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投入加大学生热情减弱 校运会为啥少了"学生气"

29.04.2016  19:28

    四五月间,正是各级学校举办校运会的好时节,但陈旧的办赛理念和模式,让本应在校园体育活动中起引领作用的校运会,被大多数学生看成是“高高挂起”的身外事。

    几天前,北京一所高校召开田径运动会,负责校运会签到的同学就住在小刘宿舍的对门,小刘很方便地同签到的同学打了个招呼:“帮我签一下,谢谢啦!”尽管学校要求小刘所在的班级必须在运动会第一天下午到指定位置观看比赛,但小刘选择了去课外培训班上课。

    小刘的同学小潘报名参加1500米跑。作为参赛选手,他热情高涨,平时就喜欢长跑的他,还特意提前两三周为参赛作准备。但小潘这样的竟然属于“异类”,小潘坦言,大多数同学对运动会都提不起兴趣,“大一的时候,班里多数同学还能去赛场助阵,但到大二,就只有参赛选手的好朋友关注了”。

    学生对运动会的“不感冒”不仅表现在观赛方面。学校举办校运会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可收到的效果却微乎其微。据小潘观察,“参加比赛的,大多是平时就有点体育特长或爱好运动的同学,其他人看归看,不运动的还是不运动,还有很多人连看都不看”。

    安徽某高校的衡芷同学也感觉校运会的吸引力很低,这所高校同样以签到、点名的方式规定大一大二的学生必须到场当观众。“每个班每天必须有一定的人数到场。但大三以上就不要求了,结果,不用去现场的同学都把运动会当成了小长假”。

    衡芷同学还发现,由于喜欢体育和有一定运动特长的学生不多,大多数人唯一能参与校运会的机会就是走开幕式的方阵,但这又让同学们感到“形式化”。“按照学校的要求,每个学院要派出一个方阵,参加校运会入场仪式。方阵要准备衣服、口号、气球,还要提前一个多月训练。”由于愿意报名参加方阵的学生很少,衡芷同学所在的学院承诺,参加者可以得到相应的学分,“但因为给的学分不多,大家报名也不是很积极”。

    正是因为校运会对普通学生的吸引力不大,湖南一所高校干脆把校运会办成了只属于参赛选手的运动会。湖南某知名高校的学生小杨介绍,“我们学校为了保证比赛秩序,除了相关人员和志愿者外,根本不让普通学生进场看比赛。运动会一点氛围也没有,运动员都是自己在战斗。”小杨说,“不过,开幕式还是强制参加,一般是按照学号轮流来,当然,如果自己想去也可以。

    相比大学校运会的尴尬处境,中学校运会的情况也不乐观。安徽某省级师范高中的一名班主任施老师向记者介绍,过去二十多年,学校的体育硬件有了极大改善,可以说校运会的办赛条件和学校的投入力度都大幅度提高,但与此相对应的,却不是普通学生更积极、更广泛地参与体育活动。

    “受学习压力大、运动习惯未养成等多种原因的影响,到了高中阶段,普通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少,校运会更是成为了少数有体育特长和运动爱好的学生参与的事情。”这名班主任表示,“为什么校运会的办赛条件越来越好,学生的参与度却没有提升,学生体质还在持续下滑,这是值得反思的。几十年来,我们的校运会多强调的是精英体育,是体育特长生的舞台,考量的是班级之间得奖、得分的成绩,以推动校园体育发展为目的的校运会,并没有真正成为号召全体学生参与的体育总动员”。

    校运会应该是学校体育活动开展的助推力,要起到带动更多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作用,但现实却是,校运会成了学校体育活动开展的一个收尾——一部分参加校运会的学生在参加比赛之后就休息了,学校也把校运会的结束当成一项校园体育任务的完成。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教授表示,“国内学校通常把校运会当成任务完成,这一点在体育考试上也有相似的体现。学校体育是一项长期、持续性的工作,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也应当是一种习惯,不应该是我们现在这样,学校体育工作围绕着校运会和体育考试转,一旦校运会落幕和体育考试结束,学校体育工作就结束了,这样的话,还能有多少学生继续参与体育运动?

    因此,现在很多学校会希望早早把校运会的任务完成。王宗平表示,校运会出现了提前举办的趋势,比如春季运动会过去通常是在5月中上旬举行,但现在很多学校都是在4月中下旬举办,甚至有的学校是在4月上旬就把运动会开完了。有学校表示,把春季运动会提前是为了减少天热、雨季等不利天气对运动会的影响,但在王宗平看来,根本原因还是把运动会当成任务,当然,按照教育部的规定,举办运动会确实也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一项硬性任务。

    校运会对普通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引领作用越来越弱,王宗平表示,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校运会应当吸引至少50%的学生参与,但现在来看,大多数学校可能只有20%的学生能参与校运会,其中还包括参加开幕式表演的学生。

    如何让校运会的价值真正得到体现?改革摆在了眼前,如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提出了“全员运动会”的概念,比赛的设项和模式等,均与传统的校运会截然不同。去年11月,“全员运动会”曾经在北京做过现场展示活动,但让校运会的新模式全面走进学校,肯定还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推动力量。

编辑:赵艳芳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