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业"黄金10年"已过 富源如何"突破""资源怪圈"
富源并不是云南第一个棘手的个案。东川,曾以“天南铜都”闻名于世的地级市,终因资源枯竭以及经济、社会发展迟缓撤市改区,1999年由省辖地级市改为昆明市辖的县级区;作为首批被确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个旧模式”、“转型试点”曾让个旧因“探路”而闻名,但沉重的社会保障负担、拮据的城市空间和艰难的产业升级等问题也让个旧的“重生”异常艰难。
富源,和东川、个旧何其相似,其依靠丰富的煤炭资源,成为富豪云集之所、巨额财富洼地,风光一时;在转型升级上,富源也和二者如出一辙,依旧延续着传统的生产模式,一直重复着“挖煤、卖煤”的资源怪圈。也就是因这样的资源怪圈左右,在富源谋划了10余年的体育活动中心至今尚未落成。
富源,和东川、个旧又不相似。和二者相比,富源尚未沦落至坐吃山空,至今依旧可说:资源丰富,只是遭遇了行情的低迷。毫无疑问,富源未来依旧还得站在煤炭资源上,但可以肯定的是经历了无序、暴利发展之后,洗牌后的煤炭行业也将步入一个有序、微利,产业链更加精深的时代。
“两百年前,世界上没有大型煤矿,也许两百年后也没有。”这是煤矿工人诗人老井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的一句话。是不是也该思考一下两百年后的问题了,有朝一日富源也步入东川、个旧资源枯竭轨道之时,富源的“重生”会如今天的它们般艰难么?可喜的是,富源在经历经济下行的阵痛之后,已经开始了实质性的行动。
煤电立县 黄金10年
按照预期,2016年沪昆高铁将开进云南,而进入云南第一站便是富源。在历史上,富源曾有“入滇第一关”的称谓,但这样的称谓始终没有“八宝之乡”叫得响亮,因为“八宝之乡”中位居首位的是煤炭。
10年前,丰富的煤炭资源让其成了世人眼中富豪云集之所、巨额财富洼地,光芒无限。然而,与这样光芒形成反差的是,在富源县城北部一座谋划了10余年的体育活动中心至今尚未落成,煤炭行业“黄金10年”却已然过去。
“2013年算是富源近年来经济发展的转折之年,在此之前的10多年里,富源经济始终保持快速发展,并在2013年达到顶峰,但在2013年之后,富源经济便步入了下行轨道。”进入2015年后,这样的下滑势头依旧不改。今年煤炭行业前景依旧不乐观,富源经济是否要继续“寒冬”?
富源县煤炭行业曾带动了交通运输、餐饮娱乐等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黄金时期,全县经济跨越式发展
“煤炭资源总储量191亿吨,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和全省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县,2013年全县煤炭产量占全省的四分之一、曲靖市的二分之一,现已探明储量82.46亿吨,其中储量42.98亿吨的老厂无烟煤片区为我国长江以南最大的无烟煤田。”这是7月初富源县委书记唐开荣在《富源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为富源背书的言语。
富源,素有“八宝之乡”的称谓,而位居八宝之首的便是煤炭。然而,这样的宝贝直到进入本世纪后才真正体现其宝贝的价值。据富源后所镇老牛场煤矿一号井矿长吴小达回忆:“在上世纪90年代,煤矿的发展完全是靠政府扶持来发展。”
1997年,吴小达步入煤矿这个行业。对于当时煤矿行业的处境,他历历在目:“当时煤矿比较困难,块煤每吨也就是五六十元,而且还处于没人要的状况,当时是煤矿主动去找买家,而当时富源的煤矿主要奉行‘以矿养矿’。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21世纪的头几年。”
所谓“以矿养矿”,是指我国现有矿山普遍通行的一种开发模式,即先以尽可能低的投入开展表层的勘探工作,确定部分储量之后就开始矿山建设,尽快出矿出售实现资金周转;然后再以富余资金开展深入的勘探工作,增储扩产。这种矿山运作模式是在矿业企业在缺乏相应矿业资本市场的情况下而产生的。
尽管煤矿没迎来发展的春天,但在大量煤矿产生的背景下,富源煤炭的宝贝价值开始凸显。本报记者从富源县统计局拿到的《富源县部分历史主要指标数据收集表》显示:从1952年至1997年,农业一直左右着其国内生产总值,在1997年农业总产值的占比还达到69%,但在1998年这样的局面得以改观,在那年工业生产总值超过农业,而且一发不可收拾。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经济发展驶入了快车道,工业也实现了快速发展。“从21世纪的头几年开始,煤炭价格每年每吨几乎都实现了百元以上的涨幅,并在2003年正式进入了黄金10年。”吴小达说。
