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优先战略 —习近平与“十三五”十四大战略
就业是民生的保证,是民生之本。保障劳动者的就业权利,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变的执政理念。1954年毛泽东亲自主持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明确规定:“劳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的事情。公民有劳动的权利。”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促进就业是和谐之基、安国之策。 五中全会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中25次提到就业,建议还特别强调要“促进就业创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足见党和政府对就业重视程度。在“十三五”的十三大战略中,只强调了人才和就业两个优先战略,而人才优先战略其本质说的也是就业,只不过是更高层次的就业。习近平指出:“要加强保障改善民生工作,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更加重视社会大局稳定,特别要重视做好就业和扶贫工作。”
人生真正的幸福是在履行工作职责中获得的,就业是劳动者融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分享成果、获得幸福的根本途径。习近平用他特有的文学语言风格说出他对就业的理解,他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二、以创业带就业
创业的同时也在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是扩大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扩大就业、发展经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大力鼓励全民创业和创新,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方针,大众创业,必然带来大众就业新局面。“十三五”规划建议一直将创业、就业和经济发展连成一条主线,相辅相成。为完善“就业创业”的良性循环,“十三五”规划建议还提出了“促进就业创业,完善创业扶持政策”新方针。进一步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全面推进鼓励创业创新制度,优化创业环境,完善创业服务功能,以便更好地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新局面。“十三五”规划指出:“完善创业扶持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就业,建立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不仅鼓励万众创新,同时还身体力行,他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集体创新,实践理论齐头并进,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举措纷纷呈现,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下,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为使中央领导同志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大众创业,2013年9月30日上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64周年国庆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领导同志,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主题,并把“课堂”从中南海搬到中国第一个高科技创业园区、中国科技“第一村”中关村。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
青年是创业的主力军,习近平对青年创业寄予厚望并倍加关心和关爱,他鼓励广大青年走创新创业之路,作中华民族复兴征程上的先行者。他说:“广大青年一定要勇于创新创造。要勇于创业、敢闯敢干,努力在改革开放中闯新路、创新业,不断开辟事业发展新天地。”他是青年创业的坚定支持者,从青年创业的重要意义、管理机制到人才培养的方方面貌他都有所考虑。习近平指出:“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希望广大青年学生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发展进步、人民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刻苦学习,脚踏实地,锐意进取,在创新创业中展示才华、服务社会。”他高度重视青年创业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并从倡导大力改革人才管理体制机制,为创业者铺路。他说:“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支持和帮助科技人员创新创业。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要积极引进海外优秀人才,制定更加积极的国际人才引进计划,吸引更多海外创新人才到我国工作。”习近平多次勉励当代青年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转变择业观念,坚持从实际出发,勇于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方去,把人生的路一步步走稳走实,善于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他要求有关部门要加大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支持力度,对就业困难毕业生进行帮扶,增强学生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习近平指出:“要全面深化改革,营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流动,不断激发广大青年的活力和创造力。要强化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帮助学生们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为培养全民创业意识和创业风尚,习近平将创业提升到文化和精神层面,从更加长远的战略视角谋划创业。他提出:“传播创业文化,分享创业经验,弘扬创业精神,有利于激励更多青年特别是青年学生开启创业理想、开展创业活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全社会都要重视和支持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更有利的条件,搭建更广阔的舞台,让广大青年在创新创业中焕发出更加夺目的青春光彩。”
三、以发展促就业
就业与发展是经济社会中极为重要的一对关系,就业既是重要的社会问题,也是重大的经济问题。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多数国家把促进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经济运行的四大目标。我国的《宪法》规定:“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意识到就业与发展的矛盾,他说:“在生产不够发展的条件下,吃饭、教育和就业就成为严重的问题。”他强调:“现代化的生产只需要较少的人就够了,而我们人口这样多,怎样两方面兼顾?不统筹兼顾,我们就会长期面对着一个就业不充分的社会问题。”习近平则把就业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习近平指出,“就业是永恒的课题,牵动着千家万户的生活,任何时候都要抓好。”他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要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
解决就业问题归根结底要靠发展经济,扩大就业,减少失业。这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习近平指出,“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要靠发展。”“十三五”规划建议将“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在此目标中,“就业”排在首位。建议指出:“就业比较充分,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党和国家一直强调要通过稳定经济增长和调整经济结构,特别是扶持小微企业和服务业发展,努力增加就业岗位。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就是要把就业创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优先、更加突出的位置,实现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习近平指出:“就业,牵动着千家万户的生活。我国劳动人口众多,又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如果就业问题处理不好,就会造成严重社会问题。所以,我们必须统筹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工作,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着力在提高就业质量、提高劳动人口尤其是就业困难人口就业能力、改善创业环境上下功夫,建立全员培训制度,引导劳动力适应和促进企业实现转型升级。”
“十三五”时期,我国所面临的就业压力会一直存在,处理好就业与发展的关系既要做好顶层设计,同时又要把工作落细落小做到实处;既要掌控好发展大方向,又要统筹好新增人口的就业。习近平指出:“我国每年新增1000多万就业人口, 必须大力促进就业创业,一是要集中精力抓发展,二是要把就业再就业工作做实,三是劳动者要转变观念。行行出状元,只要是劳动就值得尊重,大家都要尊重劳动。”
四、以政策保就业
以政策保就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特有的优越性,党和国家的政策一直向就业倾斜。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面对国内外经济打造新形势,提出了新的保证就业保障政策。2013年4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首次提出“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思路,特别强调要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就业服务工作。“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指出,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习近平在五中全会关于“十三五”规划建议的说明中明确算了一笔减贫和就业的大帐,他说:“通过产业扶持,可以解决3000万人脱贫;通过转移就业,可以解决1000万人脱贫;通过易地搬迁,可以解决1000万人脱贫,总计5000万人左右。还有2000多万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可以通过全部纳入低保覆盖范围,实现社保政策兜底脱贫。”
为充分扩大就业,中央对“十三五”期间的就业政策进行了统筹考虑。“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统筹人力资源市场,打破城乡、地区、行业分割和身份、性别歧视,维护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促进劳动者自主就业。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带动青年就业创业。加强就业援助,帮助就业困难者就业。”为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国家推出全员培训、终身职业培训和新型学徒制等新政。“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开展贫困家庭子女、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退役军人免费接受职业培训行动。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术工人培养模式,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习近平指出:“党和国家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改善就业环境,提高就业质量,不断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要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抓住劳动就业、技能培训、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安全卫生等问题,关注一线职工、农民工、困难职工等群体,完善制度,排除阻碍劳动者参与发展、分享发展成果的障碍,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以创业带动新就业、以发展进一步促进就业、以政策保底就业,“十三五”期间新的就业蓝图已经清晰可见,力争让每个劳动者都能够获得公平的就业机会和稳定的就业岗位,实现更加充分的就业和更高质量的就业,使劳动者生活得更加体面、更有尊严,人人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编辑:张钊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