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寒潮昆明冻死多少植物?调查结果本月下旬完成
西坝路上,枝头普遍光秃秃的。记者 周明佳 摄
翠湖北路,冻伤树木被“截肢”。记者 高伟 摄
寒潮过后,街头许多植物都垂头丧气、枯黄无力,它们究竟是死是活?目前谁也不知道。昨日,昆明市副市长王春燕接听12345市长热线时,网友@天天向上就发问了:“下一步将怎么去保护这些树木?是全部移除重新栽还是有救活的希望?”对此,王春燕透露,目前绿化部门正在对受冻害情况进行详细评估调查,下一步将组织专家论证,挑选抗寒抗冻能力较强的品种更换。此外,他还透露,今后将逐步引导体量过大的城市综合体结合养老、医疗等功能,就近解决社区居民的一般性生活服务需求。
受冻植物
调查报告本月下旬完成
对于@天天向上的提问,王春燕说,今年1月底遇上的这次寒潮雨雪天气,是昆明市近32年来最强、气温最低的一次,长时间0℃以下持续气温,造成部分仅能承受临界低温-2℃的园林植物受冻害情况较为严重。
“目前,园林绿化部门正组织专业人员对全市园林植物的受冻害物种、受冻害级别等情况进行详细评估调查,预计3月下旬将形成调查报告。届时,将及时对社会公布评估调查情况。”王春燕说,从初步调查情况来看,受冻害的植物尚未全部死亡,由于植物恢复生长需要一定时间,因此对于还存活的植物,各区园林绿化部门正按计划进行修剪,加强管养措施,并密切观察恢复情况;对于已确认受冻害死亡的植物,下一步将依据调查报告,组织专家论证,挑选抗寒抗冻能力较强的品种进行更换。
城市综合体
未来逐步承担养老功能
“短短10年间,万达、爱琴海、南亚等城市综合体数不胜数,大多是空置状态,今后昆明还会继续盲目建设城市综合体吗?”网友@一方水土提问。对此,王春燕坦言,从功能和要素、综合能力、实际运作和发展阶段上看,部分商业地块没有进行科学评估、开发和管理,也忽视了差异化竞争,导致城市综合体建成后很难吸引人们入住,缺乏可持续性。总体来说,昆明的城市综合体还处在一种过渡发展阶段。
据介绍,昆明今年发展显著,但对比北上广,无论城市和人口规模,还是经济发展程度,仍处于中等水平。自2008年起,共有258个城中村改造专选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通过市规委会审议,涉及改造的总用地面积约71679亩,净用地面积约46504亩,审议通过的地上建筑规模10621万平方米,地下建筑规模3584万平方米。其中,商业建筑面积约1577万平方米。但主城区的城市综合体主要分布在“北京路-新昆洛路、彩云北路-彩云南路及城市轨道1、2号线”商业发展主轴线上的南端,主轴线北端和其他次轴线上城市综合体缺失,商业中心布局体系布局失衡。且存在规模偏大的问题,与该规划中片区商业中心的定位不匹配。再加上交通支撑不足等原因,也制约着城市综合体的发展。
“今后,我们将根据昆明城市发展的阶段和地方特色,优化、细化城市综合体分类,打造不同性质的城市综合体,形成功能互补、资源共生和聚合增值的模式,以不同的业态合理地在各区域进行城市综合体的布局布点。”王春燕说,同时将逐步引导一些体量过大的城市综合体结合社区居住、商业、养老、康体和医疗等功能需求进行“瘦身”,以便就近解决社区居民的一般性生活服务需求,并营造具有较强归属感的社区氛围。
文化传承
昆明这样找回人文味道
“春节期间,我带家人从南京来云南旅游,但我很失望,因为在昆明毫无人文历史感。”@游侠客听昆明朋友说,近几年的大拆大建让昆明失去很多人文的“味道”,他问市长:昆明还能找回人文味道吗?
“如何处理好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化城市建设发展的关系、如何处理好城市建设发展与历史文化传承的关系,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王春燕说,多年来,昆明市委、市政府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从规划、建设、管理以及地方法规制定等多个方面开展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比如规划部门已建立昆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地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架构,逐步实现历史文化遗产的科学管理;从2007年至2011年,开展了为期5年的文物普查,新发现1912多项不可移动文物线索;从2007年至2015年,昆明市的文物保护单位数量从332项跃增到了575项,共增加243项;对62处历史建筑进行挂牌保护,设立保护标志。
他介绍,下步,昆明市政府还将全面落实《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4~2020)》,努力做好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工作,让这些文化遗产能充分融入城市发展,成为城市历史延续和文化发展的支点,体现昆明独特的城市个性和景观特色。
记者 陈洁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