对于随后的发展,唐开荣在《富源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中这样总结道:“近年来,富源县大力发展煤电产业,煤炭步入10年发展黄金期,带动了交通运输、餐饮娱乐等二、三产业发展,全县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生产总值从2002年的26亿元上升至2012年的14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从2002年的1.2亿元上升至2012年的13.96亿元。”
一位熟知富源经济不愿具名的人士指出:“富源在工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首先是以煤炭资源为基础,而后依托两个火力发电场,形成的煤电产业。这两个行业所带来的产值最高时占据全县的70%以上,在工业产值和财政收入来源中的占比最高时到了90%以上。”
在这样的情况下,煤矿行业在富源也呈现了“疯狂”发展的态势。在富源当地一些人记忆中,从2003年开始,劳斯莱斯、宾利、保时捷等豪车便开始不断出没于富源。“当时煤炭行业的利润几乎都在100%以上。”吴小达以自己所在煤矿为例,“当时每吨原煤的开采成本在200元左右,每吨的卖价在500元以上,每吨的净利润在300元,像我们这样年产10万吨的煤矿,只要正常生产轻松便能实现3000万元的净利润。”
产能过剩,行业陷入困境
也就是在2003年左右,富源便开始谋划在其县城北部建设一座占地面积在10万平米以上,建筑高度在30米以上的体育活动中心。“这也便是富源在煤炭兴盛时期谋划建设的大型建筑之一。”上述熟知富源经济不愿具名的人士说。
对于当时谋划建设一个这样的项目,在很多富源人看来这是水到渠成的事儿,因为在那个年代富源县级财政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本报记者在从富源县统计局拿到的《富源县部分历史主要指标数据收集表》显示:2003年,富源县级财政收入为1.39亿元,随后每年以将近1亿元的速度增长,并在2011年成功突破10亿元,达到了11.36亿元。
至今回忆起那个阶段,吴小达还感慨颇多:“差不多每天只用数钱,根本不用去考虑煤炭卖不出去,当时就算是煤炭搀杂着一些矸石之类的杂质,依旧有人毫不含糊地拉走。这样的好景一直持续到2008年下半年。”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冲击波正加速席卷全球,在地球另一端的中国也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这场风暴的肆虐。在富源过半煤矿面临停产危机,全县煤矿库存量达到了100多万吨,煤炭价格跌幅逼近50%。
然而,今天回首去看那只不过是煤炭黄金10年的一个小插曲。上述熟知富源经济不愿具名的人士指出,伴随着国家4万亿流入市场的强刺激,煤炭产业很快恢复了元气,开始价格回升,但疯狂不再。
“也就从2008年至2012年,煤炭在价格一端没有太大的变化,但在需求一端开始出现了萎缩的态势。”吴小达指出,“之前是煤炭尚未开采出来就有人来预订,但开始出现买方开始对煤炭质量品头论足了。”
在这期间,体育活动中心建设依旧缓慢,相关部门负责人将其原因归结于资金始终不到位。
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受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减速影响,煤炭市场低迷、价格下跌,全县经济逐步下滑。2013年,富源迎来了转折之年,当年财政总收入32.5亿元,比2012年下降了8.19%,减收2.9亿元。
在上述熟知富源经济不愿具名的人士看来:“2013年算是富源近年来经济发展的转折之年,在此之前的10多年里富源经济始终保持快速发展,并在2013年达到顶峰,但在2013年之后,富源经济便步入了下行轨道。”
“2014以来,更是受产能过剩、下游电企钢企拉动需求乏力、煤矿整合关闭停产、火电机组停机备用等影响,经济发展缓慢、行业陷入困境。”唐开荣在《富源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中指出,“2014年完成生产总值134.5亿元、同比下降20%,财政总收入20.5亿元、同比下降36.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31亿元、同比下降40%,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08.1亿元、同比下降15.5%。”
进入2015年后,这样下滑势头依旧不改。2015年上半年,完成全县生产总值同比下降4.9%,实现财政总收入同比下降38.5%。对此,在《富源县2015年上半年工作情况汇报》中富源将下半年的目标定格在:“实现生产总值增幅由负转正。”
2015年8月6日,记者在富源体育活动中心看到有工人正在施工,从旁边的高楼上向下鸟瞰,整个场馆还一片狼藉,甚至露在外边的钢筋开始生锈了。
“这是富源人民心中的一个痛,一座体育场建设了10多年尚未落成。”一位熟知富源经济不愿具名的人士指出,“从常理上来说,在煤炭正处黄金时代时,财政相对宽裕,而眼下煤炭步入寒冬,筹措资金难度将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