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寄养困境孩子是社会的文明进步
南京江宁两个女童饿死家中、贵州毕节四兄妹自杀……这些悲剧的发生,令人在痛心之余不禁反思,可以为困境中的孩子做些什么?那些处于困境中的孩子可以去哪儿?近日,南京出台困境未成年人寄养家庭评估标准,鼓楼区在南京全市第一个探索家庭寄养这种新型的养育方式,并且面向全区公开征集寄养家庭。(6月29日《现代快报》)
去年底,民政部出台《家庭寄养管理办法》,让困境孩子看到了曙光和希望;而今,南京出台困境未成年人寄养家庭评估标准,不仅让《家庭寄养管理办法》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而且必将让家庭寄养为困境孩子撑起一片晴空,这是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因为父母吸毒、入狱、重病重残、失踪等各种原因,社会上出现了不少困境孩子。据南京市民政局摸底调查统计,南京市有超过3000名困境未成年人。由此可以推算,全国的困境孩子的数量,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孩子是无辜的、无助的,如何让困境孩子走出困境、健康成长,感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享受平常人家的温情温馨和幸福美满,国家在想办法,大家都在努力。
目前遭遇困境的孩子,一般是被送到儿童福利院等机构。尽管儿童福利院让困境孩子有了一个“家”,但由于这个“家”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加上困境孩子普遍存在敏感偏激、孤僻冷漠、沟通障碍等问题,而且教育矫治难度大,这个“家”的作用发挥十分有限。面对有些夫妇想要孩子却要不上孩子的现实,将困境孩子寄养到这种家庭,让困境孩子从侵害他们的父母手里解救出来,回归健康的家庭,感受家的温暖,确实是一件一箭双雕、两全其美的事情。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困境孩子是孩子中的一小部分,国家和社会不会忘记他们、忽略他们,而是想方设法让他们像正常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以前,一些爱心人士收养孩子,这是值得称道的;现在,政府给补贴,委托爱心家庭寄养困境孩子,确保困境孩子得到照顾,这既是执政为民的表现,也是人文情怀的展示,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
南京出台困境未成年人寄养家庭评估标准,鼓楼区面向全区公开征集寄养家庭,希望符合条件的寄养家庭踊跃参与,希望爱心人士越来越多,真正为困境孩子撑起一片晴空。待到鼓楼、南京探索出一定经验后,各地完全可以模仿借鉴。只有人人都为困境孩子献出爱心,困境孩子就一定走出困境,过上春暖花开、阳光普照的日子。
编辑:张钊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