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卫计系统启动食品安全宣传 详解野生菌中毒预防方法

22.06.2016  04:15

  云南网讯(记者 黎鸿凯)“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6月21日,云南省卫计系统在昆明启动2016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宣传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基础知识,同时针对云南野生菌中毒事件频发的现实情况,现场详解预防误食毒菌中毒的方法。

   【已知毒菌200种 引起人严重中毒的毒菌约20余种】

  “菌子”,是一种真菌,现已知约有3250种,其中有毒菌子有200种左右,但多数毒菌的毒性轻微或尚不能确定。常引起人严重中毒的菌子有20余种,分别是:毒蝇伞、毒红菇、毒伞、红网牛肝菌、白毒伞、毒粉褶菌、窝柄黄乳菇、灰盔袍伞、柄白毒伞、鱼角鳞灰伞菌等。

  毒菌中,毒性较强的毒素有以下几种:毒肽,会造成肝脏损害;毒伞肽,会造成肝、肾损害;毒蝇碱,会引起精神症状;鹿花毒素,会导致红细胞受损。

   【毒菌中毒常见五类型表现 肝损害型病死率高】

  不同毒菌所含的毒素不同,引起的中毒表现也各不相同,但一般可分为以下五类:

  1.胃肠炎型:进食毒菌后10分钟-2小时出现无力、恶心、呕吐、腹痛、水样腹泻等症状。产生此类症状的菌子很多,如:红菇、乳菇、红网牛肝菌、橙红毒伞、毒光盖伞、月光菌、腊伞、环柄菇等。

  2.神经精神型:进食毒菌后10分钟一6小时除了出现胃肠炎型症状外,还会出现瞳孔缩小、唾液增多、兴奋、幻觉、步态蹒跚等症状。毒蝇伞可引起此类症状。

  3.溶血型:进食毒菌后6-12小时,除有胃肠炎型表现外,还有溶血表现,会出现贫血、肝肿大等症状。误食鹿花菌可引起此类症状。

  4.多脏器损伤型(肝损害型):进食毒菌后10-30小时出现胃肠炎型表现,随后出现肝、脑、心、肾等多脏器损害的情况,以肝脏损害最为严重,部分患者伴有精神症状。般病程2-3周,患者可能出现病情反复。此型中毒多由误食毒伞、白毒伞、毛柄白毒伞引起,死率高。

  5.光过敏性皮炎型:在短黑耳、胶陀螺(又称猪嘴蘑)中含有光过敏毒素,误食后会出现类似日光性皮炎的表现,如面部红肿、火烤样发烧及针刺般疼,特别是嘴唇肿胀外翻,形如猪嘴一样。

   【食用野生菌要炒熟煮透 吃菌时不要喝酒】

  云南野生菌资源丰富,野生菌作为舌尖上的“山珍”带给人美食享受,但由于缺乏毒菌识别方法、烹调不当、食用不当等引起的误食毒菌中毒事件频发。因此,市民在吃野生菌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采自己不熟悉的菌类;

  2、采来的野生菌不要全放在一起炒,食用野生菌不要杂,最好每次食用一种野生菌,而且食用量要有所控制,不要一次食用过多;

  3、去市场买菌时,最好买曾吃过的,不要食用自己不认识的野生菌;

  4、加工烹调时采用的方法也要得当:不论是哪种菌子,都不要凉拌生吃,要炒熟煮透,不要用急火快炒;

  5、吃菌时不要喝酒,有的野生菌虽然无毒,但含有的某些成分会与酒中所含的乙醇发生化学应,生成毒素引起中毒。

   【如果中毒应马上催吐 保留毒菌样品】

  吃完菌后如感不适,有恶心、头晕、呕吐、看东西不明或幻视、幻听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治疗;

  如果来不及送医院抢救,应立即采用简易的方法和容易找到的药物,进行催吐、洗胃、导泻或灌肠等处理,尽快排除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残菌或减少有毒物质的吸收,从而减轻中毒程度,防止病情加重;

  同时,要注意保留毒菌样品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