力打造集监管单位实时监控、餐饮单位自控、消费者知情的消费环境。
(三)加大监督抽检力度, 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按照国家总局抽检计划,制定我省2015年监督抽检方案,监督抽检的场所覆盖各类食品经营单位,其中以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堂、旅游景区(含农家乐旅游点)餐饮单位、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大型超市、大型批发市场为重点,重点场所要占总数的50%以上。开展流通环节快速检测工作,合理配置快检设备,落实专门人员开展快速检测。特别要加强监督抽检及投诉中问题食品的处置,落实企业经营者主体责任,强化不合格食品处置情况监督检查,追案寻源,依法处置,防范再生风险。加强风险监测和舆情信息统计,不断提高舆情分析能力,提高对信息的研判水平,提升监测预警和风险防控能力。
(四)继续推进餐饮服务食品量化分级管理
修订完善《云南省推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按照“谁许可、谁监管、谁分级、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对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各类餐饮服务单位开展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及时向社会公示情况,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公开、公正、公平。鼓励餐饮服务单位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提高安全等级,不断总结量化分级监管的好经验、好做法,并在示范创建中积极推行,努力提高监管效能和水平,力争全省量化分级覆盖率达到85%以上。
(五)继续开展“百千万”示范创建,结合创建推行明厨亮灶工程
按照示范创建工作要求和考评标准,加强组织领导,深入推进示范创建工作。加强对示范单位的监督检查,实行动态管理,对示范单位已不符合创建标准、关门停业或出现重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事故的,按照规定取消示范单位资格,并及时向社会公布。积极发挥示范单位典型引领作用,巩固示范创建成果。今年每个县至少创建一个“明厨亮灶”学校食堂、一个社会餐饮单位。通过实施“明厨亮灶”工程,将餐饮服务提供者食品加工制作的关键部位和重要环节通过透明玻璃窗、显示屏等方式展示给消费者,实现阳光操作、透明化管理,增强消费者的信心。
(六)深入开展专项整治,保持严惩重处高压态势
按照省食安办的统一部署,扎实开展好5个专项整治,重点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城乡结合部、学校周边、旅游景点、车站码头、批发市场、冷藏库等重点场所的监管和整治,规范“三小”管理。深入查找日常监管工作中存在的盲点、死角,把专项整治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列为日常监管工作重点,始终保持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严惩重处的高压态势。
(七)探索食用农产品经营监管模式, 保障农产品入市质量安全
抓紧摸清食用农产品经营监管底数,根据入市农产品的规模、交易量、辐射范围、经营者证照持有等情况,建立食用农产品经营主体信息库。针对食用农产品鲜活易腐、流转快的突出特点,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利用公众监督和通报制度等倒逼机制,促使产地加强种植养殖环节的源头治理。积极与农业监管部门配合,探索我省食用农产品入市后监管的方法措施,推进食用农产品入市监管,保障农产品入市质量安全。每个县至少要规范一个农贸市场、一个超市。
(八)加强应急体系建设, 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认真落实国家总局要求,结合实际,按照“修订预案、组建队伍、配备装备、风险预警、应对突发事件”的总体要求,修订完善应急预案。每个县组建一支应急队伍,根据国家总局和我省实际逐步配备装备。加强对监督抽检、风险监测结果的分析,及时分析掌握舆情,适时发布风险预警。加强对基层的指导,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九) 深入推进社会共治,构建群防共治食品安全格局
借鉴和推广“盈江经验”,在学校(托幼机构)食堂、旅游景区团队餐饮接待单位、重大活动保障单位、大中型社会餐饮单位等,试点推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责任强制保险制度,今年将在10个以上县或学校以更大范围内推广。发挥行业和社会组织以及基层食品安全监督员、协管员、信息员的作用。探索拓展社会监督和群防群控格局,推动社会力量共同监管食品安全。借鉴“永仁方山经验”,每个县要抓一个社会组织参与监督管理的农家乐。畅通投诉举报渠道,逐步推行“黑名单”制度,依靠社会力量,共治食品安全。
同志们,食品安全事关民生,责任重于泰山,我们要认真践行“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要求,振奋精神、积极作为、真抓实干、扎实工作,坚持食品安全长期抓、合力抓、反复抓,注重长效机制建设,为确保全省人民饮食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来源: 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