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导游技能大赛创新比赛方式 导游坐公交比嘴上功夫
导游们要根据观光巴士的行程,随机应变进行讲解。 供图
今年昆明的导游技能大赛将于11月26日至28日举行。大赛的比赛场所,从以往的舞台搬到了实际运行中的城市观光巴士上。通过模拟实际带团的场景,60位参赛选手得以充分展示各自的风采。
观光大巴开到哪讲到哪
杨璐榕是石林景区的一名导游,11月14日早上6点多,杨璐榕和她的两位导游同伴从石林出发,乘车到昆明参加全市2014年导游技能大赛的第一次“路考”踩线。对于今年的比赛,杨璐榕和她的两位资深导游同伴,都觉得有点难。最大的难点,就是“路考”。
昆明市导游协会刘世宇介绍,今年的导游技能大赛在赛制上进行创新,比赛分为讲解、知识问答和情景再现三个环节。其中,变化最大的讲解环节,今年将全部在城市观光巴士上进行。10分钟的讲解时间内,选手需要进行30秒的自我介绍、3分钟的随机讲解和6—8分钟的自选讲解,各部分满分为5分、25分和35分。随机讲解部分的内容,围绕昆明城市观光巴士1号线的行驶路线所经过的佳盟花市、国际会展中心、昆明站、金马坊、南屏街东口、文庙、翠湖南路、云南大学、百汇商场、艺术剧院、东风广场、佳盟花市等12个站点进行。
60位选手按抽签顺序比赛。在行驶的观光巴士上,每位选手要紧扣巴士当时经过的地点进行即兴讲解,通过讲解经过地的建筑、历史文化、人文风情等沿途风光、城市发展,突出昆明的历史文化和人文风情。自选讲解部分的讲解内容,则由选手自行决定,可以选择云南A级以上景区、红色旅游、文化主题、风俗民情、都市观光、工农业旅游等旅游项目或特色旅游产品。
“随机讲解是今年比赛我的最大难关,因为我是景区导游,对昆明的道路又不熟,光是要记住观光巴士经过的地方是哪都很费劲。”这样说着,杨璐榕早早登上双层观光巴士,找到了一层靠近后车门的位置。
在两个小时的踩线时间中,杨璐榕一样在纸上做着记录:“上午9点35分,观光巴士从佳盟花市出发;经过一个红绿灯,9点42分到达国际会展中心……”除了观光巴士在各个站点间形势所需的时间,她还记录下沿途的标志性建筑,甚至连评委在车上的位置她也十分留意,因为“知道评委坐哪,我才好调节讲解时的音量,确保能让评委听清楚我的讲解”。
考应变更考硬实力
由于在实景中模拟导游带团过程中的讲解活动,因此较之以往在舞台上进行的艺术性更强的导游技能大赛,今年的比赛实战性更强。“比赛时会发生什么,谁都难以预料。即使选手在随机讲解部分抽到金马碧鸡坊这样比较容易发挥的主题,但如果比赛当天堵车,很可能选手准备的内容都用不上。假设观光巴士在火车站站点堵车30分钟,这就意味着至少3位选手都需要讲解和火车站相关的内容,这非常考验选手的硬实力。”刘世宇说。
对选手的硬实力的考验,不仅限于随机讲解环节。在情景再现环节,选手需要在观看一个包含约10处导游工作中存在的错误或不规范行为的导游员现场工作短片后,将短片中的出现的问题或错误按顺序写出。
为帮助选手更好准备比赛,协会还邀请多位资深导游对比赛规则进行解读,并对参赛选手进行指导。刘世宇说,此次赛制创新,不仅是对参赛导游应变能力、即兴发挥能力的考验,更是对知识积累的考验,全面考察一位优秀导游需要具备的各种素质。同时,也让参赛选手能真正融入自己的实际工作,充分展示自己的业务素质、讲解风格。
有人形容导游“一张嘴、两条腿,走遍山山和水水”,但导游工作却不是那么简单。一名优秀的导游,需要成为游客的“百科全书”,讲解精彩、知识广博;需要与游客进行有效的沟通,需要有余地应对突发事件等。对于游客来说,导游技能大赛赛制的创新也有助于获得更好的旅游体验,真正体验导游的意义。(昆明日报 记者李思凡)
编辑:王莹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