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甸:一个贫困村的脱贫努力

13.01.2015  19:19

    孙柱玉家主要是靠种玉米、荞麦、土豆来维持生计。因为今年粮食减产,他们建房时的借款短期也难以偿还了

    当地目前已完成了202户农户的安居房改造。整个小多姑村就像一个巨大的工地,不少村民新房梦想就要实现了

    扶贫工作有许许多多的无奈。尽管并不缺乏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但在小多姑村新修的水泥路上,不少村民还是习惯于使用马车 本版图片 都市时报记者 文若愚/摄

    小多姑村里留下的为数不多的土坯房。这些旧房子在村民们搬进新居后大多用于储藏谷物,另外一些土坯房则被拆除了

    新建的安居房面积为84平方米,内有客厅、卧室和储物室,室内设有直接通向楼顶的楼梯。楼顶四周用围栏封闭,供晾晒粮食用

    扶贫话题不再是云南避而不谈的问题了。

    2014年11月4日,省领导在独龙江乡调研扶贫开发工作,表明了云南对待扶贫问题的一个新态度。这将是云南接下来几年内扶贫工作的一个转折点。

    从全国来看,云南是国内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扶贫自然是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多年来,云南在扶贫路上是如何行进的?昆明作为云南省的省会,它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又如何?我们截取了一个样本:寻甸县小多姑村。

     洋房:小多姑村的改变

    小多姑村的马车可以在平坦的水泥路上奔跑了,接送孩子比任何时候都要方便;夜晚,村民能在明亮的路灯下行走;土坯房逐渐变成了一栋栋现代洋房。

    在寻甸小多姑村,村民还习惯于赶着马车去接送孩子上学、放学。清晨和傍晚时分,小多姑村中央的马路上,都会响起叮叮当当的马铃声,从村头响到村尾。这是因为,小学就设在村子的那一端。

    长期以来,马车成为这个彝族村寨出行和搬运物资、粮食的主要交通工具。两根圆木上用方方正正的木板拼搭成车底盘,底盘呈长方形,不到3平方米。木板铺垫在圆木中间,圆木构成马车的两轴,底盘上围有一个椭圆形的竹筐。

    其实,小多姑村并不缺乏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摩托车、小型农用车、面包车,但这些仅为少数几户人家拥有。

    小多姑村有351户人家,村寨距离寻甸县城不到20公里,距离昆明市区不到100公里,但这里却相对封闭——村寨世代居住着彝族村民。村民们和外面交流时,多数只能用彝语,村里也很少有人愿意外出打工。他们依靠祖辈一代代传留下来的土地和劳作方式,广种薄收。

    寻甸金所特色园区(原称“金所乡”)扶贫办唐玉光称,按照人均1276元的年收入,小多姑的所有村民户都属于贫困家庭。而就在一年前,村民们几乎都还住着土坯房屋。

    “喝酒、打架,不愿意与外界交流。”这是金所扶贫办副主任杨兴贵对这个村寨的印象。他曾在当地从事计生、农林工作多年,尽管勤勤恳恳,但他深感各项工作在小多姑村难以开展。去年9月,他再次被调到扶贫口工作。

    不过,这种状况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得到了改变。小多姑村的马车可以在平坦的水泥路上奔跑了,接送孩子比任何时候都要方便;夜晚,村民能在明亮的路灯下行走;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小多姑村的土坯房逐渐变成了一栋栋现代洋房。

    现代式的洋房是平房,面积为84平方米,外墙墙体以白为主调,每栋房屋墙上都印有彝族人的各种生活风俗习惯的图案,是结合当地村民的习惯而建设的,内有一客厅、两卧室和一储物室,室内设有直接通向楼顶的楼梯。楼顶四周用围栏封闭,顶面设计专供当地村民晾晒粮食。

    小多姑村民的新安居房,是由村民和政府共同出资筹建的,村民每户出资1万元,政府补助8.7万元。自2013年年底这项扶贫工程动工,至2014年底,已经完成了202户农户的安居房改造。据金所扶贫办介绍,剩余的149户将在今年之内完成,但其中有16户连1万元都拿不出,他们的安居房问题也不得不放到最后来解决。

    “小多姑村的安居房为砖混结构,因为其地域的特殊性,是按照7级抗震级别来建造。比规划抗震等级低一级,但安全性没问题。”上述扶贫办人士介绍道。

    因为新安居房目前并未验收完毕,村民们暂时还不能入住。这项工作预计将在春节前完成。

     扶贫资金缺口

    小多姑村是去年寻甸乃至昆明扶贫的重点贫困村,因为资金缺口巨大,在安居房筹建中仍然欠建设企业一笔钱。“欠下的扶贫账目还得通过其它渠道去搞。

    1月7日下午,48岁的李学英正忙着把家里

    的玉米碾碎,用口袋包装起来。聊到新房时,他很是欣喜。不过,他和儿子住在一起,因只有一个儿子,一家人这次在新安居房重建时只算一个户口,只能重建一套房屋,一家六口人住在84平方米的房里,还是显得有点挤。

    尽管自家新房已经建好,但是李学英却没有觉得轻松——为建新房,他已经欠下一笔外债。而最让他揪心的是,今年的玉米收成大减,今年只收了不到600公斤玉米,再加之玉米市场价格下跌,每斤玉米只卖2元左右。这么一来,今年的还债计划又完不成了。

    同样,多数村民在建房时都向外借过债。遇上今年收成减产,大家都有担忧。

    25岁的孙柱玉算是小多姑村里“年富力壮”的人了。最近,他迎来了几件可喜之事:一是新安居房有了。二是一个多月前妻子又生了一个女儿。如今,这个家庭有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组成了一个四口之家。但因为儿子生病,花了2万多元治疗费,一家人也背着债务。

