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现代舞遇到京剧 从孔雀公主到虞美人杨丽萍实验“埋伏”

25.10.2014  12:36

说起杨丽萍,人们会想起舞台上的她,化身灵鸟孔雀,沐浴着日月星光,跳跃出生命最初的欢喜;人们也会想起台下的她,永远纤瘦,永远留着修长的指甲,永远钟情于一般人根本无法驾驭的民族服饰。在刚刚落幕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让人们意想不到的是,“孔雀公主”这次竟然以一部现代舞作品《十面埋伏》而艳惊四座。这部打上了实验性现代舞标签的《十面埋伏》15分钟片段甫一亮相,便引起国际演出界的追捧。

吸引力

10多个艺术节发邀约

在第十六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交易会上,就有众多国外买家感叹:“在看了太多似曾相识的作品之后,《十面埋伏》让我们耳目一新。”顾名思义,《十面埋伏》是一个关于项羽、刘邦和虞姬的故事。它寄生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下,在去除民族舞元素的同时,引入了大量京剧元素,从而呈现出全新的舞蹈面貌。这部由杨丽萍舞蹈工作室打造的《十面埋伏》虽然只是短短呈现了15分钟,就受到了赫尔辛基艺术节、澳大利亚“十天”艺术节、俄罗斯契科夫戏剧节、布拉格舞蹈节等10多个艺术节都发出的邀约,而新西兰奥克兰艺术节的总监凡·佐恩更是直呼,这是她近年来看到过的最好演出。

实验力

人性缠斗引发共鸣

这部《十面埋伏》不是大众熟悉的“杨丽萍作品”。这一次,历史取代了自然,成为她灵感的来源。她说,选择《十面埋伏》这个题材,很大程度上是看中人物身上可能存在的人性缠斗,以及由此引发的当代观众的共鸣。“这样的故事其实一直延续到现在。不管是刘邦、项羽还是萧何、韩信,舞台上的每一个角色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诠释,因此对于当下的人们来说,每个人都面临着来自外界或来自内心的埋伏。到底是欲望催生了恐惧,还是恐惧滋养了欲望?

所以,《十面埋伏》的重点不在于讲故事。从目前展示的片段来看,它带有强烈的实验色彩,突破了传统舞剧的叙事方法,更像一些特写镜头的集合,运用多种舞台手段,刻画人物在某一时刻的纠结与矛盾。比如舞台上会同时出现两个韩信,穿黑衣的那个,代表了他的第二重人格。更重要的是,作为一部现代舞作品,《十面埋伏》剔除了民族舞的元素,而带有鲜明的京剧基因。杨丽萍说,《十面埋伏》不仅在于传统的复苏,还有更多的“现代意义”。“埋伏,不仅仅是古人的恐惧,现代人也有,我们每个人都在被埋伏——外界的,心灵的,时时刻刻。这是很现代也很普遍的人性的东西。”她想用这部剧,告诉大家如何避免被“埋伏”的恐惧。

省农科院热区生态农业所:成果铺就干热河谷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路
2011年至2018年,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以下简称热区所)向社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运用面积累计达217.5万亩,增产农产品78万吨,新增社会经济产值11.科技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