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 昆明书写改革发展新篇章
来源: 昆明日报
过去一年,昆明主动对标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昆明的发展放在全国、全省现代化建设大局中来审视,放在更好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全局中来谋划,守正创新,走过了不凡的奋进历程,书写了改革发展的新篇章。
描绘全面推进昆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画卷
2022年12月28日,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对昆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审议通过《中共昆明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全面推进昆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昆明市当好排头兵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描绘了全面推进昆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画卷。
“《决定》的出台对昆明具有里程碑意义,有利于昆明市立足自身资源、区位、开放等优势,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征程中,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省的发展战略,服务好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具有举旗定向、谋篇布局、奠基起步的非凡价值。”昆明市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所所长、研究员尹峻认为,昆明提出“三步走”与国家及省“3815”目标谋划高度契合,“六个春城”的发展路径、发展重点、发展举措与昆明的发展实际、发展趋势紧密结合,这两个“合”是昆明实现产业强省、创新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等目标的精髓所在。“只要我们坚决按照《决定》细心谋、努力干,系统践行一线工作法、项目工作法、典型引路法,2025年昆明GDP破万亿的目标必将实现,昆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将结出更多硕果。”尹峻说。
集聚发展动力 打好翻身仗
2022年,昆明全市上下深入开展“当好排头兵”大讨论大竞赛活动。从“发展三问”到形成“三个共识”,是昆明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和新冠疫情影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攻坚克难、顶压奋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取得的最显著成效之一。
“当好排头兵”大讨论活动,重点围绕“差距怎么看、发展怎么办、工作怎么干”问题深入开展学习讨论。“当好排头兵”大竞赛活动,围绕在“六个方面”当好排头兵的重要部署,开展产业发展、营商环境、创新开放、城市建设、服务群众、转变作风大竞赛,量化、细化具体工作指标,分类别、分层次开展大竞赛。通过在全市上下深入开展“当好排头兵”大讨论大竞赛活动,进一步凝聚思想共识、理清发展思路、提振干部精气神,汇聚起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取得明显成效。
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发布的《省级政府和重点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评估报告(2022)》中,昆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总体指数为“非常高(超过90)”,与广州、成都、杭州等全国12个重点城市共同进入第一梯队。在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各分项指数评价中,昆明的办理成熟度、方式完备度评分进入全国前10名。
千亿级新能源电池产业崛起
新年伊始,安宁工业园区云南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一体化基地项目现场建设如火如荼,预计今年8月份石墨化车间投产,随后逐步打通全工艺流程。这将为安宁工业园区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为抢抓绿色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黄金期,安宁立足资源“禀赋”找准产业发展“赛道”,提出重点打造千亿级绿色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着力形成新的发展极。
