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教育投入机制 夯实教育发展基础

29.10.2014  18:16

近年来,我国对教育事业高度重视,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使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成为现实,促进了中等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等等,成绩有目共睹。但是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对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形成了很大的制约作用。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教育投入机制,巩固教育发展基础,促进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我国教育经费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的教育投入水平,也明显低于很多发展中国的水平。在教育经费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教育经费投入还存在着诸多不平衡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城市与农村不平衡、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不平衡、各层次教育投入不平衡等。加快发展教育事业,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解决我国教育经费投入问题,完善教育投入机制,实际上涉及如何获得更多教育资金,如何合理分配教育资金,如何用好教育资金,也即如何“筹钱”、“分钱”、“用钱”三个环节的问题。

从增加教育经费资金来源的角度看,我国有必要同时增加政府财政性教育经费和社会性教育经费投入。在政府性教育经费投入方面,有必要明确中央、省、市、县各级财政分担教育经费责任的比例或者划清事项责任。例如在比例方面,有必要进一步提高中央政府对教育投入的比重,降低县级政府教育支出比重;在事项方面,教师工资可否由中央统筹为主,地方为辅?在基建经费方面可否考虑省级统筹为主,地方为辅?在政府教育经费投入保障的工作力度方面,能否切实贯彻有关教育法律法规的规定?政府能否拿出像抓节能减排工作的力度一样抓教育?如果真如此,那么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就不难达到。如果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这一比重还可以继续提高。从社会性教育经费投入看,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在鼓励社会办学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发展社会性办学的空间依然很大,而且需要大发展才能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首先,需要鼓励更多的资金投入教育。鼓励更多的资金投入教育不仅仅是放开准入的问题,还有必要为社会办学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例如在用地、专业设置、教师社会保障、申请科研基金等方面为民办学校提供与公立学校一样的“国民待遇”,促进教育资源在非国有和国有学校之间合理流动。其次,有必要改革教育捐赠、税费、教育发展基金运作等方面的政策,激励更多的非投资性资金流向教育领域。总之,要增加教育资金投入,关键是加强政府工作力度,完善政策体系,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从合理分配教育资金的角度看,关键是统筹考虑,促进均衡发展。中央政府的教育经费,主要着眼于促进教育事业在全国的均衡发展,省级政府主要着眼于省域范围内的均衡发展。在义务教育方面要通过经费投入促进公平发展,确保更多的学生和人群享受义务教育。就当前情况而言,义务教育投入要向农村、中西部、少数民族倾斜,促进教育投入的均等化。可以通过国家的统筹,促进各省市之间教育投入的均等化;通过省级政府的统筹,促进省域范围内教育投入的均等化。具体而言,就是要通过不懈的努力,优化教育投入结构,促进各省市自治区之间或省域内生均教育经费、生均公用经费相对均等化,改变目前差距过大的现状。在非义务教育方面,要通过加强教育投入促进发展,提高质量。就当前的情况而言,要继续巩固中等教育的基础,特别是进一步巩固职业技术教育基础。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促进高等教育机构办学质量不断提升。在支持对象上,还有必要加大对民办学校的财政性支持力度,促进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

从如何用好教育经费资金方面看,关键是加强管理,提高教育经费资金使用效益。加强教育经费资金的微观管理是充分发挥教育经费整体效益的基础。一方面,学校是教育经费资金的需求方、使用方。要通过改进各级教育机构的治理结构,编制年度预算,促进教育机构资金需求的合理化、精细化,校正一些教育机构不合理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政府作为教育资金的主要供给方,要对教育资金的使用加强预算管理,加强审计和监管,加强一些学校的负债管理与化解工作,确保资金合理有效使用。在保证教育机构正常运转的同时,还有必要对教育机构进行适当的引导,例如改变近年来一些学校热衷于圈地、建高楼大厦的倾向,适当降低教育资金用于基建经费的比重,加大助学资金比重,提高激励学术研究的资金比重。在资金使用的导向方面,逐步由支持教育机构以数量扩张为重点转为支持教育机构以教育质量提高为重点。另外,加强教育经费资金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持续努力,使管理工作规范化、透明化,从而不断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

完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涉及多方面问题,只有从着眼于如何更好地“筹钱”、“分钱”、“用钱”三个环节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完善机制,那么我国教育经费投入机制问题便可逐步得到解决,发展的物质基础将会更加坚实,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能力将会不断增强。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