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小春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和各类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15.03.2016  22:19

  2016年我县小春作物计划总播种面积19.5万亩,其中粮豆16.5万亩,经济作物及其它作物种植面积3万亩,根据我县的作物布局,结合历年病虫草鼠害发生情况和长期预报分析,预计2016年我县病虫害发生总趋势为中等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10万亩。当前我县海拔在2000米以下的地区处于始穗期和齐穗期,小麦、大麦进入易感时期,近期随着气温回升雨水增多,田间苗好于往年,麦类的锈病、蚜虫已在我县发生流行,并有进一步蔓延和加重的趋势,尤其是锈病由叶锈逐步进入杆锈,所以,搞好小麦锈病防治工作是工作之重。

   一、小春作物病虫草害发生趋势

  1、小春作物斑潜蝇:主要危害蔬菜、蚕豆、马铃薯,小春作物种植期间由于前期干旱少雨,加之暖冬气候影响,预计轻度发生,发生面积0.5万亩次。

  2、小春作物蚜虫:主要危害小麦、蚕豆、油菜、蔬菜,小春作物的蚜虫在我县受暖冬干旱少雨影响,普遍发生,发生趋势逐年上升,预计全县发生2万亩次。

  3、小麦病害:由于我县小麦、大麦品种比较老化,品种抗病能力弱。主要发生的病害是小麦锈病和小麦白粉病,其中小麦锈病中等发生,预计发生2万亩,小麦白粉病预计发生1万亩次,合计麦类病害3万亩。

  4、蚕豆病害:近年来蚕豆病害呈上升趋势,预计1万亩次其中主要是锈病预计中等发生,预计0.8万亩次,蚕豆赤斑病、褐斑病轻度发生,预计0.2万亩。

  5、马铃薯晚疫病:预计全县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万亩次。

  6、蔬菜病虫害:预计中等发生,发生面积0.5万亩次。

  7、农田杂草:预计中等发生,发生面积2万亩次。

   二、麦类病害的防治措施

  1、积极开展综合治理,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应用各项综合措施压低小麦锈病,推广选用良种,适时播种,加强田间管理,科学施肥,管水、丰产栽培措施,坚持农药拌种,(即25%粉锈宁粉剂拌种100公斤种子拌30克农药)。

  2、加强小麦锈病发生情况监测,适时深入田间开展病虫害监测和掌握病虫害动态,及时分布麦类病虫害发生情况、防治情况简报或信息,提出对策建议指导大面积防治工作。

  3、抓住病虫害发生的关键时期,即海拔在2000米以下地区3月份小麦进入孕穗期和海拔在2000米以上地区4月份拔节至抽穗期间锈病的病叶率达8%的时期,挑治发病中心,减少病菌扩散蔓延速度,每亩50毫升20%粉锈宁乳油或者60—75克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兑水50公斤田间喷雾,对大面积发生的乡镇及田块应加大病情普查,开展和组织好统防统治工作,孕穗、抽穗期田间如发生蚜虫危害,药剂防治时可用粉锈宁和吡虫啉混合使用,减少用量,降低防治成本。

  4、搞好防治技术宣传培训:印发技术资料和手册到乡到村,结合示范现场会,培训农民,举办综合治理中心样板大面积防治,利用广播、电视等形式广泛普及防治知识。

  5、加大推广小春作物特别是蔬菜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年初应积极推广加大绿色防控的应用力度,示范推广杀虫灯、性诱剂、黄蓝板等绿色防控技术,防止小春和蔬菜病虫害,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