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理工大学宣威羊场无公害产品基地首批蔬菜进校
校地合作开展精准扶贫 共建基地优化产销衔接
昆明理工大学宣威羊场无公害蔬菜及部分农副产品供应基地首批蔬菜进校
茨营蔬菜大棚
农民种植大棚蔬菜 云南网讯(记者 字月璐)3月12日,白菜、苦菜、洋芋等11个品种的10吨蔬菜从宣威羊场镇普瓦村运送至昆明理工大学呈贡校区。这是昆明理工大学宣威羊场无公害蔬菜及部分农副产品供应基地所产出的首批蔬菜,很快它们就将成为昆工食堂里的美味。
启动仪式现场 运送蔬菜的车辆抵达昆明理工大学
共建基地创新模式 产销结合紧密
去年12月,昆明理工大学、羊场镇人民政府、宣威市农业局签署了《合作共建羊场镇无公害农产品及部分农副产品供应基地框架协议》。三方本着“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农户自愿”的原则。在羊场镇兔场、茨营、普瓦三个村建设以辣椒、番茄、白菜、青菜等13个品种为主的无公害蔬菜供应基地。
基地以兔场、茨营、普瓦三个村的农户种植资源为基础,采取土地流转方式,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各村农户可通过劳务、资金等入股并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履行市场主体职权,统筹各合作社生产任务等工作;昆明理工大学采取订单方式向联社下达蔬菜供应计划;获得收益后,由合作社按合同约定将相关受益分配给贫困户。形成了“昆明理工大学+合作联社+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订单种植模式。确定蔬菜数量、价格、品种、供货时限、运输方式,实现了产销衔接和确保按需供给。
基地现已投资1496万元建设连体大棚160亩,露地蔬菜290亩,蔬菜保鲜冷库1座、水池4个,配套安装喷滴灌设施、绿色防控、质量安检等设施设备。
来自昆明理工大学的茨营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李智向我们介绍,该供应基地的定位是种植无公害生态有机蔬菜,蔬菜的选种、选苗、种植都有技术人员指导,合作社、村民代表来进行监督,种植过程不允许采用农药,需使用有机肥,以此保证蔬菜的品质,保证食品安全。
茨营村村民缪福莲说:“在基地种蔬菜,有人指导,能够学到些新技术,现在种出来的蔬菜比以前更好。家里也出租了一亩土地,再加上在基地上的务工收入,家里的收入能增加,通过参加合作社,我们也希望生活得更好。”
昆明理工大学厨房工作人员正在搬运蔬菜
蔬菜进校仪式
返利帮扶成亮点 提高贫困户收入
昆明理工大学采取定价采购方式完成所需农产品采购工作,合作社通过联社向昆明理工大学供应相关农产品,所供每个品种确定一个基准价,并上浮10%作为产品收购价,合作联社按产品采购总价6%的比例计提扶贫专项基金,并采取适当方式将该专项资金全额分配给本村贫困户。
基地计划2016年生产蔬菜总量280万公斤,平均单价2.7元/公斤,总产值756万元,预计可提取返利帮扶专项资金45.36万元,三个村559户贫困户在获得土地流转资金的同时,还可以获得基地务工收入和返利帮扶。
茨营村村支书瞿广云介绍,作为贫困户通过参与土地流转、获得劳力收入和返利帮扶,每户每年通过1亩土地能获得5000元左右的收入从而实现脱贫。
在蔬菜进校仪式上,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陶晴表示,昆明理工大学在全省高校中率先启动“宣威羊场无公害蔬菜及部分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建设,能够立足学校实际,充分发挥师生规模大的优质市场资源,与宣威市羊场镇蔬菜优势产业无缝对接,成功探索了校地合作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新模式,为全省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的深入开展起好了示范。
昆明理工大学副校长牛治亮说,学校和羊场镇领导选取了在羊场镇建立无公害蔬菜及部分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作为双方扶贫工作的第一个具体措施,将昆明理工大学的数万人食堂市场让出来,发挥地方种植养殖、生产高质量农副产品的优势,希望为快速提高农户收入,促进地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有效提升可持续脱贫能力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