2021年以来,云南氟磷电子科技磷肥副产氟硅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实现签约即进场、拿地即开工;云南天安化工年产30万吨磷酸铁及配套项目从洽谈至签约仅用了70天;云南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有限公司60天签约并实现开工建设,创造了招商引资洽谈时间最短、投资规模最大、落地开工最快的“安宁速度”。
安宁市强化全产业链布局,与新能源电池正极、负极、铜箔、铝箔、隔膜、电解液、箱体等核心材料行业龙头企业、关联企业积极对接洽谈,通过延链补链强链,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随着全产业链关联企业先后落地投产,一个千亿级别的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正在安宁崛起。
加快滇池绿道建设 着力打造最美生态廊道
滇池绿道是昆明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重要民生工程,率先实现贯通的环草海段和海埂公园至三个半岛段绿道已成为昆明市民徒步、骑行和亲近自然的好去处。
滇池绿道外海段也在加快建设,争取早日贯通,惠及更多市民。
“滇池绿道(外海段)长约100.5公里,分为一期、二期分段实施,先行实施一期工程(官渡区新宝象河至晋宁区爬齿山71.9公里),二期工程(西山区海丰湿地至湖滨西路)将结合发展实际另行研究建设事宜。”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外海段一期工程建设已经完成晋宁4个美丽乡村3.3公里试验段建设,完成全线施工放线工作,地形复测完成50公里,完成清表31.4公里,路基开挖完成3公里。
城市增绿透美,绿道文化点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人表示,将加快推进环滇池绿道建设,同时,在滇池绿道建设过程中,充分挖掘不同地区文化内涵,将文化融入公共空间,融入滇池绿道建设中,让市民在游览滇池绿道时,充分感受文化之美、生态之美、景观之美。
“疫”路坚守毫不松懈
1月16日,在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三院”)长坡院区,见到重症隔离病区主任张乐时,他明显比一个多月前消瘦了。随着国家疫情防控政策不断优化调整,市三院成为昆明市重症救治的定点医院,张乐和许多医护人员一起坚守在新冠重症救治病区,承担着很大压力。
张乐所在病区接诊的患者,情况很复杂。忙起来时,张乐每天工作18个小时。虽然体能、精力、抗压能力都备受考验,但是张乐和同事不敢松懈,坚持做好诊疗工作中的每个细节。每当看到患者逐渐康复、出院,又觉得充满力量。
2022年12月7日,“新十条”落地实施,疫情防控重点从“防感染”向“保健康、防重症”转变。根据分层分级收治患者的原则,12月8日起市三院吴井院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心内科、感染一科、感染二科开始满员收治新冠重症患者。2022年12月21日组建长坡院区共产党员重症突击队,设ICU床位100张,配备精兵强将扩充危急重症救治队伍,有效缓解了医院重症患者救治压力。同年12月24日起,相继将吴井院区的三个肝病科以及老年科、外科调整为新冠重症收治病区,满足各种合并新冠病人的收治需求。在做好新冠患者救治的同时,结核、肝病、艾滋病等病区依然做到了“应收尽收”。
繁忙的一年 充实的一年
2022年,昆明收获五个“千亿大单”,共签约项目272个、协议金额6996亿元。在昆明—长三角招商引资推介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刘洪建用“大象起舞”“孔雀开屏”“花团锦簇”3个词推介昆明,吸引各地客商的关注。这场推介会开始前的半小时,市投资促进局国际和区域合作处副处长潘笑来和同事们按顺序为客商签到,引导企业家到位落座,逐一沟通会议流程梳理细节,并挨个发放会议相关资料。
“去年是我们招商引资工作比较繁忙的一年,也是最充实的一年。”潘笑来说,作为全市招商引资的窗口部门,去年市投资促进局各处室及主要负责人都奔波在招引洽谈一线,积极对接企业寻找合作空间。同时,在市委、市政府的高位推动下,昆明市先后在成都、福州、深圳、上海等地举办推介会,呈现出推介会举办频度高、集中项目签约金额大、工业项目占比显著提升等特点,签订正式投资协议的项目数和金额也在不断增加。一个个重大项目的签约落地,是昆明坚持“招商是第一要事”“大抓产业、主攻工业”取得的成绩。新能源电池产业链上的重点企业相继与昆明签约,上海临港、东风重工等一批工业项目和安踏、正威集团等项目加快落地实施,将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这一年 磨憨的变化前所未有
1月16日10时许,阳光已洒遍磨憨小镇。东盟大道上,长龙般的货车驶向正在加紧施工中的新国门,经出口专用货运通道驶出便是老挝磨丁口岸。2022年12月3日,磨憨口岸新国门出口专用货运通道启用,大大提升了磨憨口岸的通关能力和效率。
相比去年11月中旬,磨憨口岸新国门不仅有了出口货车通行,围网区联合运营中心也褪去了“面纱”,展露新颜。据悉,主体工程已完成90%,正在同步开展外墙装修和室外工程。中国老挝磨憨—磨丁合作区对外开放和跨境合作促进局局长胡文昌说,围网区基础设施计划在今年6月底完成,到时候免税店等招商引资项目就可以入驻,未来这里会是磨憨最热闹的一片投资沃土。
