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甸:在奋斗中收获幸福

08.10.2018  11:36

  记者 茶志福 雍明虹 张雁群 浦美玲

  即使到了深秋,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种满苦荞的山坡依然碧色沉沉,仿佛回到春天里一般。

  被翠绿环抱的易地搬迁苗族新村——塘子街道钟灵社区小海新村非常美丽,一排排崭新的房子、一挂挂金黄的玉米、一条条整洁的道路、一簇簇盛开的鲜花、一群群民族盛装的女子、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处处透露着苗家群众“仓廪实、衣食足”的美好生活气息。

  这里的33户苗族人家之前全部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现在记者进村采访,村民不再指引记者观看各家的贫困户门牌信息,而是强调今年谁家门头上又新增一面“洁净旗”。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和小海新村一样,全县3.3万多块贫困户门牌信息将逐渐被群众追求更美好生活的目标所取代,成为历史。

  下大力气扣好精准识别“扣子

  寻甸县山区、高寒山区面积占87.5%,村落分散、环境闭塞,发展困难。2014年,全县尚有8个贫困乡、64个贫困村、33358户127960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贫困人口数量是我省最多的县域之一。

  面对脱贫攻坚大考,寻甸发扬红军长征精神,用大干书写答卷。“我们坚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忘我和担当,聚全县之力决战脱贫攻坚。”寻甸县委书记何健升说。

  寻甸坚持以精准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务求脱贫攻坚取得实效。建档立卡工作开展了4次“回头看”,并聘请专业团队对所有农业户籍人口进行全覆盖分类识别、精准锁定扶持对象。同时,全覆盖整合力量、全覆盖统筹资源、全覆盖对标严核,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精准锁定“扶持谁”、精准安排“谁来扶”、精准谋划“怎么扶”、精准开展“如何退”。47名县级领导、1800名包村科级领导和7977名干部进村入户帮扶,896名驻村队员真蹲实驻;中央、省、市、县(区)315家帮扶力量定点帮扶,形成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寻甸县成立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双组长”和“挂包帮”“转走访”工作联席会议“双召集人”制度,强化作战思维,成立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分指挥部和战区。按月、按周制定下发脱贫攻坚任务清单,分解责任到人、时间到天。

  科学编制精准脱贫攻坚项目库,寻甸因地制宜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生态保护等民生工程,狠抓危房改造、易地搬迁、道路硬化、农田水利等项目建设,明确受益对象、实施内容、投资规模、进度安排、责任分解,切实提高项目精准度。全县实施并完成23个易地搬迁点和13个宜居农房集中安置点,将“四类重点对象”和符合条件的农村危房全部纳入改造,2017年共完成50582户农房改造或新建。同时还实施120个深度贫困自然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实现“群众增收”和“家园美丽”双促进。

  创新“双讲双评”激发内生动力

  金所街道摆宰社区迤朗库村是个彝族村,全村39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4户。家家种水稻、户户搞养殖,收入却不增加,真正的“穷根”还在于群众缺乏脱贫致富的动力和能力。

  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为了转变“等靠要”的思想,寻甸在全省率先试点开展以“第一书记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员讲帮扶情况,建档立卡贫困户讲脱贫情况,干部群众评第一书记和驻村扶贫成效”为主要内容的“双讲双评”工作,不仅让贫困户和扶贫干部们一起赛成绩、有荣誉,红红脸、找差距,还让干部们掌握每个贫困户的动态,与贫困户经常聚在一起,既增进感情,也便于及时帮助群众解决问题。

  “双讲双评”唤醒了迤朗库村民,他们意识到,要想过上好日子,还要靠自己多努力,于是自发成立了戈濮合作社,谋划着要把村里的种养产业做强做大。在如今的迤朗库村,记者随处走进一家农户,看到的是修葺一新的房子,庭院里有花有树,家里有电视、沙发、太阳能热水器。村民们说:“保持干净已经成习惯啦,这样多舒心啊!

  “双讲双评”推广到全县的贫困村,为激发内生动力打好了基础。但另一个问题也来了:如何突破边际效应,获取不衰竭的激励效果?对此,寻甸县开展“学文化、学技能,比就业、比创业、比贡献”的“两学三比”活动,把动物疫病防控及养殖培训、果蔬种植培训、劳动力转移输出培训等实用技能培训送到群众身边,引导群众由“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再到“我能脱贫”的转变,群众精神面貌和生产生活环境焕然一新。

  重长效深挖地区产业潜力

  “产业是脱贫之基,我们完全依托在本地发展多年的成熟产业和有实力的企业参与扶贫,让引导贫困户流转土地、就近务工以及扶贫产业资金安全都有保障。”县扶贫办主任朱石祥介绍寻甸扶贫的关键一招。

  寻甸县牢牢把握稳定持续增收是高质量脱贫的关键,制定全县产业扶贫总体规划,多措并举抓牢群众收入。该县推进“龙头+”、实现“农业+”,遴选农业企业(合作社、大户)187家,采取“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基地+建档立卡贫困户”“党支部+能人大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等方式,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每个贫困村有1至2个主导产业,每户贫困户有1至2个产业增收项目,累计带动贫困户30500户、户均增收达1850元以上。

  寻甸“就业+”和“补助+”也同时推进。一方面广泛拓展群众增收渠道,实现有劳务意愿的贫困户就业全覆盖,一方面为每户贫困户提供7000元产业扶持资金,通过企业带动、合作经营等方式,每户贫困户年均增收700元。此外,还在贫困人口中实施生态护林员、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综合措施,确保兜底保障。

  在塘子街道易隆村委会小中山村等地,成群的寻甸苗鸡在林中觅食,在岚亚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下,当地202户贫困户参与其中。塘子街道畜牧科科长马真明说,选产业一定要把基层情况吃透,寻甸苗鸡项目将林下资源、寒凉山区作物、贫困家庭缺主劳动力这几个条件结合,带动能力一下就发挥出来了。

“两户合一”精准帮扶
  “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好,我们家住上了新房,云南频道
产业扶贫:变“救济式扶贫”为“开发式脱贫”
  □ 本报记者 杨若兰 卖山羊收入2000元,卖梅子收入8000元,卖中药材收入1.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