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集团全媒体记者走进巴基斯坦】最好的邻居
“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巴基斯坦有4个邻居,中国是最好的邻居。我还知道中国的很多地方,北京、上海、西安、宁夏、山东、广东和云南。我很想到中国去看看我们的好邻居、好朋友是什么样的。”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这个与记者侃侃而谈的女孩是一个刚刚学习汉语一年的巴基斯坦大学生。
19岁的马小花是巴基斯坦国立现代语言大学中文系大一学生,也是“汉语桥”比赛巴基斯坦赛区的获奖者,8月就将到北京语言大学读书。
“我的巴基斯坦名叫娜莎芭·卡迪尔(Noshaba Qadeer),中文名字叫马小花,这是我中国朋友给我取的。”说着流利的汉语,马小花拿起笔将自己的中文名字写下来。
马小花学习中文是从学唱中文歌开始。“只要回家,我就一边听中文歌一边跟着唱,我喜欢《童话》,《我的歌声里》也很好听,我在汉语桥比赛上唱的是《甜蜜蜜》。”
“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外交官。”马小花说,她已申请到了奖学金,做好了去中国的准备。听着马小花亲切的诉说,仿佛遇见了久别重逢的朋友,更能感觉到巴基斯坦人民对最好的邻居发自内心的真挚和亲近。
“由于中巴友谊深入人心,加之近年来中巴经济交往日益频繁,‘汉语热’在巴基斯坦不断升温。”伊斯兰堡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张道建从事汉语教育多年,对中巴经济走廊、“一带一路”背景下巴基斯坦汉语热的飙升感受尤深。
“现在有 200多家中资企业进驻巴基斯坦,学习中文意味着更加好找工作,能获得更大发展平台。” 张道建表示,这极大激发了当地年轻人学习汉语的热情,汉语学得好的巴基斯坦人经常被当做“香饽饽”招进中国公司。
“今年已经有456人参加汉语水平考试,较2014年增长42%。”张道建说,伊斯兰堡孔子学院已经建立了30多个教学点,授课对象涵盖大中小学生,年度注册学员5000余人,目前整个巴基斯坦已有3万余人注册学习,成为了巴基斯坦中国语言和文化交流中心、汉语水平测试中心、汉语教师培训中心和中巴民间交流的重要平台。
“这几年,孔子学院一直不断鼓励巴基斯坦学者对中国传统和当代文化的研究,并组织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这些活动都对中巴民间的沟通和交往起到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张道建说。
如今,设立在巴基斯坦国立现代语言大学内的伊斯兰堡孔子学院就像一座桥梁,连接了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也推动了两国的文化交流。
全媒体记者 连惠玲 王雪飞 杨之辉 祖红兵 张彤 发自伊斯兰堡