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家上市银行揭秘:平均付息负债成本今年将破3%

01.06.2015  12:46
导读

在具体经营策略的倚重上,现阶段各家银行仍有较大差异。”一股份行副行长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有些银行负债成本控制较为理想;有些银行通过资产端的高定价覆盖其负债成本,沿袭‘收益覆盖风险’的思路;更有甚者直接调整资产负债结构,降低存贷业务的占比。

在连续降息周期中,“存款负增长”、“净息差收窄十余个基点”、“商业银行经营承压”、“部分银行利润或降至零增速”的说法甚嚣尘上。工行、中行、建行、农行的一季报显示,四大行的净利润增速分别仅为1.39%、1.49%、1.05%和1.86%。

建设银行副行长杨文升日前亦公开表示,“数轮降息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中利差的收窄在加速,传统银行的盈利模式撑不住了。”诚然,负债端资金成本日益趋升,商业银行如何重塑其资产负债表,如何优化负债成本和期限的匹配、如何对资产端予以合理等价等,均显得尤为关键。

在具体经营策略的倚重上,现阶段各家银行仍有较大差异。”一股份行副行长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有些银行负债成本控制较为理想;有些银行通过资产端的高定价覆盖其负债成本,沿袭‘收益覆盖风险’的思路;更有甚者直接调整资产负债结构,降低存贷业务的占比。

翻阅年报和季报数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试图还原2013年、2014年和2015年一季度末,16家上市银行和广发银行详细的存款结构、存款成本等,以窥探在利率市场化全面放开前夕,一众商业银行吸纳不同期限、成本各异的各大类存款时的偏好与策略。

活期存款加速流失

对利息收入占据“大头”的商业银行而言,活期存款无疑是成本最低的优质资金来源。然而,过去两年内商业银行陷入了活期存款加速流失、付息成本普遍上升的尴尬困境。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五大行中,除交通银行去年存款负增长外,其余四大行2014年存款均保持5%-7%的增速;但随着2015年“股债双牛”局面的出现,加上各类高收益理财产品对居民存款、企业存款的分流,过去商业银行存款动辄20%增速的局面已一去不复返。

数据显示,中行、农行、工行、建行活期存款占比分别从2013年的43%、55%、49%、55%下降至2014年末的40%、52%、48%和50%;

在企业活期存款方面,无论是增速或存款总量都在下降,除去外部因素,其中一重要原因在于四大行的企业客户存款结构中,不少属于大企业的项目存款,工程一旦结束后便缺乏新的增长动力。”一国有行中层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

相较于国有大行动辄45%以上的活期存款占比,11家上市股份行、城商行的活期存款占比集中于35%-40%的水平,其中招行的活期存款占比以50%位居首位,北京银行、兴业银行分别以45.7%、40.2%紧随其后。

对标2013年末,去年浦发、民生、兴业、中信等股份行活期存款占比均呈小幅下滑的迹象;活期存款比例同比下降近5个百分点的包括平安银行、华夏银行。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留意到,2014年平安银行活期存款占比仅为26.4%,在股份行、城商行中垫底;但该行保证金存款高达3210亿元,在存款余额中占比高达21%。

类似的是,华夏银行活期存款占比为36%,同比下滑5个百分点,但其报表中占比达19.3%的“其他存款”项下并未言明详细。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保证金存款余额逾3000亿的还包括浦发银行和招商银行,两者保证金存款分别为4181亿和3638亿。

对比2014年末与2015年一季度末的数据发现,大部分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占比均较去年末有所下降,活期存款流失的困局仍在继续发酵。

截至3月末,工、农、建、交的活期存款占比较2014年末下降1-4个百分点不等;股份行中兴业银行活期存款占比下滑幅度最大,达7个百分点,平安、浦发、南京银行等均有2-4个百分点不等的下滑。

据国泰君安银行业分析师邱冠华预测,随着货币基金产品“类现金”功能的完善,预计我国银行企业及个人存款中活期存款占比可能在3至5年后加速下滑至30%以下。

过去,业内一度高举‘存款立行’、‘时点考核’的方针,冲存款的情况严重,日均值偏离过多,2013-2014年期间,多家银行重新定义以日均存款考核为主,并开始主动维护与建设客户关系系统。”沪上一股份行的分行行长称。

在前述资产负债管理部人士看来,维护客户关系并非为了降低资金成本,而是保持存量客户对于银行利率定价调整的弹性和适应性。“目的在于,只要利率定价不出现重大失误,资金的稳定程度便得以保障,这是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首要保障手段之一。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还留意到,2014年多家银行通过吸纳“同业存放”或“同业拆入”的资金,进一步扩张其负债结构。

据21世纪经济报道不完全统计,除平安银行、北京银行、宁波银行和南京银行外,其余13家银行“付息负债”项下的“同业存放及拆入款项”均呈现同比迅猛增长的态势,进一步扩张了其负债规模。