出口专用货运通道启用、新边民互市场投入运营、磨憨铁路口岸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竣工、磨憨水厂原水输水管网应急改造工程建成、磨憨政务服务中心建成试运行……昆明市托管以来,边陲小镇磨憨跑出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
2022年,磨憨口岸全年贸易总量预计550万吨,贸易额440亿元人民币。中国老挝磨憨—磨丁合作区对接洽谈80余家企业,与北大荒、中铁十六局、云南海投、海康威视、中国铁塔等12家重点企业签约;累计新增市场主体600多户;新边民互市日通关量创新高。
真抓实干 在“好氛围”中踔厉奋发
昆明要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离不开一批脚踏实地、苦干实干的“生力军”和“领头雁”,必须建设一支敢于担当、干事创业、攻坚克难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去年以来,在“当好排头兵”大讨论大竞赛活动中,昆明鲜明亮出“在坚持政治标准的前提下,谁干事就支持谁、谁干成事就重用谁”的选人用人标尺,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
随后,昆明将产业发展、招商引资、营商环境建设、创新发展和改革开放、城市建设管理、增进民生福祉6条“赛道”专项成绩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紧紧围绕全市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对干部能力的需求,注重选配具有专业能力、专业精神的干部,加强领导班子专业化配备。
“尤其注重在一线考察干部、识别干部,发现了一批敢想敢干、能干会干的干部。”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结合日常了解情况,特别是根据这段时间以来干部的工作表现,及时优化调整了一批县(市)区、开发(度假)区党(工)委书记,着力选优配强了一批经济发展部门主要领导,提拔重用了一批在产业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疫情防控、环境保护等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干部,一些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的干部交流提拔到重要岗位上。
地铁5号线开通 市民畅行舒心
2022年6月29日11时,一辆车头印有“K”字的绿白相间地铁列车,从世博园站载着首批乘客驶出,标志着纵跨昆明西南至东北的便捷交通“大动脉”——地铁5号线正式进入载客试运营阶段。至此,昆明市地铁运营路线达6条,车站增至103座,总运营里程165.85公里。
越来越多的昆明人感受着地铁5号线带来的便捷出行。“起床闹钟从早上6点调至7点,出门时间可以相应推迟半小时,早晨时光从原来的‘战斗’状态变得非常从容。有了地铁5号线,真的很好!”家住世博生态城、在南亚风情第壹城上班的顾芳感慨,地铁5号线通车后,每日上班单程通勤时间至少缩减1小时。
作为昆明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重要的辅助加密线,地铁5号线不仅贯穿主城核心区,途经世博园、圆通山、翠湖、滇池等昆明极具代表性的区域,还和地铁1、2号线首期及3、4号线实现换乘,与其他已开通运营的5条地铁线形成“米”字轨道交通线网架构。
随着昆明地铁网络格局的成形,市民出行不再受交通和距离的掣肘,变得准时、高效;沿线商圈和地面经济,纷纷在地铁红利中加速繁荣;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昆明南站、昆明火车站的辐射范围随着地铁进一步扩大;城市脉络和品质也因为地铁,得到延伸与提升……
“七大行动”添彩 家门口绿意更浓
春节前,昆明再次成了热门旅游目的地。抬头见蓝,出门见绿,《昆明城市品质提升七大行动方案》出台以后,昆明深入开展市容环境、道路交通、园林绿化、城市更新、国际旅游城市形象、城市治理能力、市民文明素质等城市品质提升七大行动,采取33类共81项具体措施,让昆明既有“颜值”又有“内涵”。
“七大行动”带来的不仅是“春”的永续和“绿”的丰盛,人民群众也从中得到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滇池绿道成为市民骑行、漫步的好去处;蓝花楹引来全国游客感受静谧紫色花海;干沟尾村“天空之境”海鸥蹁跹、游人如织……市民文明素质普遍提升,让生活在昆明成为一件幸福而自豪的事。以绿打底,昆明确保全市每年新增绿地200公顷以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逐年提高,建设以改善人居环境、突出地域文化内涵、提升绿地景观品质为核心,以自然生态背景为基质的绿色网络,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记者王姗 吕文康 徐剑 董宇虹 任翊翔 吴洁 缪亚平 刘婷婷 张晓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