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非遗分馆”正式开馆 500余件老物件记录官渡印记
3月22日,官渡区文化馆“非遗分馆”及“官渡记忆馆”正式开馆。500余件关乎耕作、劳作、生活、工作、发展的老物件老照片在馆内实景呈现。记录下了官渡人世代生活在滇池东北岸的印记,以及官渡过去90年的发展轨迹。
非遗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官渡区是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为更好地开展好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2013年官渡区人民政府拨专款322万元建设了官渡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15年投入819万元提升改造了官渡区文化馆,同年争取到了中央项目资金120万元建设了官渡区非遗传承基地及非遗分馆。
非遗分馆展示有300余个项目,内容有联合国对非遗文化的介绍,有国家、云南省、昆明市及官渡区各级非遗项目图片和文字简介。官渡的非遗项目作为重点介绍,有口述文学彝族撒梅人神话传说《龙女造人》、撒梅人民间歌谣《薅谷调》、彝族子君人民间曲调《咘哩啦》、子君人舞蹈《金钱棍》、彝族剪纸、滇剧花灯、云子围棋、官渡饵块、乌铜走银、习俗节日“虫王节”、“跑马节”等,有郭利辉、徐仁安、金永才、张德元、李利春等一批省市区代表性传承人。从展馆的设计和布局来看,地域个性突出,现代技术布局,时尚大气明了,让人耳目一新。
“官渡记忆馆”收集、征集了九十年来的老物件老照片,布置成五个展区,分别是票证在官渡、官渡的日常生活、重大事件影响下的官渡、官渡文化的发展旅程、建国以来官渡发展的几个重要指标表。票证展区主要展示了1955年-1980年之间流行的票证;50-70年代的结婚证;60-80年代的人民币,各类票证等。小小的票证见证了历史的发展,也是历史进程的缩影。
在官渡文化的发展旅程展示区中,最为珍贵的是收藏了上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80年前美国著名将军唐纳德飞虎志愿航空队的辉煌记忆--巫家坝机场建设、驼峰航线、抗战物质生命线等,为中国的反法西斯战争所做的杰出贡献,馆内收藏了“飞虎队”即“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的飞行服,餐具、水壶和相关珍贵的照片。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非遗分馆建设中,设置了数字文化展示“触手可及”区,依托数字化技术线上线下联通互动的系统,可以轻松寻找到非遗、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各方面的咨询,方便广大群众和中小学生掌握完善知识。其目的就是通过文化艺术与科技融合,提升在场服务的能力,突破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和时间的制约,让群众可以随时随地的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
相信官渡区文化馆“非遗分馆”和“官渡记忆馆”的开放,标志着公共文化馆和博物馆的有效结合,把文化艺术知识普及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融为一体,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精神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