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政策可微调全面宽松无必要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数据,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1.6%,环比持平。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2%,环比下降0.4%。
此次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符合此前市场预期,我国经济目前处于放缓态势,需求较为疲软,CPI、PPI继续保持低位波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目前还未出现通货紧缩风险,只是物价增速相对较为平缓。
未到全面宽松刺激经济时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进入10月份以来,食品价格整体下行。10月份食品价格环比下降0.2%,影响CPI下降0.08个百分点。其中,鲜菜价格下降7.2%,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24个百分点。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1.1%,但猪肉价格下降3.1%,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10个百分点。
通常认为,CPI的增幅下降到2.0%的水平之下,就可能出现通货紧缩的风险。10月份CPI持续低位,会否有此风险?“目前说我国出现通货紧缩还言之过早。”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梁朋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10月份CPI上涨1.6%,虽然增幅下降到2.0%的水平之下,但毕竟还是正增长。并且从货币的投放来看,这几个月都是稳中有增,物价增速减缓并不主要是货币投放减少引起,而国内普遍存在商品供过于求,结构调整引致经济增速下行,国际上大宗商品、原材料和原油价格走低都是影响物价水平的因素。
梁朋认为,单从CPI和PPI指标,还不能完全反映资产价格。“因此,目前物价增速只是相对平缓、相对稳定。”
10月份的CPI维持低位,是否意味着政府应将政策的关注点转向防通缩?梁朋认为,目前CPI维持低位,一方面说明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的市场供给和商品生产能力有了大幅提高,由于物质匮缺引发抢购和高通胀的现象基本不会出现。另一方面,实际上也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环境,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较大的回旋空间。
但政府宏观政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梁朋表示,当前CPI维持低位,在宏观政策上确实可以适当做些调整,如加大一些利在长远的基础建设和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大民生工程的投入,包括一些技术创新的投入,甚至一些重要战略物资的储备。同时,在货币政策上也可以对一些有前景、吸收就业能力强,但融资有困难的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但我国物价波动性非常强,而且目前结构调整正处于关键时期,我认为没必要全面宽松来刺激经济。”梁朋对记者表示。
PPI持续负增长反映经济结构深层次问题
对于10月份PPI环比降幅与上月相同,同比降幅有所扩大,梁朋分析,主要原因,一是我国很多一般性商品存在生产能力过剩的问题,而一些高品质、市场供不应求的商品又生产不出来。大家都在相对低端而饱和的市场上竞争,靠低价拼杀,从而导致PPI进一步走低。二是国际市场影响较大,一方面国际上大宗商品、原材料和原油价格走低,另一方面各国经济复苏迟缓,对我国商品的市场需求增加有限,而且新市场的开拓又受到一些保护主义的影响。“因此,PPI的持续负增长,实质上反映了我国经济结构的深层次问题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
未来CPI、PPI走势预期平稳
预计未来一段时期CPI、PPI走势,梁朋认为将基本平稳。“因为影响其波动的主要因素还会维持相当长一段时期,但CPI的走势可能会波动性更强一些,特别是如水果、蔬菜、肉类等食品类,受季节等短期因素影响波动起伏较大。”
未来一段时间,政府会否通过政策调整的力度和方向拉动经济?梁朋认为,只要经济未出现大幅下滑,导致就业和民生出现明显问题,结构调整所带来的市场压力就应能够承受。“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但也不会有白受的痛苦,经过结构调整洗礼后的中国经济会更加健康、更有活力。”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