    孙柱玉家收入构成,和村里其他村民没有什么区别。一年的收入主要是靠种玉米、荞麦、土豆来获得。因为今年粮食减产,他们建房时的借款短期内也难以偿还了。“如果在过往年份,每年2万多元收入,足够还今年建房借的1万元啦。”他说。

    相比于李学英、孙柱玉,玉梅(化名)则显得很无奈。几年前她患上了传染性重病,为了治病,他们一家支付了巨额的医疗费,但也于事无补,医生告知,她很可能活不过两年。因病致贫拖累了她的家庭,在新安居房筹建上,这个无力的家庭因拿不出1万元,不得不放弃了这一扶贫福利。

    贫困的村民拿不出1万元,而对于另外8.7万元的出资者——政府一方,同样感到压力倍增。唐玉光透露,小多姑村是去年寻甸乃至昆明扶贫的重点贫困村,因为资金缺口巨大,在安居房筹建中仍然欠建设企业一笔钱。

    他说,按照市、县级规定,8.7万元由政府出资,但目前每户到位的资金只有5.7万元。这意味着,目前小多姑村已建好的202套房屋还欠700多万元。因当地房屋建设是承包给企业,这部分的缺口将由政府补给企业。

    据唐透露,“5.7万元的建房资金也是来自不同的渠道,有抗震安居资金、扶贫安居资金、移居农房资金等,通过整合多个口上的资金,才筹到这5万多元。实际上,就是入到每户的资金只有5.7万元,而不是8.7万元。”他说,目前欠下的扶贫账目还得通过其它渠道去搞。而那16户连1万元自筹资金都拿不出的人家,问题解决起来就更加困难。“他们属于深度贫困家庭,如果政府不帮助,他们根本无法住新房。

     怎么帮扶都无法脱离贫困

    安居房问题,只是扶贫工作众多问题中的一个。扶贫工作有许许多多的无奈,多年从事扶贫工作的唐玉光也认识到,一些贫困户尽管怎么帮扶,但依旧脱离不了贫困。

    唐玉光透露,小多姑村安居房建设资金主要来自国家、省、市三个层面,正是因为市级层面的1000多万扶贫资金没有到位,才出现这么大的缺口。一位知情者告诉记者,“因为市级财政困难,小多姑村的这一千多万才被砍掉。

    最近,杨兴贵也一直接到负责小多姑村安居房建设的企业打来的电话,对方目的就是一个——催款。为了填补所欠的这笔扶贫款,他整天忙着拉赞助,想法到处找企业来金所投资。他正在谈一个项目,“如果搞成这个项目,这笔欠款就能解决”。

    另外,寻甸扶贫办一人士告诉记者,当地所欠的扶贫款不仅这些。为了解决扶贫缺钱问题,每个扶贫口上的工作人员都得各显神通,去找项目、拉赞助。

    据唐玉光介绍,金所作为寻甸扶贫的重点贫困乡镇,有10个村委会,已经完成6个村委会扶贫项目,小多姑是第7个开始扶贫的村委会,2013年开始大力推进扶贫。唐玉光向记者坦承,因为扶贫项目资金不到位,很多项目被迫停止,难以推进。本来按照计划,当地的每个村委会将得到3000万元的扶贫资金。

    唐玉光2007年进入扶贫口工作。在扶贫工作上,他认为“难题很多”。

    举例来说,在扶贫安居房问题上,寻甸县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政府直接帮助村民建房,另一种就是由村民自己建房,建好之后政府直接给予3万元的帮扶资金。而两种方式都有其利弊。若是自建房补助,村民很少能按照政府的规划,独立完成安居房的重新建盖;而只有完成安居房新建的农户,才能领到政府的帮扶资金。因此在安居房项目上,每年都有一大部分资金滞留在政府手里。实际上,“在统建标准上有所放宽,只要外观颜色统一,无论建筑面积多大,房屋建盖好之后,村民都能一次性拿到政府发放的3万元。

    若政府直接帮助村民建盖安居房,则会出现资金缺口。唐玉光说,小多姑村自2012年以来,在安居房、道路硬化等扶贫项目上,实际投资的资金只有1800万元,若按照每村3000万元扶贫投入来算,仍差1200万元。这样的扶贫资金缺口,并非只有小多姑村存在。

    安居房问题,只是扶贫工作众多问题中的一个。扶贫工作有许许多多的无奈,多年从事扶贫工作的唐玉光也认识到,一些贫困户尽管怎么帮扶,但依旧脱离不了贫困。“扶贫不仅仅是发钱那么简单,或是给予吃的、住的。还得从扶志入手。”他说道。

    其实,杨兴贵曾有过类似尝试。他曾帮助村民找工作,让他们进城打工,增进对外面世界的了解。“但是,他们到了城里没干几天,就收收东西往家里跑。”。他说,因为当地的生活习惯使然,村民不愿意外出,只习惯待在家里,没事时整天喝酒,喝到大醉为止。

    杨兴贵也发现,小多姑村还出了一个大学生,目前在读大专。这让他看到了扶贫的希望:“我们将重点扶持这名大学生,帮他安排工作,之后由他来带动全村致富。”他说,因为村民之间更好沟通,希望能借此推行一些扶贫政策的执行,改变当地人的一些习惯。

编辑:沈莹责任编辑:徐婷 1 2 下一页 尾页
首付
首付  首付【表情】【表情】万买地铁三室准现Zhifang.com
去年云南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1%
云南省2019年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持续保持优良,云南省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全年未出现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Zhifang.com
云南高铁旅游城市联盟成立
楚雄、大理、红河、昆明、丽江、曲靖、文山、玉溪8个Zhi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