四大行中,中行、农行、工行、建行、交行2014年的同业存放及拆入款项余额分别为2.5万亿、1.2万亿、1.1万亿、1.5万亿和1.3万亿,同比增长达24%、19%、28%、72%、17%。

股份行中,招行的“同业存放及拆入款项”从2013年的5826亿元猛增至2014年的9605亿元,增幅达65%;中信、广发银行“同业存放”余额的同比增幅亦在20%以上。

存款付息率普涨16BP

本轮“5·11”降息中,尽管央行将存款利率上浮区间上限由基准利率的1.3倍调整为1.5倍,但据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发现,30家银行所有期限存款尚无“一浮到顶”,即便是存款定价最高的城商行汉口银行,其一年期存款利率仅为基准利率的1.44倍。

此外,工、农、中、建、交、招行的一年期存款利率维持在2.5%水平,为基准利率的1.1倍;中信、光大、民生、兴业、浦发、平安等股份行与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浙商银行等城商行,其1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集中于2.7%的水平,为基准利率的1.2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除并未更新存款利率定价的重庆银行、南京银行、包商银行外,本轮降息后一年期存款利率仍维持于3%或以上(基准利率的1.33倍)的,仅剩宁波银行、徽商银行、杭州银行、汉口银行、江苏银行。

从实际情况来看,本轮降息实际上已经推开了存款利率上限的大门,目前各家商业银行的存款定价已接近市场利率定价。”一股份行的支行行长认为。

民生证券宏观研究团队认为,存款利率定价范围继续扩大,一年期定存最高浮动可至3.3%-3.4%,但实体经济下行,可匹配的高收益资产供给收缩,银行寻找高成本负债来源动力不强,将存款利率上浮到顶的意愿并不大。

但不可否认的是,商业银行负债端资金成本普遍上涨的局面已然难以逆转。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16家上市银行2014年平均付息负债成本为2.9%,同比上升23个BP,预计今年将突破3%。

如图表数据显示,国有行队列中,中行、农行、工行、建行、交行2014年的存款付息率分别为2.02%、1.85%、2.04%、1.92%和2.35%,分别同比上升0.15、0.11、0.06、0.03、0.21个百分点。

股份行中,招商银行2014年的存款付息率仅略高于四大行,为2.1%,同比2013年的存款付息率1.88%上升22个基点;对公存款利率同比增30个基点至2.34%。

其主要原因是新任行长田惠宇上任后对公司条线予以整改,上半年6个月内新增逾4500亿元的公司存款,付息利率上涨幅度在预期内,可以理解。”招行一对公条线人士透露。

而存款付息率较高的股份行包括广发、光大和平安,三者2014年的存款付息率分别为3.24%、2.73%和2.65%,同比上升38、22和26个BP。

重塑负债定价策略

关于负债端重新定价的策略,多家银行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做法。

据知情人士介绍,商业银行负债端的资金来源包括公司存款、零售存款、同业存款、部分保本型理财资金、货币市场交易等,银行在资产负债管理中,会根据当下的市场环境和本行具体的业务条件,寻找与该行定价策略相匹配的负债资金。

负债和资产间存在一个内部转移价格机制,负债成本是资产定价的基本,但目前存贷定价的基准不一致,且存在期限错配,故负债的定价从‘收益覆盖成本’逐渐改为‘收益覆盖风险’。”前述股份行资产负债管理部人士称。

他进一步解释:商业银行现行资产端定价对标较常见的是“根据风险调整的收益”(RAROC),一般总行层面年初会设定RAROC的下限,其中包括了成本、风险(资金成本、运营成本、风险成本、盈利目标)等参数的考虑。

以华南地区一大型股份行A为例,其负债成本素来控制在较低水平,2012年、2013年、2014年的客户存款平均成本率分别仅为1.91%、1.88%、2.1%,同期该行计息负债的年化平均成本率亦仅为2.19%、2.48%、2.61%,远低于其他的股份行。

而同在华南地区的一中小型股份行B,其思路则更多关注“提高资产端的收益”。该行2014年存款平均成本率为3.37%,同比上升幅度达26个基点,但其贷款及垫款平均收益率高达7.66%,同比提升80个基点,该行的利息净收入因此多增123.6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留意到,除了在资产负债两端“做文章”,部分城商行更是主动调结构,降低存款业务的占比。

如某两家上市城商行2014年一般贷款平均余额占总生息资产平均余额的占比分别仅为34.7%和31.9%,同比下降2.6和4个百分点,表明其存贷款业务比重下降,更多地依靠其他收益率更高的生息资产增加经营收入。

这两家城商行的投资类业务发展均甚为迅猛。从生息资产结构来看,投资类业务已取代贷款业务、占据生息资产业务总量的最大版图。”某城商行中层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

年报数据显示,前述两家城商行2014年的债券投资和证券投金额分别高达2199.3亿元和1820.1亿元,同比升幅近70%和近40%,在生息资产平均余额中的占比分别高达43.5%和38.4%,而同期这两家城商行的贷款及垫款业务在生息资产中的占比仅为32%和34.6%。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